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是餐廳的重要盈利工具,因此菜單的整體規劃應包含3個部分——產品、定價、呈現。
本期我們聚焦在定價方面,考慮什么樣的價格可以讓顧客接受,什么樣的價格可以讓餐廳盈利。
你打算投入多少錢裝修店鋪?
為什么投多少錢裝修店鋪會跟定價有關系呢?這其中 既有內在的經營邏輯、又有心理影響的問題。
比如,當一個店內部環境臟亂、門頭簡單,大家在心里都會有一個價位,你可能會覺得也就二三十元,如果吃到100元,可能就會覺得這家店特別黑。相反,如果把同樣的產品放到一家金碧輝煌的店里,心里可能會覺得一兩百塊錢吃下來就很好了,但是如果吃完只有七八十元,你可能就會覺得很劃算。
這其實就是因為消費者到店往往不會單純的消費產品,還會消費環境, 所以裝修店鋪的投資多少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店的認知,進而影響定價。
當然,我們講的店鋪裝修投資不僅是裝修費,而是整體投資。店鋪的裝修投資對定價一定會產生影響,而不同城市的餐廳要充分結合當地消費市場水平考慮裝修投入總額。
你希望人均客單價是多少?
你所希望的人均/客單價會引導店鋪背后的所有組織關系,所以一定要有這個思考。
比如你的店鋪面積比較大,但是想做到人均30元。這時就不需要有高的翻臺率就能達到要求,但要盈利就會比較難。
所以確定了人均,就確定了翻臺率、店面的面積、裝修成本、人力成本、回報率。所以你希望人均是多少會決定后續的整個商業邏輯。
此外,思考人均的時候一定要思考與品類的關系。你想做的人均需要這個品類有足夠的“承載力”,也就是通常消費者認為這個品類他們能接受的價位。
你希望毛利達到多少?
任何一個餐廳,定價未必能讓你賺錢,但是毛利可以。因為價格定高了,顧客就不買賬;而定價10元的產品,你的毛利也許能達到9元;定價50元的產品,毛利也許能達到20元。餐廳毛利是由兩個因素所決定的:價格和成本。
定多少錢,是人均的問題。成本的多少決定了盈利的空間。但是毛利率高不一定賺錢。我們最終要看利潤絕對值,也就是到底給你帶來了多少錢的收益。
那么你又希望產品的毛利率或者是毛利能夠達到多少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通常是用毛利率來做餐廳整體菜品的成本衡量和收益衡量,比如說你希望餐廳的毛利率是70%,還是60%,這背后你要思考在整月當中采購的所有食材及所有的采購量中占到70%-80% 的食材是哪些。只有你把這些產品相對控制好,毛利率才有可能實現。
除了定價前的思考,在定價時還要充分掌握消費者的心理,才能占取先機。
餐廳很少在定價中包含0或5這樣的數字,因為0和5相對比較敏感。比如下圖中的這些數字,這樣的價格差異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呢?
9元看起來最便宜,因為不到10元,所以0就是個敏感帶;12元也相對便宜,因為不到15元。我們看到在20元以下的這個檔次中,很明顯16元、18元看起來就相對貴一點,因為它高于5元,但是低于0元,所以消費者看到的是“將近20哦”,但是當有22元之后你會發現,在20~22中,16-18元就比較便宜。但是當我們把9元和29元放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我們就會有另外一種感受,不會覺得18 元特別貴,因為你發現上面還有22元,24元,以及29 元,如果你把29元和32元放在一起,你就不會覺得29元特別貴, 因為它還沒到30元。
9.8元、12.6元,49.9元……這種定價方法在超市很常見。而餐飲行業其實也已經有企業在用這樣的方法。
比如成都的一個很有名的家常菜品牌,就將所有產品的定價全部標為有尾數的。9.8元的,6.68元的,但 是大家可能想不到,這些小數點在一年當中為品牌帶來了近百萬產值!其實道理很簡單,5個0.8元就是4元,相當于顧客又多點了一個小菜。
當我們在餐廳中看到16元、24元、32元、45元這幾個價位時,賣得好的一般會是24元或32元的,可是如果把45元的去掉,更多的顧客就可能會去選24元的。如果我們去掉16元,留下45元,大多數人就會選32元的。
這就是顧客三者取中的消費心理,因為安全因素,他們可能會覺得低價的不夠值,高價的又容易不超值。需要注意的是,“三者取中”也涉及到顧客的口味、一貫的認知、產品的毛利、產品形態、數量等多重因素。所以一定要想清楚你想賣的產品是不是在中間價位上。
了解科學定價的四個方法,戳下圖
小編已經為大家準備了一套【后廚實用落地表格】,只要大家將本條推送轉發朋友圈并獲得10個點贊,即可獲得。
獲取方式:微信后臺回復【表格】即可獲取!
還等啥,1秒轉發整起來~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