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瑞幸咖啡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了聯名Contigo的“鹿角杯”,該款杯子上線后一度讓擁有近3000家門店的瑞幸咖啡APP崩潰。
其實,杯子并不是導致APP崩潰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和鹿角杯一同推出的“遇見昊然”系列盲盒。
現在,“盲盒風”已經強勁地刮進了餐飲界,瑞幸、呷哺呷哺、全家紛紛推出盲盒系列,來吸引消費者,開始了“盲盒營銷”,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盲盒經濟”興起,餐飲人如何快步跟上呢?
火爆的餐飲“盲盒經濟”
什么是盲盒?就是買的時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買完拆開后才能“揭開謎底”的盒子。其中大多為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他們單價不高,一般都成系列。
盡管買一個花不了多少錢,但要抽出一個系列的盲盒也是不小的費用。不少盲盒粉絲為了集齊全套,不惜砸下重金。
01
餐飲品牌紛紛入局
在瑞幸咖啡本次“買鹿角杯隨機贈送盲盒”的活動中,有不少顧客在購物平臺的評論中表示,自己就是沖著盲盒參加的,還調侃自己就當是“買盲盒送杯子”。
在這背后,除了明星效應帶來的影響外,也從側面證明,以盲盒、手辦等為主導的 IP 周邊衍生品正在成為當下的潮流。
不僅是瑞幸咖啡,呷哺呷哺也推出了盲盒。九月底,呷哺呷哺聯合泰迪熊發布了國慶檔熱門電影《攀登者》系列盲盒,在門店任意消費,加50元即可得到一個《攀登者》系列盲盒,有不少網友表示:“必須集齊全套!”
“盲盒經濟”在餐飲中出現熱潮,背后的原因引起了許多餐飲人的思考。
02
盲盒火爆的原因
原因一,入門門檻低。盲盒的單價并不高,但新品不斷。通常一個系列中有十幾個款式,產品復購率也因此大大提升。所以,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盲盒入門的門檻遠遠低于其他的限量周邊。
原因二,購買者在購買盲盒時強烈的好奇心。“盲盒經濟”在餐飲中出現熱潮,離不開盲盒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調動了消費者的好奇心。
商家隱藏購買結果,該行為大大激起了消費者的消費欲。這種把結果后置的策略,正是商家抓住了不確定性對人們的吸引力。
原因三,消費者在購買體驗中能獲取滿足感。顧客在排隊購買時的期待,“盲搖”時的未知感受,購買時充滿未知、打開后驚喜連連的機制,以及收集了一套時的滿足感,這個過程給顧客所帶來的趣味性和情感已經遠超過產品本身。
餐飲人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01
讀懂年輕人喜好
據天貓2019年《95后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后最燒錢的五大愛好中,手辦超越潮鞋、電競成為最燒錢的愛好。
在這一系列愛好中,盲盒收藏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數據顯示,一年將近20萬人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數。
盲盒入門低門檻的特征,讓更多年輕人愿意去購買,也讓消費者在不斷購買、收集的過程中也獲得滿足感。
在這樣的盲盒經濟之下,更多的餐飲品牌可以像瑞幸一樣,推出帶有品牌標識的玩偶或者手辦。以盲盒的形式推出,吸引顧客增加復購率。
02
設置收集關卡
盲盒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隱藏款”和“限量款”。由于盲盒隱藏款和限量款的稀缺性,顧客的收獲欲和追求獨特感被調動了起來。
例如泡泡瑪特的Molly盲盒,據了解,要集齊Molly一個系列的盲盒需要708元,但在通常情況下,總有兩三個款是很難抽到的,還會有一兩個隱藏款,抽到隱藏款的概率更是極低,據官方數據顯示只有1/144。
因此,“隱藏款”和“限量款”更具收藏價值,加重了盲盒愛好者的好奇和熱情的購買欲望。
03
打造專屬的粉絲圈層
餐飲品牌要試水盲盒,除了必要的宣傳、銷售等,打造專屬的粉絲圈子也很重要。加入盲盒元素的社群運營,能有效的增加用戶粘性和趣味性。
例如泡泡瑪特在全國布局了100多家線下門店以及400多家機器人商店,每個門店都有兩三百人的群,能夠讓相同區域的消費者互相交流。粉絲們在群里互相分享或交換,或是二手買賣,讓整個社群活躍起來。
總結
其實,“盲盒經濟”這股風刮到了餐飲行業,可以說是盲盒背后的對人性的精準洞察再次引起了餐飲人的重視。“盲盒”能激發人們的獵奇心理,讓消費者通過拆盲盒對自家餐廳欲罷不能。
在這股盲盒經濟熱潮中,更值得餐飲老板耐心思考的,是盲盒讓消費者喜愛背后的機制,把顧客的心牢牢拴住。
-今日互動-
如何看待餐飲“盲盒經濟”?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