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指數:
國內部分省份的餐飲市場恢復數值回落
全國餐飲市場恢復度熱力圖(截至2020年8月16日)
全國餐飲市場恢復情況有小幅變化,各重點省份的數值也有小范圍回落,市場整體局面基本穩定。
除了疫情波動,東南部及中部地區的高溫、臺風及洪澇氣候也阻礙了一部分消費者外出就餐的步伐。
四大指數數據(以100為基準;上周日-條紋,本周日-純色)
劃重點:
從全國范圍看來,種草行為指數下滑幅度較大,但美食瀏覽指數仍保持上升,推測主要是與近期多種平臺和商戶發力因素相關。
八月暑期旺季,品牌都希望在這段時間抓住消費者,大量的廣告曝光和平臺活動吸引了游離消費者的注意,因此在整體曝光和流量上升的同時,無目的性的瀏覽卻下降了。
建議餐飲商戶能合理利用平臺資源,搭車大促、節日等活動,盡可能在競爭激烈的旺季分得更多資源傾斜,并做好門店內功,迎接大客流的到來。
他山之石:
“光盤行動”將對行業造成深遠影響
1 大勢所趨
2 市場風向標
洞察之眼:
中秋家庭聚餐,餐飲商戶中差評掃雷大戰
每年中秋佳節和金秋十月,都是一年中僅次于春節假期的市場風口。年初的疫情打亂了許多家庭團聚的計劃,今年雙節合一,自然是助力餐飲商戶乘風破浪的最佳時機。
那么怎樣幫助門店在2020年的中秋佳節抓住節日人氣、沉淀優質評論呢?下面這些雷區記得要避開。
中秋家庭聚餐的相關評論中,中差評主要集中在環境及菜品上,最常出現的差評原因有:就餐環境嘈雜、停車不方便、領桌吸煙困擾;菜品出品質量不佳、食材不新鮮、上菜慢等原因。
主要是中秋佳節消費者通常舉家外出就餐,尤其關注老人與孩子的需求,平時不太關注的因素可能會在這個節日被放大(例,停車、二手煙);而節假日往往也是考驗商家綜合能力的試金石,原料、備餐、出品、服務,每個環節都不能放松。
用2019年中秋小長假 “家庭聚餐”的相關評論對比平時發現,在中秋佳節,有家鄉味道的地方菜廣受歡迎,本幫江浙菜、粵菜、北京菜等品類占比都明顯比往常高。另外老少咸宜且頗有排場的江河湖海鮮也會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
在中秋相關的評論中,烤鴨、海鮮、牛肉成為了最常提及的菜品,全國各地均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無論是京式片皮鴨、粵式烤鴨燒臘還是創意烤鴨都是很具有聚會特征的中秋菜品。
包間、預定、性價比也是消費者關心的話題,商戶在平臺多方面地展示預定功能、套餐搭配及門店信息等,能夠快速鎖定還在猶豫中的消費者,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中秋假期聚餐決策。
劃重點:
近期多地出臺相關政策,限制教職員工及學生跨省流動,可能會減少十一黃金周雙節期間親子旅行的需求,本地市場餐飲或許會因此更加旺盛。
作為今年最佳的家庭聚餐節點,抓住雙節的人流優勢避開中差評雷區可以幫助商家聚集后續人氣、沉淀優質評論: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