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入106億,日均1500人就餐,海底撈終于要“上市”了!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提起“海底撈”,我們幾乎都不免想到它逆天的服務:免費的美甲、貼心的玩偶、多樣的桌游等…如今,這家以服務出名的火鍋品牌終于要赴港上市了。


    前有九毛九中止A股IPO,餐飲業上市鮮有成功案例。但,”帶頭大哥“海底撈首家破百億的餐企,帶領餐飲業走上資本市場的康莊大道!


    一舉一動備受整個餐飲行業關注的“火鍋界一哥”海底撈,要準備上市了。

     

    5月17日晚,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就在一個月前,海底撈還在否認上市計劃。

     

    從2011年開始,有關海底撈上市的傳聞一直沒有斷過,但陸續被海底撈否認。與之相關的幾家企業則先后進入了資本市場。2016年,海底撈旗下的獨家底料供應商頤海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海底撈旗下冒菜品牌“U鼎冒菜”新三板上市。此外,競爭對手呷哺呷哺早在2014 年底就已在香港上市。


    即使你沒有吃過海底撈,也一定在江湖上聽過它的傳說。被譽為是“地球人拒絕不了的”貼心服務,被廣為傳播的讓員工死心塌地不離職的各種關懷事跡,從8000元起步資金開始的創始人打拼經歷,都讓海底撈頗具傳奇色彩。

     

    01

    年入106億,日均1500人就餐


    招股說明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底撈最新的綜合情況。

     

    1.穩坐中餐品牌頭把交椅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是106.37億元,是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其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0.5%。凈利潤增速為營業收入增速的兩倍,可以看出海底撈仍在快速發展階段。



    根據招股書,按收入計算,海底撈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三年穩坐餐飲頭把交椅。2017年海底撈在中國火鍋業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但由于市場高度分散,比例僅有2.2%。

     

    收入構成方面,主要收入來自餐廳經營、外賣業務及銷售調味料及食材,雖然海底撈這幾年在大力推廣外賣服務,但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經營,2017年所占比例達到97.6%。


    2.門店數量迅速增加,二線城市是主戰場


    海底撈的全球門店數量正在迅速增長,2015年為112家,2017年為273家。預計上市時海底撈門店數量將達到320家,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296家餐廳以及24家位于臺灣、香港及海外在新加坡、韓國、日本及美國的餐廳。


    2018年海底撈預計將開設180家~220家新門店。門店的迅速擴張帶來了巨額的流動負債,這可能是海底撈選擇上市的原因之一


    2015年至2017年三年,海底撈的流動負債凈額分別是6040萬元、3.86億元和11.56億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達到14.42億元。

     

    從門店的區域分布上來看,二線城市是海底撈的主要戰場。2017年海底撈一線城市門店數量為65家,營業收入為29.59億元;二線城市門店數量為120家,營收收入為52.3億元;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量為69家,營收收入為15.18億元。


     

    2017年海底撈的客流量超過1.03億人次。在中國內地,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前來用餐。

     

    3.員工平均年薪6.28萬元


    海底撈火鍋究竟好不好吃意見或難統一,其高品質的服務應該是有目共睹,但這種“你學不會”的成本也十分高昂。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將收入的近三成用在員工成本上。2015年-2017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分別為15.719億元、20.443億元、31.197億元,占海底撈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3%、26.2%,以及29.3%。

     

    目前海底撈總員工人數約5萬人,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員工的年平均薪酬約為6.28萬元。根據沙利文報告,海底撈認為自己的員工在所有中式餐飲企業中享有業內領先的薪酬。


    4.翻臺率:平均每天5次


    目前,海底撈每間新餐廳的開業需要800~1000萬元投資,由于大規模開店,海底撈2017年資本開支達到了15.18億元。投入不小,回報也很樂觀。


    在一線城市,海底撈平均單店日銷售額能超過15萬,在三四線城市能超過10萬,整體平均日銷售額達到14萬。一線城市每個顧客人均消費近100元,即每家店平均每日招待超過1500人。


    2015年到2017年,海底撈火鍋店的平均翻臺率也從每天4次,上升到每天4.5次、每天5次。 同店銷售額年均增長達到14%。


    2017年,平均翻臺率每天5次


    02

    從小麻辣燙店到“火鍋一哥”


    根據招股書,海底撈的控股股東為張勇和舒夫婦,包括旗下控制企業合計持股62.7%。


    海底撈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勇,花了24年時間,從一家小麻辣燙店起步,做到了如今經營中國最受歡迎連鎖火鍋店的程度。張勇、舒萍夫婦還曾以23億元財富位列2012胡潤百富榜第758位。



    幾年前,張勇曾公開談起自己的創業史,總結了海底撈的管理秘訣:

     

    海底撈的戰略目標很清晰——保障顧客滿意度,以達到品牌建設的目的;核心思想——用雙手改變命運;人員安排——輪崗,而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這樣方便以后升遷;組織結構——盡可能地下傾。


    目前,已經赴港上市的國內連鎖餐飲企業有味千中國(快餐)、小南國(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鍋)等。此前火鍋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陸港交所,但因為業績不佳,已經從港股退市。


    從這些企業近幾年的市值來看,光景并不好過。根據云鋒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飲企業市盈率數據可以發現,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飲公司都跑輸指數,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其中表現較好的是呷哺呷哺,市盈率超過30倍。這家火鍋連鎖企業2014年底登陸港交所,隨后營收快速增長,2017年收入達36.64億元,同比增長32.8%,目前其市值是156億港元。對比呷哺呷哺和海底撈的業績可以發現,后者的營收約是前者的近3倍。


    如果按照呷哺呷哺的30倍市盈率計算,海底撈的市值或可超過350億元,這意味著目前持股達62.7%的張勇、舒萍夫婦的股票價值將接近225億元。根據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張勇、舒萍夫婦目前身家已經有50億元。隨著海底撈上市,二人財富有望多倍增長。


    03

    海底撈的服務“魔咒”


    的確,說起海底撈,“服務”是一個繞不過的關鍵詞,在網上甚至有人調侃其細致程度為“是地球人就拒絕不了”。


    海底撈在招股文件中也對此大加著墨,提及其餐廳為等候區顧客免費提供美甲、擦鞋服務等。沙利文報告顯示,在海底撈就餐的人有99.3%滿意而歸,有98.2%會再次就餐。


    不過,上市后利潤承壓的海底撈還能保持“服務神話”嗎?


    1、“服務業”還是“零售業”?這是個問題


    擴張導致硬性成本增加,繼而導致利潤率下滑,這是餐飲行業的夢魘。同時,快速的擴張,也是對管理和維持現有的服務水平的挑戰。

    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對海底撈的“服務業態”作出評價,在他看來,“海底撈是把大家都帶溝里去了”。在李康林看來,快餐更有投資價值,但是,這要求快餐的形態不能是模式過重的服務業,而應該是較輕的零售業。


    服務業本身難以獲得爆發性增長,只要是服務業,“就會出現成本遞增的問題,沒有任何的規模效應可言”。所以,想要講資本的故事,海底撈這“現象級”的服務可能就是“過度了”。


    招股書在“風險因素”一欄,海底撈指出,“倘我們的用餐體驗質量下降,我們的餐廳或無法持續成功。”并列出以下不利因素:服務質量下降;無法開拓及引入受顧客歡迎的新服務;無法滿足顧客需求以及消費者口味和喜好變化……

     

    2、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食品安全”被明確標注在招股書里的風險細則里。要知道,2017年,海底撈就頻頻被曝出負面新聞。


    2017年8月25日,海底撈北京兩家分店被曝出衛生安全問題,比如廚房食品柜里出現老鼠;洗碗機里有食物殘渣;拖把、抹布和餐具被放到一起洗;員工用湯勺通下水道等等。


    海底撈隨后發聲,算是用一封及時的致歉信,挽救了一場口碑危機。負面新聞,尤其是衛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往往能扼住一家餐飲企業的命脈。

     

    海底撈衛生透明度在餐飲業算是比較高的,官網自2014年12月10日,會定期公布食品衛生問題。據統計,海底撈在2015年公布了6起食品衛生問題,2016年10起,2017年官網公布加上媒體曝出的,共8起。


    2015年6月,海底撈公布的食品衛生問題


    再者,餐飲業中不能不提的就是供應鏈。火鍋的品質和味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食品配料的新鮮度和質量。“隨著我們的迅速擴張,從供應商那里獲得新鮮優質的食品原料,并管理好所有門店的庫存和物流,可能會變得困難”。招股書中如此寫道。


    3、利潤率有玄機,擴張需謹慎


    在招股書呈現的損益表(下圖)中可以看出,2015年海底撈的總利潤(稅后)為 4.10億人民幣,占當年總營收的7.1%;2016年,總利潤為9.79億元人民幣,占當年總營收的12.5%,營收翻倍,利潤率也增長了5.4%。


    2017年,突破百億大關的海底撈,總利潤為11.94億人民幣,相比2016年增長了2億多,只是,利潤率就沒那么好看了,只有11.2%。也就是說,2017年海底撈的總營收破百億,但利潤率沒有得到增長,反而下滑了1.3個百分點。



    招股書中還有一組數據:通常,一個海底撈門店通常在1~3個月內達到盈虧平衡。大部分餐廳會在6~13個月的時間內實現現金投資回收期。


    但是,這可能會被快速的擴張打破。新餐館的成績可能沒有現有門店的營業成績好,甚至可能會虧本經營。


    “2018年計劃開設180家至220家新餐廳”,這比2015年至2017年開業門店的全部數量還要高。顯然,海底撈從未有過如此快的擴張速度。


    在2015年,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過,一般年份,海底撈是按照30%左右的擴張速度發展,基本上保持穩定。


    張勇的自信在于,海底撈的增長持續穩定,店開的不多,但單店的挖取能力變強了,彌補之后,增長盈利、營業額變化都不大,員工的收入能急劇增長,而且公司自身的利潤、盈利根本不會受到影響。


    考慮到公司的持續增長仍要依靠開設新店,海底撈計劃2018年新開180到220家新門店。同時,雖然招股書沒有透露募資金額,但公司隨后獲得的融資中,60%將用于門店擴展計劃,20%將用于開發新技術,15%將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等。


    近兩年,中國火鍋餐飲一直保持著兩位數增長,截至2017年底,中國火鍋餐飲門店已經接近30萬家。到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規模或可達5774億元。在如此龐大的市場和亮麗的業績助力下,海底撈如果能夠成功上市,市值絕對值得期待。


    – END –


    作者 | 何己派 楊松

    來源 | 21世紀商業評論、虎嗅網

    整編 | 餐飲O2OLiLo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老板戀上魚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燈光:石客照明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 臻選空間設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78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5月18日 22:49
    下一篇 2018年5月19日 02: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