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作為餐飲品牌最重要的戰場,代表著餐飲的最新發展趨勢,本文通過大數據統計,以“人+ 產品 = 場景”的方式,描繪出餐飲消費新樣式。
近日,零點有數與口碑發布了《2017年中國一線城市的餐飲消費新樣式》報告。報告對北上廣深這四座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特征、餐飲消費特點,給出了專業的分析與洞察。
01
人/角色:
消費者的基本特征畫像是怎樣的
消費者作為餐飲市場的主體之一 重要的角色 自然屬性&社會屬性 ,其本身包含諸多特征 ,如年齡、 性別 ,是進行消費的行為者 。
對消費人群的分析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本省人/外省人,另一個則是消費屬性 在餐飲消費場景中擔當著 ,一個是消費屬性,包括消費能力和折扣偏好等。
1、一線城市餐飲消費年輕化,80后、 90后當道
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餐飲消費的主要人群分布在18-35歲,80后和90后成為主力軍。
其中,深圳18-35歲的消費群體比例最高,達到了84%;廣州18-25歲的群體比例最高,達43%;上海的30歲以上人群消費占比均比其他一線城市的高,生活在魔都的中青年群體更愿意去消費美食。
2、一線城市的餐飲消費男女比例相當,深圳男性餐飲消費更突出
總體來看,一線城市的餐飲消費男女比例基本相當,不論男女都愛美食。
分城市來看,深圳餐飲市場的男女比例差異最明顯,餐飲消費的男女比例約為6:4;北上廣的90后女性在餐飲消費上則比90后男性占比更大。
3、一線城市中,外省人的消費次數更多,廣州的本省人活躍度更高
整體來看,一線城市外省人的餐飲消費次數更多,比例達58%。
分城市來看,北京“土著” 的消費比例最低,僅為27%,外來人口的消費比例已超七成;廣州則是本省人的消費比例更大,消費活躍度更高。
4、一線城市消費能力普遍較強,上海擁有最強消費力
在北上廣深中,中等以上消費能力的人群占大多數,一線城市擁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其中,上海的高消費力(指中高和高消費能力)人群比例最高,達到了74%。
5、一線城市餐飲消費能力呈紡錘形分布,36-40歲消費力最強
根據口碑的消費能力指數來看,一線城市餐飲人群的消費能力大多都較高,“高” 和“中高” 的總比例超七成。
分年齡段來看,消費能力基本呈紡錘型,35歲以下的消費能力逐漸上升,36-40歲的高消費力人群比例最高,之后略有下降。
6、一線城市奉行“物美價廉” 原則,北京和深圳更“精打細算”
整體而言,在一線城市中,對折扣水平有中高偏好的餐飲消費人群均占大多數,“物美價廉” 更受青睞。
相比之下,北京和深圳對折扣更敏感,對折扣水平有中高偏好的人群更多,“精打細算” 才是硬道理。
7、一線城市的餐飲消費時段折扣對比:正餐要吃飽,夜宵要吃好
整體來看,一線城市各時段對折扣的敏感度都很大,人們對折扣的偏好度較高。
分時段來看,消費者對午晚餐的折扣偏好更高些,性價比高的食物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飽腹訴求;對深夜宵和夜宵的折扣敏感度則較低,此時段的消費者更單純地傾向于消費美食,折扣的力度大小相對不那么看重。
小結:
1、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人群年輕化,80后和90后成為主力軍。
2、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人群多元化,外省人消費節節高。
3、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人群理性化,喜歡折扣優惠不代表盲目消費。
02
產品/道具:
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與偏好是怎樣的
產品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 ,一是菜品,二是服務。
菜品作為產品的核心要素 ,用不同的品類和口味給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而服務作為外圍產品,同樣也是消費者衡量和判斷的標準 。
產品就像運用的道具 , 和角色一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一線城市中,中餐的消費比例最高,各年齡層的偏好不同
從消費的餐飲種類來看,人們最喜歡中餐,其次是火鍋、 燒烤、 休閑茶飲等。
分年齡層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中餐的消費數量基本呈增長的趨勢,對休閑茶飲、燒烤的喜愛度有些許下降。
2、一線城市中,外省人更愛消費中餐、 火鍋和小吃,本省人則喜歡休閑茶飲、 烘焙糕點和燒烤
從整體來看,一線城市對中餐、 火鍋、 燒烤的消費占比最大,喜愛程度最高。
從省內外人群的偏好來看,外省人對中餐的消費比例遠高于本省人,本省人則休閑茶飲的消費比例比外省人明顯。
3、一線城市中,外省人更愛消費辣食,本省人更愛消費甜食
從整體來看,一線城市人群對甜和辣的消費比例最高,其次是鮮食和清淡食物,對酸食和咸食的消費比例最低;
從省內外人群來看,本省人更偏愛甜食,外省人則更喜歡辣食。 此外,外省人對口味的選擇更多,口味偏好更明顯。
4、中餐和火鍋燒烤成為首選的熱門菜系,輕餐飲正在悄悄崛起
由于傳統飲食習慣,中餐當仁不讓成為首選菜系。 火鍋燒烤營造的熱鬧氣氛也為人們提供了別樣選擇。
隨著近年來的消費升級,輕餐飲的消費比例已與快餐簡餐并駕齊驅 。
5、輕餐飲類別中,奶茶和酒類等飲品滿足年輕人需要,面包和蛋糕等食品更受中青年喜愛
整體來看,正在崛起的輕餐飲為人們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既有食物也有飲品,既可以當做正餐也可以滿足零食需要。
從人群來看,00后和90后喜歡喝奶茶等飲品,還喜歡去酒吧消費;80后及以上人群更愛購買蛋糕、 面包、 咖啡等。
值得注意的是,冰激凌成為老少皆宜的美食,但90后則相對沒有那么熱愛。
6、北上廣深中,上海和北京對服務更挑剔,廣州和深圳對服務較寬容
一線城市的餐飲市場人群對服務的偏好度整體較高,都對就餐體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個一線城市在服務水平偏好上,上海和北京對服務的敏感度(指中、 高程度)最高,注重服務體驗,而廣州和深圳則在餐飲消費時服務敏感度較低,對服務較寬容。
小結:
1、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產品多樣化,11種大類71種小類不重樣。
2、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產品層次化,菜品固然重要,服務同樣必不可少。
3、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產品差異化,不同菜品的受眾差異明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03
場景/故事:
消費者在時間軸場景下的
餐飲消費圖景是怎樣的?
有了角色和道具,再配上時間地點和事件 ,就可以寫出一個個真實而有趣的故事,它們組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餐飲消費場景通過對場景的描述 。可以更好把握消費者的基本信息和飲食偏好,從而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決策 。
1、一線城市餐飲市場的消費時段:午晚餐為消費高峰期,男性愛點夜宵,女性愛點下午茶
午餐(11-13點)和晚餐(18-20點)是消費的高峰期,下午時段也有一定比例的消費。
在正餐的到店消費數量上,男性消費晚餐的更多,女性消費午餐的更多,整體差異不大;在非餐點時間,男性點夜宵更多,女性則更愛點下午茶,差異較明顯。
2、一線城市餐飲市場的消費場景:白天偏愛中餐,夜晚偏愛燒烤和火鍋
整體來看,各類菜品在一天內的消費比例起伏變化較大,擁有各自的熱門時間段。
分時間來看,早餐(7-9點)消費烘焙糕點、 快餐、 小吃的較多;午餐(11-13點)消費中餐最多,晚餐(18-20點)
消費中餐和火鍋比較多;而下午消費休閑茶飲、 休閑食品比較多;夜間消費燒烤、 火鍋比較多。
3、一線城市餐飲市場的消費場景:工作日餐飲選擇快捷化,周末選擇休閑化
從一線城市一周的餐飲時段分布來看,工作日的午晚餐比例最高,周末的午餐消費減少,下午茶比例增加。
從分時段的消費品類來看,一線城市周末到店吃火鍋、 燒烤、 休閑茶飲的消費筆數增加,而點快餐、 湯粥煲類燉菜、 小吃的比例減少。
小結:
一線城市餐飲市場的消費場景圖:
1、一線城市餐飲消費場景具象化,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人群的故事徐徐展現。
2、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場景碎片化,除餐點消費外,全天各時間點均產生一定消費。
3、 一線城市餐飲消費場景立體化,由不同的時間地點、 人群和產品綜合而成。
04
建議
1、 靈活運用場景定價法。
消費場景的再造可以幫助餐廳有效提升客單價,這時的定價并非局限于菜品本身,還包括場景溢價。
它既可以是菜品、 服務、 裝修上的優化,也可以是一種有態度的生活方式。
2、 以輕餐飲拉動人流量。
除熱門的中餐、 火鍋等正餐外,奶茶、 甜點、 咖啡等輕餐飲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餐飲企業可推出下午茶時間的套餐,如甜點奶茶組合等。 此外,輕餐飲消費人群中女性占大多數,因此菜品的“顏值” 同樣重要。
3、 連鎖門店的跨城市拓展,需充分重視地域消費特點。
區域市場的差異日趨明顯,因此餐飲企業在不同城市的菜品結構、 定價策略、 市場拓展等方面都需要有所差異。
– END –
分享 | 張燕玲
來源 | 零點有數、口碑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