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創新營云味館站,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高顏值、差異化、抱大腿、有故事、夠自我、玩極限、耍花邊……
你看到的不是某個人或某個群體,而是一個又一個有調性的產品!
事實是,只有這樣的產品才能從茫茫大海中脫穎而出、被消費者記住。
如何做到?今天就來介紹7個打造品牌知名度的“秘密法寶”!
為什么有的品牌在人們心中的存在感很高,甚至成為一個品類的代名詞,比如辣條界的衛龍、手機界的蘋果、咖啡界的星巴克、榴蓮皮薩界的樂凱撒、烤鴨界的全聚德……
而有的產品,即使投入了大量的廣告,卻仍然默默被遺忘在安靜的角落?
那么,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即使很少打廣告,也會像病毒一樣,被人們牢牢記住并不斷談論呢?
今天就來介紹7個打造品牌知名度的“秘密法寶”!
可視性:
讓人第一眼就能感知到產品
人是視覺動物,對顏值高的東西總是缺乏抵抗力。有研究表明,一個人注視照片和圖像0.1秒,就會在大腦中清晰得出“你是誰”的結論。
餐廳要想引人注意也同樣要抓住這關鍵的0.1秒,“顏值就是生產力”已被無數事實驗證。
所以,把某一色調打造成自己的專屬符號,往往更容易讓消費者看到你、記住你。
許多成功餐飲品牌,都善用一種色調的餐企,把某種顏色變成品牌專屬符號,如喜家德的紅、美奈小館的藍、千味涮的黑……
而樂凱撒更是頭牌產品“榴蓮皮薩”中提取出黃色色調,并將之打造成為醒目的專屬符號。門店整體以黑黃為主色調,風格中帶著點酷勁,給人時尚、潮流之感。
店內造型獨特的吊燈、原木桌子、高腳椅、沙發、地磚…每一個元素都把品牌logo中的三角形及黃色元素,表現得淋漓盡致。
反差感:
差異化產品屬性
光有可視性也不夠,畢竟現在“可視”的產品信息太多了。而大量同質化產品的出現勢必會降低品牌的相對可視性,使其淹沒在茫茫的機海中。
所以,產品不僅要可視,更要與同類型產品建立反差感。
比如蘋果公司,當別家的耳機線都是黑色的時候,它就專門生產白色耳機線的耳機;當別家也大量生產白色耳機線的耳機時,它就要弄個無線的耳機。
再比如云味館,其它米線店向左云味館向右,一直在差異化創新,經歷了三次升級換代:
云味館第一家店整體風格上走的是咖啡館場景路線,通過書架、綠植等元素的應用,搭建了一個適合都市白領的咖啡館場景。
打造咖啡館場景大獲成功后,市場上很快就出現模仿者。于是,云味館推出第二代店,主打馬幫文化、茶馬古道等云南文化主題的餐廳,將云南特色文化和門店進行了結合。
再次被模仿時,云味館又對門店做了全面的升級,極簡主義+文創風的3.0文創模式。
抱大腿:
與大IP進行綁定
當產品還是個小品牌的時候,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時候,你就需要把產品與人們生活中更關心、更熟悉和更熱門的信息綁定在一起,讓它們成為人們談論和消費你產品的誘因。
霸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納斯達克巨幅廣告屏的大龍燚是這方面的行家。
作為一個四川火鍋品牌,大龍燚已經成為明星到成都首選火鍋,權志龍、周星馳、郭富城、謝霆鋒、范冰冰、黃曉明、鄭愷、韓紅、李宇春、林俊杰、劉慈欣等幾乎文娛圈“半壁江山”先后成為大龍燚的粉絲,被網友戲稱“明星收割機 ”。
故事性:
讓產品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故事是非常具有傳播性的,因為人人都喜歡講故事。
之前的黃太吉就非常喜歡講故事——“百度高管放棄百萬年薪去街頭賣煎餅果子”,這是個很好的故事。
松哥油燜大蝦的創始人徐松,在經營“松哥”之前,供職于華為,是一名供應鏈工程師。
而這個故事本身也具有反差性,“華為工程師”與“賣蝦”就是兩個在常理上相互對立或矛盾的元素。
其實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這樣的,比如“王子”和“灰姑娘”,“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屌絲”與“白富美”等等。
表達自我:
讓產品幫助用戶表達形象和價值觀
每個人都想向其他人表達更理想的自我,如果你的產品可以幫助用戶展示自身的想法,地位,形象和價值觀等,人們就很樂意去親近它。
湖南牛肉米粉——伏牛堂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伏牛堂倡導一種“霸蠻”精神:公牛雖生性桀驁不馴,但如果踏實下來做事情,就是最厲害的生物。
就是這樣一種情懷,創造了北京最大的湖南人樂活社群——規模10000人的霸蠻社。
極限屬性:
打造“最系列”或“首款系列”
所謂的“極限屬性”,其實就是指你的產品有哪些“最XX的屬性”。比如最薄的手機,最輕的自行車,最快的操作系統,最濃稠的番茄醬,全球首款雙屏手機等等。
就拿手機的薄來說,多薄才算薄?不知道,也許是7mm?6mm?
如果你的手機不是最薄,那你就給不了他們答案,滿足不了他們的好奇心,自然也就不會被談論。
但如果你的手機做到了全球最薄,那就相當于滿足了人們的認知需求——原來最薄的手機才4.75mm啊!什么牌子呢?哦,原來是vivo。
人們只記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而不會關心誰是第二個。
行為剩余:
利用周邊產品,變相提升展示頻率
為什么星巴克要賣杯子?它真的是想靠杯子業務來賺錢嗎?不太可能…
我想更好的答案是:它是在利用顧客“行為剩余”的價值。
即使是每天都買星巴克咖啡的死忠粉,他真正喝咖啡的時間可能只有一天的1/10,那剩余的9/10怎么辦呢?
這就需要發揮“行為剩余”的價值了——桌子上的星巴克杯子就能時刻提醒他與他周圍的人:不要忘了還有星巴克這個品牌。
同樣的還有胡桃里酒館,作為跨界融合的典范之作,胡桃里兼具音樂、酒吧、餐飲多重元素,還在店內出售定制核桃、藝人CD、定制水杯……這樣,人們在走出胡桃里之后,仍能處于與品牌的連接之中。
最后,再來總結一下7大“秘密法寶”:
1.可視性:讓人第一眼就能感知到產品;
2.反差感:差異化產品屬性;
3.抱大腿:與大IP進行綁定;
4.故事性:讓產品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5.表達自我:讓產品能幫助用戶表達形象和價值觀:
6.極限屬性:打造“最系列”或“首款系列”;
7.行為剩余:利用周邊產品,變相提升展示頻率。
– END –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