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看到這幅圖時,整個人都嚇尿。作為賣粉界人士,我也被這碗賣329元的牛肉粉驚嚇到了。
這是一碗什么概念的粉?我說,這是一碗性能過度的米粉。沒有人會需要一碗牛肉用雪花牛的牛肉粉,即使你把湖南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重陽菌改名叫“寒菌”也不成。
但也完全沒有必要來嘲笑它,因為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性能過度。產品的改良和技術進步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需求程度。整個時代的基本特征就是冗余生產,一碗米粉是這樣,科技產品也是這樣。
比如,我記得原來諾基亞旗下有一個奢侈手機品牌叫Vertu,一臺手機動輒十幾萬,因為他們往手機上鑲鉆石,沒有人知道往手機上鑲鉆有個卵用,所以這個品牌現在好像也死了。
再比如,我一直不理解i-pad有個毛線用,如果你要用大屏設備,那筆記本就可以啦,如果要用移動設備,手機就可以啦。現在整一個移動大屏的PAD,難道只是為了在路上看視頻大屏爽?如果是這樣,那為啥又整一個PAD—MINI ?
這些都是產品性能過度或者功能冗余的典型例子。最近在餐飲圈我看到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討論,大家都在說,今天做餐飲,到底是要“產品主義”,專注把產品做到極致呀?還是要“用戶主義”,專心把服務、營銷做到極致呀?
其中就舉了某個毛肚火鍋的例子,說他們的毛肚被打磨得有多好多好,比起專注服務的用戶主義的海底撈,這個策略真是高明太多啦。
看完這里,我就有點納悶啦。
納悶之一,火鍋這種重口味的東西,只要涮菜做到新鮮、衛生,就是龍肝鳳髓,你往那個紅油鍋里面一涮,也就是那么個味道。難道這個品類還能被打磨到天上一級好吃去?
納悶之二,即使真的做到好吃到天上去,消費者能夠感知出來嗎?絕大多數的消費者的味蕾水平,只能感知出大概的好吃與否,一個食物做到80%的美味,可能就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味蕾感知的極限了。再往上你即使做到100%,讓非專業人士來品嘗,可能也和80%的程度差不多。
所以,當消費者真的可能只需要海底撈這樣80%好吃的食物的時候,你做一個100%好吃的火鍋,而且依然是在做大眾餐飲的生意,這不就是性能過度,這不就等于是鑲了鉆石的VERTU—多此一舉嘛。
按照李善友教授的話說,今天就是一個技術過剩的年代,產品性能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消費者需求進步的速度。單單從打磨產品的角度提出“產品主義“,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消費者不需要一輛能跑500碼的車,也不需要一碗放雪花牛肉的米粉。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消費者只缺一樣東西,就是體驗。因為用戶對體驗需求的增長,遠遠比商家制造體驗的速度快。所以此刻當我們談起產品時,不再是指產品或者產品性能本身,而是指產品=產品+情感。
當我們今天在談產品的時候在談啥?其實就是在談體驗啊,換言之,產品的性能本身是標配,真正的產品好不好在于它能不能滿足用戶的期待,而不在于它做到完美。
這樣看起來,還有所謂的產品主義嗎?NO,只有用戶主義!并不是產品真的有多好(標配),而是消費者認為你有多好,你就會有多好。
比如說,小米發明了“跑分”,誰說跑分高的手機就是最好的?不一定,但是它把這個概念傳導給了用戶,那么跑分高的手機就是最好的了。
比如,壽司之神的壽司真的那么好吃嗎?我看未必,從味覺上而言我認為普通用戶根本感知不出來,但你面對壽司背后的故事、就餐儀式感,那么這個壽司也就好吃了。
今天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區分所謂的產品注意和用戶主義。這兩個東西根本就是渾然一體的。一碗不錯的食物,這點很好,但如果不能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和體驗共振,那就沒有必要過分驕傲。
其中的區分,我說產品主義是要商戶學會當小姐,用戶主義是讓商戶學會當老婆。
商戶要把自己當小姐,那是應該胸大活好,一切以性能優先,并且穿著暴露,強調自己是性能優先,這樣才能賓客臨門。但要知道強中各有強中手,小姐總有年華老去的那一天,性能更好的小姐總會出現,到那個時候也不要埋怨嫖客無情,離自己而去。
商戶把自己當老婆,那或許你性能不是最好的,不是長得最好看的,但是也能將將滿足老公的需求。而且在一個愛你的另一半面前,老婆永遠都是最美的。老婆與另一半的聯系,當然基于長相、性能,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相處,讓對方產生情感依賴,直到有一天再也離不開。
即使今天有品牌在強調自己的產品,以產品為中心,那么此種策略也一定要能夠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否則就是毫無出路。例如那家毛肚火鍋,假設有對手原樣模仿,甚至做出了讓消費者覺得更好吃的毛肚,聚焦產品宣傳更為成功,又當如何?
我理解,這個時代,真正好的品牌應當是有不可替代性的,這就意味著該品牌能夠在用戶心中制造獨一無二的體驗。
還有一點很重要,今天的用戶認知品牌的路徑發生了變化,過去的用戶都是就產品論產品(那時產品性能的增長還有滿足需求增長嘛)。可今天不是這樣了。你比如 我,沒有結過婚吧,也沒有買過空調。但你今天要問我哪家空調最好,我會說一定是格力。為啥咧?我認知這個品牌的渠道根本不是空調本身:我從來都沒有了解過 格力的性能、性價比之類的數據。
我只是覺得,你看董明珠姐姐為人這么嚴厲、一絲不茍、嚴謹、保守,那么她做的空調也一定是工業時代的典范、 一絲不茍哇!你看,因為新一代消費者認知產品的渠道由功能路徑變成了情感路徑,所以我會通過某一個品牌人格化的載體來認知某一個品牌,把對創始人的情緒遷 移到產品上面,那么這個時候,只要這個產品本身是達標(注意,是達標而不是完美)的,那么我就會認可這個品牌。
所以,說回來,進行用戶主義和產品注意的討論沒有太大意義。我們不需要完美的產品,需要極致的產品,極致是為了和用戶產生情感連接,一言以蔽之,一切還是為了用戶。如果一定要咬文嚼字,那我們還是把這個詞換成“產品用戶主義”吧:產品永遠是為了抓取用戶而服務的。(來源:搜狐自媒體)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