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烤鴨,大家腦海出一定會跳出這個名字——全聚德。曾經的國宴烤鴨品牌已經跌落神壇。然而,在全聚德陷入困境的同時,其它烤鴨品牌卻做得風生水起。
一定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要求
北京烤鴨一直被歷史、宴席、數字掛得老高,但如果我們把它從鉤子上放下來,這個極其特殊的品類經歷過的轉變,其實并沒有走出整個市場沿革的方向。
高端餐飲轉型大眾消費,其實并不是僅僅價格降低那么簡單。
其中,理念是第一位,企業的定位要精準,才能在未來發展中立足;經營、管理和服務的模式都要從頭到尾地改變,否則所謂的轉型也只是暫時的辦法。
如今“產品為王”的年代,全聚德卻缺乏爆品,脫離消費用戶群體,不斷依靠品牌賺錢,很難形成護城河。
老字號陷入窘境(來源:北京日報公眾號)
對于消費者而言,外出就餐已經不再是為了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過去嘗鮮是偶爾為之的選擇,而現在年輕人嘗鮮才是正常的飲食習慣,而固定的、大量的、單一的就餐體驗變成了消費者的一種負擔。
消費更愿意不用花太多的錢,或者花同樣的錢,就可以吃到更豐富的美食。
全聚德2016年曾發布“互聯網”戰略,推出全聚德外賣(來圖:北京日報公眾號)
除了產品,服務品質也是人們現在所關注的。
最近幾年,網上消費者關于全聚德服務態度差的吐槽比比皆是。據悉,部分門店還會加收10%-25%的服務費,但服務態度與高昂的服務費并不匹配。
烤鴨是國內增速最快單品
北京商報消息稱,2019年國內烤鴨市場將有50%的增長空間,中國烤鴨深具市場潛力,是目前國內增速最快的餐飲單品。
從經營成功率來看,烤鴨的平均成功率為70.11%,這已經超越火鍋業態。
“以火鍋為例,國內火鍋業態的經營成功率為45.8%,就是說每100家火鍋門店里面有45家左右是盈利的,而烤鴨的平均成功率已經超過火鍋。”
不過,目前國內烤鴨已經從中高端向小型化快餐、團餐以及街邊烤鴨等大眾化消費場景遷徙,并且出現消費下沉趨勢,快速增長的烤鴨市場也將增生亟待解決的行業問題。
究竟該如何賣,就成了新問題。
01
不斷創新定位準確
大董烤鴨為了迎合大眾消費水平,更傾向年輕市場,在2014年和2015年相繼推出了“小大董”和“大董鴨”兩個子品牌。
小大董沿襲了大董的品牌核心,環境也是一貫的精致時尚風格,目標客群是白領階層,走年輕化消費路線。小大董第一家店的開業初期日均營業就已超過7萬元。
菜品方面雖然品種較少,但擺盤依舊精致,重點是比起大董確實價格親民了許多。人均150元左右,經典的酥不膩烤鴨套餐僅賣119元。
另一個子品牌是走快餐路線的“大董鴨”,定位是中式快餐,十分適合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節奏,主打鴨肉漢堡,售價僅20多元。店內還提供鮮肉月餅、炸醬意大利面等豐富選擇,贏得不少年輕人青睞。
02
保障品質提升復購率
烤鴨產品想要做到百吃不厭的關鍵在于“去腥”。
餐飲界的新人“壴彡(zhushan)鴨道”創始人彭召生表示,在零度以下的溫控給鴨胚排酸會讓烤鴨有更好的口感,酥而不油,香而不腥。
據了解,彭召生是自己親自制作鴨胚,光排酸環節就要增加近兩個小時的工作量,但恰巧是這個環節處理得當,才讓消費者對其產生了復購率。“很多酒店忽略排酸環節,或將購買的速凍鴨胚解凍直接烤制,或處理不夠細致,雖然烤制的方式、溫度、步驟都相同,但是味道卻相差很遠。”
03
單一品項做到多樣性
一只整鴨,把它的每個部分切分開后鹵好、上醬,然后按次序整齊地排列在顧客面前,煌上煌醬鴨生意好就在于此。
“化整為零”后,鴨子的各部分各歸其位,顧客可以各取所需。這就是單一品項做到多樣性。
在這里,鴨脖子代表的是個性化的服務,而不是通常烤鴨店那樣標準化的口味,以整只烤鴨套餐售賣。
所以說到底,不是全聚德老了,是這個世界更新了,如何更好的適應多元化的消費者,才是餐飲人首要考慮的問題。
官方推薦:本書是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的重點課題項目。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農業、食品、 旅游、商貿、醫學、經濟、行政、法律、教育等)的輔助教材,是食學專業的基礎教材,是相關科研院所的學術參考書,是食業(農業、食品業、餐飲業、養生業、 醫療業等) 工作者的學習參考書,更是廣大民眾養生保健的生活指南書。
小編推薦: 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每一位食物領域從業者都應該人手一本的食業指導書。
新書搶購
售價:126元/本
購買方式↓↓↓↓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訂購
也可致電或微信小編13331083279(微信)
【★內容詳見《餐飲經理人》雜志★】
看趨勢、站風口 3月份訂閱,驚喜多!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