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火爆的商圈搬到冷僻胡同,這家烤串店這樣顛覆了“選址生死論”

    選址是所有餐飲創業者都要面臨重大課題。臨街臨路,熱鬧喧嘩,人潮涌動,都是餐飲選址的黃金法則。然而,總有些人喜歡另辟蹊徑,渴望向死而生。

    在北京,有家燒烤店從紅火的景區商圈,搬至“人跡罕至”的僻靜胡同,正當人們將其看作自斷經脈的時候,他們卻用實際行動顛覆了“選址生死論”,最終憑借良好的口碑火爆至今。

    2006年,3個80后北京發小在胡同里開了一家專門經營燒烤品類的餐廳——炒豆合作社(下稱“炒豆”)

    在“炒豆”創始人之一的柳鵬看來,開餐廳就是腦子一熱:“我們幾個學設計的也不懂餐飲,當時想法比較簡單,就想著讓那些和我們一樣的學生,有一個可以長期擼串、聚會的地方。”

    01

    不喜“商業”,搬遷到“偏僻”小巷

    炒豆合作社帶有鮮明的地理標識,他們最早的根據地就是北京的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是一條東西貫穿南鑼鼓巷和交道口南大街的要道,距南鑼鼓巷僅500。因地處鬧市景區,常年客流不斷,熙熙攘攘。可炒豆合作社卻在這兒紅火經營了6年后,搬遷到“人跡罕至”的東四九條。其行為著實令人咋舌

    按照餐飲人的慣有思維推測,“肯定房租上漲被迫搬遷。”但柳鵬的答案,卻與猜想大相徑庭。

    “離開炒豆胡同并不是因為房租,原來的房東跟我們認識,房租并沒有太離譜,而且東四九條的租金比炒豆胡同還要高一點。搬遷主要是因為南鑼那個地方太浮躁了,商業化太嚴重,和我們開店初衷不一樣了。”

    柳鵬坦言,之所以選擇在胡同小巷里開店,是因為他們想要在一個安靜地氛圍下,踏踏實實做店,通過長久的和到店顧客暢聊,獲得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南鑼鼓巷的商業現狀帶有明顯的景區特質,買賣多為一錘定音,很難形成循環消費,加之附近商鋪的租約期短,品類更迭頻繁等不確定因素太多,十分不利于餐廳長期發展。

    炒豆胡同的喧囂背離了“炒豆”的初心,但東四九條的流量硬傷同樣值得“炒豆”去思考。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走訪發現,位于東四九條胡同的“炒豆”新址,周邊多為老舊住宅,唯一能與客流掛鉤的只有一所小學,可對于餐廳來講,小學的客流量和消費能力顯然是不足的。

    那么,選址在偏僻小巷的炒豆又出了什么奇招,讓客流源源不斷呢?

    02

    全方位打造“差異化”,小店也能聲名遠播

    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炒豆憑借獨特的“翅香”,率先開創的“共享”模式和復古的點單體驗,由此獲得大量的粉絲,繼而引發多家媒體高度關注。

    ?1、 產品主打“酸甜口”,開辟燒烤新賽道

    在琳瑯滿目的燒烤市場里,燒烤依舊集中在“原味”和“麻辣”兩種口味上。原味可以體現產品本質,凸顯肉質鮮美;而麻辣則賦予了年輕人享受刺激的空間。

    “炒豆”恰恰是做到了兩者的完美結合,開創出“酸甜”口味的產品。酸甜口感除了本身的去腥提鮮作用外,還可以降低麻辣的焦灼感,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辣度的個性化需求。

    ▲炒豆合作社的番茄烤翅

    家住張自忠路的penny是“炒豆”的鐵粉,在她眼中的“炒豆”燒烤充滿別致。“我每個月至少來一次,他家的番茄烤翅別的地方吃不到,感覺都是設計過的。”

    現在“炒豆”經營的SKU有十幾種,除了番茄烤翅以外,還有番茄芝士扇貝、番茄饅頭片、冰鎮情人果等以酸甜為主的菜品。對于像penny這類居住在附近的小白領來說,結束一天忙碌后,來上一口酸甜小吃,簡單又清爽。

    ▲大眾點評3900條評論

    獨創的“酸甜口味”深受食客的喜愛,并始終占據著大眾點評“翅貨的福音榜單”第一名。

    ?2、 區別于“主題”,“共享”獲得流量

    在“炒豆”堂食,第一印象絕對是重返80年。老派的裝修風格,白墻綠腰線、木頭桌椅、大黑板,還有各種兒時玩具,機器貓、變形金剛等等應有盡有。

    ▲炒豆合作社的收銀柜臺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家“80后主題餐廳”,但不盡然。紅餐網(hongcan18)記者發現,現在餐廳的墻面,同樣不乏其他餐廳的宣傳二維碼和紋身店的海報。

    柳鵬說:“主題餐廳是商家通過環境裝修和就餐形式刻意安排的。而我們當時沒想過做主題,只是把餐廳做成一個‘共享’的平臺,大家可以把這里當成‘自家后院’,想做什么做什么,想聊什么聊什么。”

    ▲炒豆合作社客人送的玩具

    “炒豆”正是憑借著這份“共享”精神,使得烤串小店否極泰來。有的客人通過店里張貼的海報找到工作;有的人在這里和女朋友第一次約會,最后在這里求婚成功;還有的客人成為他店里的“股東”,帶著一波又一波的食客在這里長期“投資”。

    ?3、“手寫”是圈粉的關鍵

    現在店里總能聽見“哥們兒,今兒吃什么?”、“慢走、回見!”等招呼語,很隨意卻很親切。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有多少人排隊,店里的服務員總是不緊不慢的手寫點菜。

    “面對當下餐飲市場追求智能化、數據化的趨勢,你們還在用手寫點單,不覺得out嗎?”

    面對記者的疑問,柳鵬似乎早有應對。“看著千篇一律印刷好的菜品,一個服務員拿著點菜機問你‘吃什么?’,你不覺得枯燥嗎?而手寫餐單菜單卻不會,不管是客人自己寫,還是我們寫,都會增加‘溝通’、‘確認’和‘調侃’的機會。雖然麻煩點兒,但這才是服務的樂趣。”

    除了手寫點餐之外,現在店內的幾本菜單,都是通過手繪完成的。雖然都是同樣的菜品,畫工也不高超,但翻開菜單,會看見一張張有意思的貼畫,五顏六色的菜名,邊角還點綴著小花邊、小碎花,不經意間就能勾起客人兒時的記憶。

    在記者看來,不管是店內的招牌產品,還是通過“共享”餐廳的打造,亦或是復古的點餐方式,都是在做餐飲差異,從而與顧客產生互動,獲得流量。

    03

    胡同小店,口碑成為關鍵

    曾經許多老板開餐廳都把重點放在選址上。一些老板認為,選址好壞幾乎決定著餐廳的生死存亡,選定一個好位置,就意味著餐廳贏在了起跑線上。

    但“炒豆”卻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一家開在胡同里的小店,也可以十年如一日的大排長隊。

    炒豆的門面并不大,大堂擺放了22張桌子,高峰時期,部分大桌可以拆成2桌,按人均消費70元來算,每天店里營業到晚上10點,5個小時的時間,能達到3次左右的翻臺,日流水3、4萬不是問題。

    柳鵬說:“雖然胡同相對于商圈來講比較閉塞,但是胡同自帶的幽深愜意和百年歷史,是商業中心無法企及的。我們正是通過‘揚長避短’的方式,讓顧客吃得滿意,聊得盡興,用‘民間的口碑’彌補位置偏僻的缺陷。

    選址,對于餐廳來說,曾是門店存活的關鍵。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再偏僻的位置也能一鍵定位,真正幫助門店存活的還是“用戶口碑”。誠如一位資深餐飲人所說:“以前開餐廳靠位置,現在一半靠位置、一半靠粉絲。”

    記者 | 紅餐網_賈媛

    往期內容回顧

    這家蒸餃店轉型賣煎餃,每平方米創收1萬元!

    餐飲創業初期找不到合適的合伙人,到底該怎么辦?

    3個月前火爆京城的“過山車”餐廳,如今命運如何?

    17年餐飲老店搬新址,人氣不降反而更旺!他都干了啥?

    十六年3次餐飲創業失敗,他摸索出一個快速開分店的秘訣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12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17日 21:03
    下一篇 2017年10月17日 21:3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