


今天的文章字數不會太多,但在簡短的篇幅中,或許能夠解鎖到茶飲包裝的一個重要用途。 一切,從兩個不同顏色的杯子說起。 瑞幸有兩款杯子最常用,一個是小藍杯。一個是小黑杯。 它們的區別是什么? 你說,顏色不一樣,一個是藍色,一個是黑色。 說出這樣的答案,我猜你是一位文學愛好者,而且精通的是當下最為流行的文學——廢話文學。 開個玩笑,活躍下氛圍。我們看看官方的答案。 答案就是——咖啡豆不同。 小藍杯使用的是拼配咖啡豆,將多種不同產區的咖啡豆按比例混合,口感風味更加穩定且平衡。 小黑杯使用的是耶加雪菲、云南紅蜜、花魁等單一產地精品咖啡豆,也就是常說的SOE。具有產區當地風味特色,更純粹獨特。 以及——容量不同。 小藍杯容量為16盎司,約470ML。 小黑杯容量為12盎司,約350ML。 以上是官方解釋。 但還有一個細節是,雖然小黑杯的容量更少,但價格卻比小藍杯更高。 以美式為例,小藍杯的標準美式售價為14元,而用小黑杯的花魁美式售價則為19元,價格相差5元。 雖然同為紙杯,但熟悉其品牌的消費者,僅通過杯子顏色就能清晰的辨認出,對方手中產品的價值,甚至能夠判斷出消費者對于咖啡口味的喜好。 此時,同樣品牌的產品,僅僅因為一個顏色,就將讓產品價值進行了提升。就如邁巴赫,雖然車子的前臉標志是奔馳,但中柱或車尾則是邁巴赫的標志,與奔馳做了區隔。 ? ?? 邁巴赫(左)與奔馳(右)的標志 在茶飲店中,有這樣一個現象,品牌為了提升品質,在推出新品時用了更好的原料,如茶葉、糖或者乳制品。 往往前期會通過大量的視頻、圖片、文字對該原料進行說明,甚至不惜請來明星代言,證明其產品的優質與差異。 但這種價值感多停留在宣傳階段,消費者購買后,因為杯子的大同小異,并不能有更多的感知。 顧客購買一杯飲品,不僅取悅于自己,也有人希望旁人能夠通過不同的包材差異,判斷自己對于品質的追求。 假設,一個品牌在做一款升級型產品時,將杯型或者杯子的顏色做特定限制。后期,同樣規格、等級的產品也延用這類包材。長期宣導后,或許就能給消費者留下印象——此類包裝的飲品是該品牌高級別的產品。 即使是包材相近,但不同的顏色已經將品牌的產品劃分了等級。無異于重新創造了一個新品牌。 當然,前提是品質與宣導、價格對等的情況。 消費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悅己”,這種愉悅不僅是口感、風味,如果能換來他人的認同,更佳。 ? ?? 馬斯洛需求層次 這也就是馬斯洛5大需求中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乃至于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的表現。 茶飲店,從一個生產產品的“工作間”,上升至茶飲品牌,并被消費者廣泛傳播,其底層邏輯,正是滿足了這些根本需求——好喝,不貴,還有面子。 滿足這些需求的方法,有可能就藏在你門店中換了造型、顏色的杯子上。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