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外賣這陣仗,星巴克可謂來勢洶洶。
但當打開餓了么App,現實與理想之間卻呈現出巨大落差。
周邊三家星巴克專星送月售34單、176單、323單的銷量,遠不如某些非官方的跑腿代購店銷量高。
01
理想≠現實
為了獲取接近真實的數據,我們特意來到北京核心商業區兩家支持星巴克外賣業務的店面走訪,得到的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這兩家店分別是位于三里屯SOHO和北京國貿,在兩天的調研時間里,分別記錄其有多少位外賣騎手進店取餐,以及取餐數量。
直接看數據。
10月24日,從早上9點到晚上6點,三里屯SOHO星巴克共有5位外賣騎手進店,集中在午飯前后,12點到下午3點,有4位騎手共計取走外賣11袋。
我們現場蹲守得到的數據,與餓了么App內顯示的該門店“月售338單”大體保持一致。
在評價區能夠看到,目前三里屯SOHO星巴克收到的評價僅有29條。
其中還包括4條差評,用戶稱“從下單到收到快倆小時了……冰快化沒了……”
繁華的北京國貿是星巴克進駐中國后的首選,第一家門店就開在北京國貿。
國貿附近集中有數量眾多的外企,成為時尚與商業的匯聚地,非常多的商家也選擇在這里開店。
北京國貿三期二樓有一家星巴克門店,10月25日,我們選擇在這里蹲守。
一天時間過去,我們吃驚地發現,該門店一杯外賣咖啡都沒有賣出去。
穿著標志性藍色服裝的星巴克“專星送”快遞員,竟然一次也沒有在這家門店出現。
而在餓了么APP內查看,星巴克該門店僅有16條評價。
這般結果,讓人想起幾個月前,星巴克與阿里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所舉辦的那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
那時星巴克還對即將推出的外賣業務給予厚望,不惜花上十倍高價設計專門的熱飲杯蓋。
負責配送的餓了么還為其組織了一支專屬騎手團隊,統一配備新開發的外賣配送冰包等裝備。
一切準備就緒,9月19日星巴克專星送北京、上海上線試運營。
結果如何?消費者是否愿意為之買單?調研得到的銷售數據已經說明一切。
02
外賣≠新零售
統治咖啡零售領域多年的星巴克,幾乎已經成為咖啡文化的符號,為何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卻顯示同店銷售出現2%的下滑,交出的是“9年來最差”的一份財報呢?
相信連星巴克自己,也在不停反思這個問題。
年輕人均認同外賣的近兩年,星巴克也沒有推出外賣服務。
即使現在推出了外賣,但是星巴克在這場新式競賽中,已經出現不適。
比如多數消費者最為敏感的因素——價格。
使用外賣App點餐之時,平臺或者商家多會以滿減、打折、秒殺等等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
但是頭戴皇冠的星巴克,卻堅決地對這一切Say No。
以三里屯SOHO星巴克為例,餓了么App顯示,其外賣咖啡價格與店內零售價格保持一致。
在此基礎之上,每單還要加收9元的配送費。
除餓了么新用戶首單優惠政策之外,星巴克在11月1日-11日,為用戶提供“限時優惠”,但是目前優惠區的三款咖啡與店內標價均是相同。
之前就有用戶對星巴克咖啡外賣的價格進行過吐槽,“太高,不如選擇其他品牌”。
事實上,星巴克咖啡外賣的價格之所以“端著”降下不來,和成本也有很大的關系。
外賣,原本應該是星巴克中國一個新增的具有攻擊性的業務,目的是實現與對手的正面對打。
但是,星巴克卻依然希望通過這個新興業務實現每一筆訂單的高額盈利。這也再次證實,星巴克根本不具備互聯網思維。
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放棄星巴克,轉而選擇其他更年輕的互聯網新零售咖啡。
03
第一≠未來
中國現在成為全球咖啡增長最快的市場,也被星巴克認定為“第二主場”。
星巴克CEO約翰遜甚至認定,中國將來定將超過美國,成為星巴克的第一大市場。
但是,中國咖啡市場上,以瑞幸咖啡、連咖啡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正在搶奪市場。
除了外患威脅越來越大,星巴克還有越來越棘手的內憂。
星巴克公布的第三財季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增長點,中國市場業績出現下滑,同店銷售額下降2%。
而在去年這一數據是增長8%。“史上最差財報”中星巴克還下調了全年銷售的增長預測,同時預計2019年將關閉約150家表現不佳的門店。
9月24日,星巴克CEO凱文·約翰遜向員工發郵件又傳達裁員的計劃。
鑒于此,外界紛紛表示,星巴克迎來了中年危機。
如CNBC報道那般,“星巴克高管團隊正在與主管們合作,在新的零售環境中尋找更快創新的方法。”
外賣,就是星巴克突圍的手法之一。
但是,業界風云匯的實地探訪調查卻顯示,星巴克還沒有抓牢外賣這個新業務。
這更讓星巴克的轉型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 END –
來源 | 業界風云匯(id:yejiefengyun)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