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餐飲業以巨大的市場規模、相對低的進入門檻和滲透率,吸引了眾多跨界餐飲創業者涌入,從層出不窮的各式創意菜、新式餐飲就可見一斑。
野蠻生長從3.9萬億到14萬億餐飲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美團CEO王興有兩句話:
這兩句話第一句描述空間,第二句給我們奠定非常強大的信心。算法特別簡單,但邏輯又特別嚴密。
相對于“入口生意”的14萬億,餐飲行業的滲透率還特別低,我們現在的3.9 萬億,只是做到了一個零頭。從3.9萬億向入口生意的14萬億滲透,可實現的路徑就是連鎖化和零售化。
前不久英國的一個咨詢機構做了一個全球最有價值的餐廳品牌榜單
這個榜單透露出兩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 近9成都是美國的餐飲品牌;
● 全部都是像星巴克、麥當勞這樣有連鎖以及零售化特征的品牌。
從上述的信息里,可以總結出兩個信息:凡是零售化和連鎖化特征非常強烈的中餐品牌,營收都很高。凡是非常復雜、產品線豐富的正餐類品牌,反而市值或者營收沒有那么高。
今天,我們就來聊下休閑零食行業中的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的線上+線下零售打法,以借鑒給餐飲行業幾點啟示。
01
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是以休閑食品為核心的領先消費品品牌零售商
主要通過主流電商平臺
目前,各線上銷售平臺累積購買用戶超過3,800萬人
三只松鼠無疑是線上休閑零食霸主,但純依靠電商肯定是行不通的。
三只松鼠也在大力布局線下。
目前,三只松鼠在線下正在做的,其一,是200平方的投食店,這個店的貢獻就在于滿足銷售基礎下的體驗與互動;
其二是松鼠聯盟小店,它不是加盟店,但可以理解為是滿足年輕人創業的“加盟店”。非“加盟”的原因在于過于標準化,標準化最大的難度是不能實現指數變化,但“聯盟”可以。
1、投食店年銷售額均超過800萬元
2016年,三只松鼠開始在線下開設投食店,并且獲得一定成功。到現在,每家線下投食店店年銷售額均超過800萬元。這樣的投食店如今三只松鼠已在線下開出30多家,這一數字還在不停增加中。
計劃5年開出1萬家“松鼠小店”
自5月份開啟內測以來,“松鼠小店”項目終于結出第一顆果實——“Summer&三只松鼠的零食訂閱店”開業,這個不收加盟費、管理費,計劃5年開出1萬家店鋪的新零售創業平臺,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業績:第一位加盟店主,60平的零食小店,開業當天,完成14000多元成交金額,吸引1300位主人光顧。
松鼠小店:區別于講究標準化管理、講究區域化的保護,同時資金門檻極高的傳統加盟店模式,松鼠小店更想做的是聯盟,而不是加盟——重視每一位店主的個人IP,并會竭力將其與三只松鼠的IP相融合。
所以每一家松鼠小店,不叫“三只松鼠”,而是“xx(店主名)與三只松鼠的零食訂閱店”,并且專門為店主設計可愛的動漫形象,與松鼠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松鼠小店無加盟費,無管理費,去掉90%條條框框,開放進貨自由,最大程度賦能小店主,小店主可以根據自己的經營策略與喜好,將店鋪進行個性化裝修、制定專屬店鋪的促銷活動。
當然,降低門檻不代表不投入,從門店房租、門店裝修、門店設備等等都需要一定費用。
松鼠小店項目分為兩大板塊,除了上面講到的聯盟店,還有松鼠直供平臺,即三只松鼠對外開放的海量零食一站式采購平臺,現階段只推出了APP零售版,面向所有擁有營業執照的實體用戶(含聯盟店),進貨門檻為299元,全渠道唯一底價,25大倉就近發貨;后期“松鼠直供系統”PC企業版也會上線,滿足所有想要采 貨的商戶伙伴需求。
不僅是自有渠道擴張,這個電商品牌也與蘇寧小店、阿里零售通都積極合作!
2、三只松鼠+蘇寧小店,最后100米的布局
日前,蘇寧小店宣布與三只松鼠達成合作,而蘇寧小店也將成為三只松鼠首個線下合作渠道。據悉,雙方將采用兩種合作模式:
一種是經銷的合作模式,配送方式由入倉統一庫配。依托蘇寧的物流體系,統一由蘇寧物流完成配送,實現最后一公里送到家。
另一種是店中店模式。在蘇寧小店的線下門店里設置三只松鼠的專賣貨架,這種模式可以針對高速服務區和大群組CBD店試點等操作,并且復制至全國,形成品牌聯動模式,從而實現差異化經營。
日均30家店的擴張速度,獲客成本還遠低于線上。
今年內蘇寧小店數量將突破5000家。不僅在速度上,三只松鼠嫁接蘇寧小店能取得優勢,同樣在獲客成本上也會大大縮減。
蘇寧小店獲客成本在50—75元/人,遠遠低于線上費用。對小店投入,實際上就等于廣告免流量的費用,相當于把廣告流量成本變現。
3、三只松鼠+阿里零售通,日銷售額450萬
今年6月,三只松鼠正式在阿里旗下的零售通平臺上線,上線當天,累計17000多家小店下單,銷售額突破450萬元。
依靠品牌IP勢能,三只松鼠在入駐零售通的首日,便創下了零售通智選品牌單日銷量的記錄。
對接上百萬小店,消費者在便利店就能買到。
三只松鼠聯盟模式或成為其線下渠道的一代利器,而今天要說的另一個品牌,卻是線下已經擁有2千多家門店的良品鋪子。
02
良品鋪子
良品鋪子最新品牌形象
歷經12年市場激烈爭奪,以2669家線下門店、3700萬會員、年銷售超50億元亮麗業績的良品鋪子闖關IPO。
良品鋪子此前發布招股說明書,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4100萬股,募資7.73億元。
良品鋪子2015年到2017年的年收入分別為31.49億元、42.89億元、54.24億元,2016年、2017年的年增長率分別為36.2%、26.45%。
其中,線上收入占比分別為26.53%、33.69%和42.21%,線下收入占比分別為73.47%、66.31%和57.79%。
發展至今的12年時間里,良品鋪子主營產品主要有肉類零食、堅果炒貨、糖果糕點、果干果脯、素食山珍及其他等6大類共計千余種產品。
其中,肉類零食和堅果炒貨的銷售收入占比維持在22%左右,糖果糕點、果干果脯、素食山珍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維持在18%、15%、7%左右。
目前,公司線下主要通過直營門店、加盟門店、大客戶團購、O2O外賣4種方式銷售產品,線上主要是通過京東自營等經銷商的B2B模式、直接在第三方銷售平臺開店及自營平臺的B2C模式進行銷售。
1、新零售:雙線開花
2012年,良品鋪子開始進入電商模式,并于2017年的新零售元年走上了新零售和數字化轉型之路。
良品鋪子線上線下同時開花,在良品鋪子2016年60億的年銷售額中,線上線下占比為1:2。線上方面,良品鋪子于2011年開始布局電商,線上收入從2012年銷售額1500萬上升到2016年的20億。
線下方面,良品鋪子的線下收入從2014年的20.8億上漲至2016年的40億,復合增速達38.7%。
2017年雙11期間,良品鋪子與阿里天貓合作,借助智慧門店項目,打通線上線下會員數據,最后以全渠道同比35%的增幅在零售食品類領域占據了第一渠道。
2018年初,“天貓超級門店日計劃”啟動,全國首個天貓“超級門店日”落地良品鋪子。2017年6月,良品鋪子“智慧門店”項目啟動,《2017天貓雙11權威發布趨勢報告》中穩穩占據“消費者最愛智慧門店品牌榜”top1。
而今年618期間,達成的訂單量突破100萬筆,成為天貓618首個線下“百萬訂單”品牌。與此同時,京東旗艦店銷售額位列休閑零食品類第一。
2、對于線上+線下的戰略
良品鋪子董事長楊紅春是這么布局的,國內市場的規劃,這就涉及到我們本身的渠道解讀,我們認為全渠道總體來講:線下,它是一張地網,就是門店;
線上總結出來有四個類型的通路:(a)自己的平臺,包括官微、公眾號等;(b)社交電商平臺;(c)交易性的平臺電商;(d)本地通路。
我們發展全渠道,不是說線上覆蓋了,線下就不去,其實未來一定是線上線下的融合,給予消費者更加便捷的一致體驗。
我們現在渠道的發展,都是線上和線下的協同,背后用數據驅動,用大數據做到可以識別,可以觸達,可以被運營,數據發揮著分析決策、聯動以及管控的功能。
比如說,我們現在開一個新店,會根據周邊用戶的數據對人群分類,然后預判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邀請他們參與到我們活動當中去。單店是這樣,發展新市場也是,要用數據結合線上線下。
以線下市場的發展來講,食品品類的特點是要進入一個地方,就得在一個地方形成聚集效應,我們在線下要么不去一個地方,去的話就要深扎根,網絡要布得廣而密集,才會有三個規模,第一是用戶規模,第二是管理規模效應,第三是物流規模效應。
03
餐飲零售化的方向
休閑食品目前還處于市場紅利期,預計到2020年,休閑零食整體市場規模接近2萬億元。但這么大的蛋糕,想要分食也并不容易。
當下的環境,再也不是你開個實體店或者一個線上店就好賣,一定要想辦法提高線上流量以及線下的坪效,這兩者是X號,而不是簡單的+號,只不過現在仍是模式的打磨階段。
近兩年,餐飲與零售的結合變的越來越多,不論是售賣半加工化商品的餐廳,還是餐飲+生鮮模式的超市新物種,都反映了這種趨勢。
“餐飲零售化”、“零售餐飲化”二者的逐漸融合,將創造出全新的模式和無限的想象空間。
1、從前端來看:全渠道+全場景
未來的餐飲企業在雙輪驅動下,一個實體門店作為人流的吸引通道加上N個線上的銷售渠道,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渠道,比如可以有自己外賣渠道,你也可以有京東里面的實體銷售店鋪。
未來,堂食、外賣、外帶、外送、零售、電商應該成為餐廳的標配,一個門店渠道+N個線上售賣渠道,全渠道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餐廳坪效。
餐飲零售化模式在重構餐飲消費場景,讓你以分鐘、小時、天、月為單位能隨時隨地享受餐飲服務。
▲德克士無人餐廳
最近,肯德基、德克士等快餐品牌紛紛推出“無人餐廳”,嘉和一品等傳統餐企也開始試水自動售賣機,不斷開創智能餐飲新零售時代。
互聯網技術的縱深發展與日臻成熟,為餐飲新零售的實現提供無限可能。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
對餐飲產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餐飲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實踐餐飲新零售。
2、從后端來看:標準化+產業化
半食材化和完全食材化的零售,是增加餐廳坪效的一種有效手段,餐飲新零售的基礎是指零售行的“標準化”和“產業化”。
而零售化是產業化的未來,標準化是零售化的基礎,如果沒有標準化的產品供給和零售化銷售途徑,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餐飲新零售。
因此,餐飲人急需變革,讓企業適應消費升級需求。而消費升級,同時又是在餐飲市場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之下,餐飲業也勢必要隨之升級且升級速度應當加快,尤其是更需以“效率”為先。
提升效率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盡快實現產品的標準化。標準化背后的“靠山”,則是供應鏈。這也是餐飲新零售的新形勢下提升餐飲企業自身競爭力的必然,是肯德基能開到8000多家店、必勝客能開到1800多家店的根源所在。
但凡門店能夠在萬家以上的國際的餐飲品牌,只干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品牌運營,第二件事就是產品創新,第三件事就是品質控制。
餐飲零售化是連鎖企業的戰略選擇,路在腳下,下個百億級的餐飲品牌就此誕生了…
– END –
作者 | 參謀長、LiLo
來源 | 零售商業評論(ID:lssync)、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更多精彩活動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