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制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海淀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中經評論:制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時令美食借預制菜形式走向全中國……

    海淀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制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01
    海淀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

    預制菜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還需要各個預制菜企業協同發力,嚴格把控生產環節,不斷升級保鮮、研發技術,共同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海淀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制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題圖:攝圖網

    根據海淀檢察院公眾號消息,近日,為進一步促進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共同組織召開預制菜食品安全研討會。

    會上,海淀區市場監管局、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共同發起全國首個《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倡導相關食品企業從規范供應鏈管控、嚴格進貨查驗、建立預制菜貯存及使用過程制度規范等方面加強食品安全管控。同時,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和外賣平臺公示預制菜的使用信息。

    《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的發布,也折射出行業內外對預制菜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尤其是目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經歷三年疫情的消費者,健康意識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科學用餐、健康飲食的需求也不斷升級,其對食物蛋白質、碳水、蔬菜等配比合理程度的需求層級更是不斷被拉高。而標準缺失、食安隱憂、口味還原度不夠高還在制約著C端預制菜的發展。

    總體來看,預制菜要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還需要各個預制菜企業協同發力,嚴格把控生產環節,不斷升級保鮮、研發技術,共同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海淀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食品安全倡議》;制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預制菜洞察注意到,近年來,預制菜的食安問題,已經引起社會上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其中,既有消費者協會警示消費者理性購買預制菜,也有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生產經營相關的文件,規范預制菜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此前,山西省消費者協會就發布了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注意半成品預制菜易產生的問題。據了解,山西省消費者協會從四個方面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購買預制菜,維護自身權益。

    具體表現為:登錄食藥監部門官網,查詢食品生產許可獲得企業信息,核對企業是否有具備半成品菜肴的生產資質;購買預制菜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不購買三無產品;檢查食品及其包裝,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如果出現如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均不能食用;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也發布過預制菜生產經營《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二十條》(以下簡稱《二十條》),從生產、銷售、餐飲各個環節規范預制菜生產經營活動。

    在生產加工上,要求預制菜生產者把好原料關、加工關、環境關、人員關、檢驗關,嚴禁使用過期、變質原料,嚴禁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嚴禁非法添加防腐劑,守好質量安全源頭。對銷售上,要求貯存運輸時嚴格落實溫度、濕度和衛生要求,抓好進貨查驗和銷售記錄,嚴禁銷售來路不明的預制菜,嚴格銷售過程控制。

    另外,在餐飲環節,《二十條》對原料的篩選清洗、烹飪加工、餐具選用、樣品留樣等方面都作出進一步規范和強調。

    近年來,預制菜賽道火熱,但由此引發的食安問題一直是行業人士密切關注的話題。當下,C端消費者對添加劑、營養程度、食安問題還十分敏感,我們期待,未來越來越多的預制菜企業能夠在質量和安全上下足功夫,不斷加強各個生產加工環節的品控,為消費者帶來健康安全的預制菜,并做到合理售價,推動預制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本文轉載自紅餐網

    02
    中經評論:制止餐飲浪費 “小份菜”有“大格局”

    近日,中消協等八家協會、學會、商會的聯合倡議讓“小份菜”“半份菜”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燈前。“厲行節約經營者有義務,反對浪費消費者有責任”的倡議,再次呼喚“杜絕浪費崇尚節約”的良好風尚。自2021年《反食品浪費法》頒布以來,許多餐飲企業踐行該法規,掀起了餐飲界“小份菜”的流量熱潮,既借助“小份多銷”增加收益,又有效減少了餐飲浪費。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餐飲商家尚不能做到主動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有的商家本身以“大碗”“海碗”“整只”“全羊”等為噱頭,特意突出“量大”“實惠”以招徠顧客。在這樣的盈利模式下,商家往往錯將“小份”“小碗”與“自砸招牌”畫等號。有的商家把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分攤到單品價格中,于是創造出譬如整份菜18元、半份菜15元這樣“無誠意”的定價,導致“小份菜”“半份菜”形同虛設。有的商家則以“主食提供不足會被投訴”為由,特意超量提供主食,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浪費。

    可以理解的是,對商家而言,“小份菜”并不僅僅是少做一點那么簡單,整個后廚流程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如何更好地控制成本更是新的挑戰。菜品設計、定價、食材選購、營銷宣傳等需要新的嘗試、摸索,生產、管理和服務環節都面臨著成本的增加。如何將成本合理均攤到菜品價格,同時又保持在顧客可承受的范圍內,成了擺在商家面前的新難題。

    實際上,商家大可不必只盯著菜品價格“做文章”。《2022年小份菜洞察報告》顯示,某外賣平臺提供小份菜的商戶數與相關菜品數量比2020年增長了接近一倍,小份菜銷量同比2020年翻了一倍有余,“小份”這一關鍵詞的日均搜索量超過13萬次。同時,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偏愛著不同種類的“小份菜”。平臺數據顯示,在“小份菜”的帶動下,商業辦公區周圍餐廳的外賣訂單量是2020年同期的3倍,一些餐廳上線“小份菜”后,訂單量增幅超過了300%。可見,當“小份菜”成為拉動餐飲消費新的增長點時,“小份多銷”與“薄利多銷”一樣,都能為商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

    于餐飲企業而言,積極踐行“光盤行動”,是企業之責,是敬畏之心,更是時代之重任。《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按照標準規范制作食品,合理確定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眾多餐飲商家應當以該法規為基準,主動承擔起制止餐飲浪費的主體義務,才能確保整個餐飲行業在厲行節約的基礎上持續健康發展。

    截至目前,《反食品浪費法》落地已近兩年。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嚴格執行相關法律規定,依法糾正、查處了多起食品生產經營者浪費食品的違法行為,針對餐飲浪費開出了多張“罰單”。建議相關主管部門持續強化監管,常抓不懈,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餐飲業節約規范,制定賞罰分明的措施,建立制止餐飲浪費的長效機制,讓厲行節約切實有效融入餐飲服務消費的全過程。

    推廣“小份菜”的核心要義在于制止餐飲浪費,這就需要廣大餐飲商家和消費者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和行動落實到位。建議商家將制止餐飲浪費融入經營流程,納入員工考核;外賣平臺可在評價反饋中添加“反浪費”評分,既敦促商家盡到反浪費義務,又提醒消費者關注節約。同時,消費者也需共同維護“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消費文化氛圍,推動文明消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本文轉載自中國經濟網

    03
    “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時令美食借預制菜形式走向全中國

    河豚、鰣魚和刀魚被稱為“長江三鮮”。這三種長江洄游魚,咸淡水兩棲,每逢春季溯江而上,在淡水產卵繁殖后入海。與一般定居類江魚不同,這三種魚,肉質特別細嫩腴肥,營養豐富,是清明前后人們爭相品鑒的美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鰣魚和刀魚人工養殖技術不斷成熟,河豚實現無害化繁育,時令美食“長江三鮮”從高端餐飲“游”上普通民眾的家庭餐桌,走向更多地區的中國家庭。

    近年來,由于大量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基本絕跡,刀魚的產量亦急劇下降,價格頗為昂貴。而野生環境下的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稱為最危險的美食。據悉,這些美食保鮮期極短。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如今“長江三鮮”鮮少出現在一般民眾餐桌上。

    記者18日走訪了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中洋魚天下的河豚莊園。這里不僅養殖了河豚魚、鰣魚和刀魚,還培育了國家保護動物:鱘魚、揚子鱷、大鯢、胭脂魚、松江鱸魚。企業負責人劉大勇接受采訪時介紹,河豚從野生環境下到實現人工養殖,是第一個突破;在人工環境下實現全人工繁殖,是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基礎。在養殖中,“控毒”又成為關鍵環節。據悉,河豚毒素(TX)是一種神經毒素,存在于海洋中的嗜鹽性細菌、藻類或貝類當中。自然狀態下,河豚在海底生活,吃食菌類、藻類或貝類等含有毒素的食物,并且通過自身的轉化而積聚于體內, 產生了河豚毒素。據透露,技術人員經過6年時間完成了河豚魚控毒養殖的技術攻關,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人們再也不用“拼死吃河豚”。

    據介紹,在刀魚的養殖中,解決它開口吃食是關鍵的一步。劉大勇告訴記者,刀魚的魚苗口器很小,魚苗被孵化出來后,如果沒有辦法讓其開口攝食的話,它會把自身的營養吸收完后死掉。據了解,野生狀態下的刀魚口感細膩,如何讓人工養殖的刀魚口感達到,甚至超過野生狀態下的口感,技術人員開展了一系列攻關。在自然條件下,“長江三鮮”的品嘗時間只在清明前后,人工養殖突破了氣候的限制,讓人們可全季候嘗到“舌尖上”的江南美味。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讓中國更多區域的人們方便地品嘗到極具江南特色的“長江三鮮”,鰣魚、刀魚與河豚被制成預制菜,擺上超市的貨架。如何讓不同地區的民眾品嘗到適口的“長江三鮮”?據介紹,“搭載料包”成為解決辦法。盒馬全國水產采購負責人洛楓告訴記者,在調料包的基礎上,不同區域的人們可以按照口味不同,在預制菜的“加工”中,添加具有地方特色的佐料。

    在上海長大的鄭先生已年過六旬,少時,刀魚和鰣魚的香醇、細膩的口感讓他至今念念不忘。最近,他在逛生鮮超市時看到了“長江三鮮”預制菜。“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我打算嘗嘗味道正不正宗。”鄭先生告訴記者,“味道還不錯,多少年都沒有吃過了。沒想到還能吃到河豚,有點小驚喜。”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中國國內人口結構出現較明顯的單身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特點,且“懶人經濟”“宅經濟”出現,人們對預制菜的需求不斷增長。記者走訪了多家超市發現,酸菜魚、椰子雞、梅菜扣肉、佛跳墻等品種繁多的預制菜給人們,尤其是白領人群帶來更多的選擇,大大方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劉先生夫妻一個是政府公務員、一個是外企白領,平日里工作繁忙,做飯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超市里的預制菜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夫妻倆告訴記者,周末多買幾種預制菜,平時下班回家晚餐的“大菜”就有了著落。“長江三鮮”曾是他們“聽聞”中的美味,如今也出現在預制菜行列。這讓他們好奇心大增。“回家試了試,今后還可以放點蘑菇啥的蔬菜,營養更豐富。”妻子告訴記者。

    ?

    *本文轉載自中新網

    ?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203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2日 08:01
    下一篇 2023年3月22日 08: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