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副牌量多店少
根據味千拉面官網的相關信息,味千的多品牌戰略已經形成金字塔形品牌矩陣。高端品牌如和歌山、燒肉孫三郎,中高端品牌包括喜多藏、面屋武藏、UCC coffee shop等,大眾品牌則有味千拉面、i燒、東京食尚、美廚匯、天廚等。而根據此前的報道,味千拉面還曾推出過味牛、麻布十番等品牌,再加上收購的東西燒,味千旗下的副牌有十余個。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味千拉面的這十余個副牌的存在感頗低。據不完全統計,高端品牌和歌山在香港有1家門店,燒肉孫三郎在上海有2家門店,根據香港美食指南open rice顯示,香港2家門店其中1家已結業。中高端品牌喜多藏在北京和深圳各有1家。據知情人士透露,UCC coffee shop在香港也有近半門店結業,而在國內市場也只有2家門店,且有消費者表示,服務和產品遠不及香港門店。
對業績拉動幾無作用
味千如此密集地發展副牌,有業內人士分析,或是在為當下競爭相對激烈的大眾餐飲尋求突破。事實上,在2014年報、2015年報中,味千拉面均提到經濟增速放緩的市場壓力。
外部承壓的同時,味千內部也面臨著管理方式與理念改變帶來的壓力。根據味千2015年報,截至2015年底,味千全國673家門店中,只有427家覆蓋無線網絡,預計今年底覆蓋至500家。同時,有550家門店實現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今年5月才開通。此外,要等到今年6月POS系統升級完成后,味千才能搭建完成自己的O2O平臺,實現支付、卡券和外賣數據的進入,形成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與很多品牌餐飲企業相比,味千拉面在互聯網化方面的步伐顯然滯后。
曾經令不少餐企成功轉型的多品牌戰略,似乎也沒給味千的業績帶來明顯拉動。從味千年報公布的業績變化看,2014年味千全年營業額較上年增長2.5%,除稅前溢利同比增長13.1%,而2015年這兩個數據分別是-5.8%和-13.2%。就同店銷售來看,2015年四個季度,味千中國銷售增長率盡管不都是負值,但增長率也由正轉負,趨勢并不理想。
多品牌戰略遠未成熟
從目前布局的副牌數量來看,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味千確實想要降低味千拉面品牌在整個營業中的比重,并通過高端、中高端、大眾餐飲等檔次組合,增加抗風險能力和增加營收、利潤等。但不論是年報數據還是門店數量,幾乎看不到副牌對味千業績的拉動作用。
“企業的戰略調整或者變革,關鍵在于操盤手的理念,不論是餐廳的互聯網化還是涉足外賣,味千都顯得比較滯后。此次開發副牌,味千也顯得有些倉皇,未來到底要走哪一步仍然是一個試水的狀態。”朱丹蓬表示,副牌數量較多,市場上又都非常少見,也鮮見品牌的營銷宣傳,“一個品牌如果不能夠在主流消費區域看到,意義還是非常有限的。”在他看來,味千的多品牌戰略并不成熟,也反映出能力的缺失和市場定位的不明確。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味千沒能像小南國一樣通過多品牌戰略突圍,跟主品牌的定位和目前的品牌形象也有很大關系。小南國的品牌價值相對較高,對副牌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且高端餐飲的管理運營更為嚴謹,對于新品牌的培育和發展都比較有利,高端品牌放下身段,向中低端市場轉型效果往往比較理想。味千的主品牌味千拉面在整個品牌矩陣中定位較低,而擅長大眾化餐飲經營的味千,向中高端、高端品牌發展難度較大。
來源: 北京商報 | 整編:eddy | 統籌:鶴九
試著回復以下的關鍵字
打賞、選址、單品、大數據、轉型、管理、差異化、O2O、星巴克、王品、麥當勞、海底撈、豆撈坊、外婆家、黃太吉、伏牛堂、人人湘、雕爺、很久以前……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