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使顧客真正滿意,年底大數據指引你前行!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年底了,該對一年做個總結了。中國烹飪協會組織了餐飲行業的權威調查,由中國網平臺制作發布。


    本次調查對消費者的日常消費進行了統計和描述,包括餐廳選擇、預定、等位、點餐、待餐、支付、打包、分享等傳統到店用餐行為,以及外賣、團膳等其他服務領域。


    旨在全面了解餐飲消費偏好和習慣,幫助餐飲企業提升服務水平。




    隨著餐飲消費逐步升級,餐飲品類日趨細分,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豐富,品牌忠誠度呈兩極分化趨勢發展。有五成消費者表示,自己品牌忠誠度較高,會反復光顧衷愛的3-5家餐廳消費。


    另超過30%的消費者則認為“博愛”更符合自己的消費習慣,會不斷嘗試新的消費體驗。


    在餐廳的選擇上,受訪者看重的因素依次為:就餐環境、菜系風味、安全衛生、價格水平、服務水平、口碑評價、地理位置、營養健康和促銷信息




    “美食類網站或APP”以40.3%的占比排名第一,“他人介紹”占28.7%,“社交媒體”比重有所上升占到11.16%,“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其他渠道”合計約30%。




    如果將餐飲消費“網絡信息”歸為公眾號信息、好友分享就餐體驗、點評類平臺的消費者評價三類,其對消費者的影響作用各不相同。




    面對等位,超半數的消費者可以接受15分鐘以內的等待時間,接近30%的消費者可以接受15-30分鐘等待,愿意接受半小時以上等待時間的僅占7%,另有12%的消費者不習慣等待,會直接改變計劃。


    對非快餐業態的上菜速度的接受程度,接近90%的消費者認為除特殊菜品外,所有菜品應在30分鐘內上齊。




    在點餐環節,消費者的點餐依據依次為,“口味喜好”、“食材喜好”、“性價比”、“營養搭配”、“季節時令”和“促銷推薦”。


    而“口味喜好”中,“麻辣”以21.7%的比例,當仁不讓的奪得“最受歡迎味型”,此后依次為咸鮮、酸辣、蒜香、醬香、甜酸、蔥香、魚香等。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中產階級的活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關注飲食中所含的各種成分,并嘗試通過調節飲食來預防或控制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等健康問題。


    有近三成消費者非常肯定的表示,如果點餐時有食物營養成分介紹,將會對自己的點餐決策產生影響,另有超過50%的消費者選擇“可能會有影響”。只有13%的消費者表示暫時不會參考這些信息。




    在支付方式上,與去年相比,第三方平臺現場支付的比重,從9.9%躍升至35.6%。


    刷卡消費降幅較大,從49%降至30%,現金支付占28%。


    此外,會員儲值卡、團購等預付方式占有6%的比重。




    有半數消費者養成了每天吃早餐的習慣,同時也有40%消費者或因條件限制每周僅有2-5天食用早餐,另外10%消費者則無早餐習慣。


    而早餐主要來源依次為“街邊小攤或早餐車”“單位食堂”“自己做”和“品牌餐廳”。10元以內的早餐人均消費占據近八成份額。


    宵夜是容易被傳統餐飲企業,特別是北方傳統餐飲企業忽視的重要市場。本次調查顯示,僅有20%的消費者從無吃宵夜的習慣,超過六成的消費者每周至少吃1-2宵夜。


    在用餐方式上,半數消費者選擇到店就餐,人均消費達到30元。




    在日常工作餐方面,有46%的消費者在單位食堂用餐,31%的消費者會外出就餐,16%選擇外賣叫餐,有7%消費者則自帶餐食。


    其中食堂用餐的大部分消費者對餐食的滿意度尚可,近年隨著團餐的蓬勃發展和競爭加劇,不論是市場體量還是服務質量都有較大提升。


    以往飽受詬病的口味差、花樣少等弱勢項得到明顯改善。


    調查顯示,有45%的單位食堂可以做到周期性更新菜單,38%的食堂選擇隨機性微調菜單,僅有15%的消費表示自己的食堂“萬年不變”。




    網絡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占整體餐飲消費的比例為7.4%,預計到2018年,有望達到14.8%。按照均值10%計算,2016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將突破3500萬,并將持續走高。


    隨著外賣平臺不斷擴展到中小城市,并深入不同人群需求,外賣用戶規模持續擴大。


    再加上相關技術的發展,外賣送餐系統不斷完善,配送效率得到提升。


    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資本對外賣行業持續看好,各大平臺都陸續獲得了高額融資。這些因素都促使外賣市場得到繁榮發展。


    本次調研顯示,在消費者最關注的送餐速度方面,無論是工作餐還是節假日家庭用餐送餐速度相比去年均有提高,但二者并未呈現出顯著差異。


    數據對餐企有啥建議:


    對餐飲企業來說,任何時候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必須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并根據消費者的心理變化趨勢來制定有效的經營策略。


    依據2016年度餐飲消費調查的結果,現提出如下建議供廣大餐飲企業參考:


    1、創新驅動發展,需求驅動創新


    隨著餐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餐飲業市場環境正在逐步產生變化,餐飲消費者希望獲得更有品位、更具個性、更符合需求的餐飲服務


    2、打造新動能和傳統動能的“雙引擎”


    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


    餐飲企業要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使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3、食品安全是外賣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石


    第三方外送平臺的崛起,是餐飲業順應消費需求和科技發展,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產物。


    外送平臺對餐飲企業具有明顯的業務拉升作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體驗的同時,還可以節約餐飲企業相關成本,是一種多贏的服務模式。


    隨著競爭加劇,受利益驅使,市場出現各類問題在所難免,但無論如何,誠信經營和食品安全應是企業堅守的底線。


    4、提供健康飲食量化服務


    低油、少鹽、低(無)糖等用餐需求已不再是個別現象,尼爾森一項有關健康飲食的研究成果表明,約有70%的中國受訪消費者(含食品)有特定的飲食需求,他們會控制或拒絕攝取某些食物或食材成分,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4%)。


    此外,82%的受訪者愿意花更多錢購買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這一比例同樣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8%)。


    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僅健身就可分為增肌塑形、體能強化、減脂減重等不同消費類別,再加上高血壓、糖尿病等特殊疾病人群,不同消費者對食物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針對這種需求,餐飲企業一方面可以對現有產品進行營養素分析,以類似營養標簽的形式進行明示。另一方面可以對敏感、且易分離的食材(調料)做可選處理,如“無糖”“半鹽”“三分之一油”等。


    – END –


    來源 中國烹飪協會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12月26日 廣州—你要的2017年日本料理發展趨勢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901.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2月22日 21:22
    下一篇 2016年12月22日 21:3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