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餐飲界"立馬關注!
導 讀
Lead
所謂“民以食為天”。國內餐飲業每年規模達兩萬億,可算最大的行業之一了,可是營業額能上十億的餐飲企業寥寥無幾,餐飲難處不在于把店開起來,而是在于如何把店開大開多,做出規模。
所謂“民以食為天”。國內餐飲業每年規模達兩萬億,可算最大的行業之一了,可是營業額能上十億的餐飲企業寥寥無幾,餐飲難處不在于把店開起來,而是在于如何把店開大開多,做出規模。
而這個似乎人人都知道,可是為何很多餐飲企業的發展如此舉步維艱。在互聯網深水區,不但市場擴大了十倍以上,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已突破了工具屬性,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帶著明顯的互聯網價值觀主動去改造傳統行業。
現在的餐飲業既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同時也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如何把握著商機,及盡可能的避免風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取得餐飲企業的經營成功,已經成為餐飲企業當前不可能回避的問題。如何讓餐飲企業變大變強,應該注意五個方面的關鍵問題。
1食品安全是第一要素
伴隨餐飲業數字化、互聯網化,社交化進程,食材可溯源,制作可監督,安全可把控、體驗可分享,安全不再是靠政府監督,媒體監督、而是全民監督。
可見食品安全才是一個品牌能否走得長遠的基因。
六六撕逼京東事件既可以看做是個偶然,也是必然。中產階級的大規模誕生,公民維權意識普遍覺醒,而透過自媒體、社交網絡產生的共振效應絕不亞于傳統媒體的報道,對品牌的殺傷力也絕不容忽視,餐飲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口碑效應”的威力。
2015年9月新的食品安全法誕生,對于食品衛生引發事故的企業,可以處以三十倍的罰款,甚至經營者將被終身禁止進入餐飲食品行業。
所以,對于餐飲行業來說,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是第一。
2餐飲O2O是趨勢,創造癢點和爽點是關鍵
在互聯網+時代,餐飲O2O是大環境下的趨勢,但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化,絕不僅僅是做了外賣。平臺級餐飲O2O暫時跑馬圈地結束后,以餓了么、美團、百度、大眾點評、零號線等各種全國平臺級O2O公司已經大規模進入到血拼階段,早中晚餐、CBD和社區、企業和個人都被廣泛覆蓋。在另一方面,類似智能餐廳等多種形式的解決方案仍將百花齊放。
餐飲O2O不是什么線上到線下,而是運用一切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來創造用戶的極致用戶體驗,因此從形式上沒有定法。只要我們是為了解決目標人群在餐飲上的各種痛點,創造癢點和爽點,都可以是O2O。所以不用擔心,只要你瞄準一個細分人群,做好極致產品和極致體驗,各自占地為王完全可能。
3挖掘傳統美食、傳統小吃,提檔升級
都說餐飲業要尋根,那么什么是根?很多專業大拿喜歡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我認為中國餐飲業的根就是那些傳承百年的傳統小吃、傳統名菜。他們能夠傳承百年,足以見其很強的生命力,但是因為消費者發生了變化,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變革,有些老字號,老品牌,老做法,老經驗失靈了,落伍了。
我們得重新認知今天的消費者,重新定義產品、重新洞察消費者、重構業態和重建消費場景,才能滿足今天以及未來消費者的需求。
4將餐飲娛樂化
大家有沒有發現,燒烤越來越像酒吧,咖啡館越來越像公園,火鍋店越來越接近夜場,賣海鮮、賣鐵板燒的顏值要高,還要會跳舞,陛下,臣妾實在是做不到啊。。。。。。可是這恐怕是未來餐飲業的趨勢,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可能就是90后,2000后能不能接受你的核心。
5品牌化、粉絲化、數據化
品牌化、粉絲化、數據化,這三架馬車才是真正餐飲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核心,三者缺一不可沒有品牌,餐飲企業將淪為房地產商、餐飲O2O平臺的血汗工廠;沒有粉絲,品牌沒有溫度、沒有情感、沒有支持者,就只能靠老板單槍匹馬作戰;沒有數據,一切只能憑經驗干活,決策風險巨大。
總之,餐飲業門檻是越來越高,再也不是把菜燒好吃就OK了。在互聯網+時代下,餐飲企業需要不斷修正核心競爭力,使之始終適應競爭市場,這樣才能持續給企業帶來利益。(來源:餐飲O2O之道)
歡迎原創投稿 小編微信號:laohekansjihie 郵箱:1499596415@qq.com
▼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