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州火鍋產業大會是火鍋屆的一次盛會,從川渝火鍋到廣式打邊爐,從火鍋外賣到火鍋小酒,從海底撈到河底撈,所有的一切都倒入“鍋底”今天來個一鍋煮。
這場熱辣勁爆的知識盛宴就這樣向你鋪陳開來…
01
關于火鍋產業的十大研判
餐飲O2O創始人羅華山主持本次火鍋大會,同時就以后火鍋市場趨勢發表專題演講。
火鍋、燒烤、茶飲疫后恢復的“吉祥三寶”
疫情后三大品類的全線火爆,基于人們在疫情后需要情感的宣泄與釋放,火鍋、燒烤等場景具備減壓效應、社交屬性,加之此三個品類將調味前臺化,實現食材、配料標準化,便于快速擴張。
你看奈雪的茶、呷哺呷哺、喜茶、木屋燒烤、湊湊等都是如此。
要現金流還是規模
要客流還是保毛利
疫情后消費下滑是不爭的事實,極致性價比來引流,讓消費者獲得讓利,用流量產品跑量,用高毛利產品維持利潤,這是競爭不二的法則。
精細化管理
餐飲行業從早期紅利到普遍的經營精細化,多維度提升管理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產品打磨、動線規劃、用工、培訓、內控、運營乃至投資每個環節不能存在短板,在均好的前提下明白自身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在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
菜品健康化
三去一鮮一素,在健康化的大趨勢下,時尚達人注重飲食去糖去脂,保持新鮮、素凈,因此健康飲食是長期趨勢。
具體到火鍋,鍋底個性化+小料多樣化顯示需求的多元化,因此對需求的把握更為精細。
消費場景
新零售延伸消費場景,無論是外賣、外帶、半成品售賣以及社群電商等,新零售無限擴寬消費邊界,線上與線下融合,餐飲企業面臨全新的挑戰。
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帶貨大行其道,自從西貝集合2000萬會員開辟線上多重業務之后,每個企業在疫情后迫切感覺到私域流量的重量。隨著流量費用不斷上漲,私域流量的獲取成為緊迫任務。
數字化
用戶、產品、管理、內部流程在線化,快速觸達到用戶,內部運營如比如外賣監控系統、店長值班管理系統、用工系統、訂貨系統等等將相應工作完全數字化,便于隨時處理,提升效率。
模式進化
在某種意義上,火鍋算是川菜的一個延伸,向上正餐化,向下快餐化,跨界或者稱無邊界成為企業出擊的方向,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成功的時候,模式的進化就帶來真正的變革。
連鎖擴張
直營+加盟雙管齊下,合伙人模式普及階段,每個企業甚至每個階段的合伙入股方式都有所不同。——華萊士與樂堡士的不同,陜味食族與小六湯包的不同,需要的是把控和平衡度。
渠道下沉
社區店和下沉市場加速收割市場紅利,渠道快速下沉比拼速度和團隊。
人力優化
用工多元化以降本增效,小時工、合同工等用工方式的廣泛使用,360度保障企業員工的安全和成本邊際。
資本涌動
隨著海底撈、九毛九的驚艷上市,風險資本的加速進場,餐飲業的春天已經到來。股權奈雪的茶福客、門店資金100%直投,回本后品牌方占5-8成,股權和門店直投餐飲O2O都可以助力。
02
紅鍋白鍋鴛鴦鍋,火鍋鍋底下的秘密金礦
圣恩首席品牌官鄧立威向大家揭示火鍋底料的秘密:
火鍋的靈魂到底是什么?
火鍋的靈魂是鍋底!
火鍋的靈魂出竅了?清湯鍋、鴛鴦鍋是最后的妥協。川渝火鍋從麻辣鍋到溫柔的養生鍋轉變,從市場份額來看,清湯鍋和鴛鴦鍋的比例為54%,超過紅鍋的占比。
在鍋底成本上,紅鍋虧40-65元,售38-48元,虧10-20元;
白鍋15-20元售38元賺18元,
鴛鴦鍋成本20-30元,售38-48元賺18元。
隨著清湯鍋、鴛鴦鍋占比上升,整體上經營由虧轉盈。
至于火鍋的湯能不能喝?必須喝湯,尤其是菌湯鍋。
甜鮮小勝麻辣,菌湯鍋,全國40萬家每天售賣400萬菌湯鍋,費工費時廢料,重新定義菌湯:很云南、很健康。好鍋底=好食材,能喝湯=能涮菜,定向酶解,鎖鮮提香,菌湯鍋確實越來越受歡迎。
03
大小外賣:傳統火鍋的外賣轉型
大龍燚餐飲O2O事業部經理鄭伯奇分享火鍋轉型快餐(冒菜)的實踐,從初期到穩固、擴展階段,經過補貼、流量品牌、產品主義、回歸本質四個階段。
籌備期的定位
產品是否合適?產品包裝、食材保鮮、食用口感是否能夠保證?
如何定價?線上有扣點和折扣,堂食價格和線上價格如何做到差異化又不給顧客增加誤解?
如何運營?專業的外賣運營模式和堂食運營的區別?
從產品屬性、用餐場景、消費區間來講,火鍋堂食大而慢,外賣小而快。
在組織上專設O2O事業部,分線上運營部和線下運營部,花2個月進行產品測試、包裝測試、壓力測試等,進行選點上線和小店模式。
以冒菜為突破口,經過三個月籌備5家店,從2019年到2020年8月12日總計銷售金額2259萬,累計顧客20.4萬,累計訂單33.4萬。
04
頭部品牌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笨鳥品牌創始人曹洪 以海底撈與河底撈為案例,探討行業存在的問題。
表面上都是鴨腸、毛肚,產品同質化,曹老師反問:最愛學習的中國餐飲人,為什么那么少創新品牌?
——不是你模仿別人就是別人抄襲你。
曹老師從情懷到有靈魂,到食材供應鏈標準化,歸納出特色服務、爆品打造、品質為先等火鍋的打法。
05
火鍋品牌的創新與保護
圍繞火鍋品牌、市場、服務與創新,快樂小羊副總裁楊歐、祿四喜創始人劉黎梨、椰妹創始人陳新、那鍋廣式打邊爐創始人李潔等嘉賓進行了精彩的對話。
快樂小羊的管理團隊來自小肥羊,目前已經在國外已經開設60家門店,并且深入到國外主流社區。副總裁楊歐介紹快樂小羊堅持回歸到手工熬湯,每天早晨6、7點開始,到中午才能熬一鍋好湯,用笨方法,堅守匠心,守護做餐飲的靈魂,至少能熬一鍋好燙。
椰妹創始人陳新透露,因為想跟朋友好好吃頓飯,所以創立了椰妹——椰子雞品牌。對于這個細分品類,陳新表示原生態業態越來越會被人接受,把椰子雞品類做強,不僅是在場景布置上體現海南、沙灘風情,更重要的是打好文化這一張牌。
劉黎梨:祿四喜定位火鍋小酒,90后年輕人。
祿四喜在火鍋小酒進行文化上延展,好比古有四喜金榜題名時,今有新四喜海喝不醉。
在特性上火鍋就是一個聚的文化。
不僅在重慶鍋底引入涼茶系列,而且研發茅臺鎮微醺小酒,開發初戀荔枝釀、暗戀桃花釀等網紅產品,何以解憂青梅酒,唯有祿四喜。
點點滴滴無不契合年輕人的口味,所以網紅店得來全不費工夫!
那鍋創始人李潔在產品和服務上下足功夫:打邊爐——花膠雞湯鍋底,配上海鮮,本土氣息火鍋,文火慢燉,保持口感和營養。
必吃榜,那鍋持續一年榮獲五星好評。特別是服務的魔鬼細節:
顧客是主人殷勤而不打擾;
發自內心為顧客好;
當面倒花膠,轉三圈,30秒后一人打半碗花膠湯;
上鮑魚擠檸檬汁,說:鮑魚會跳舞、可以摸一下;
切鮑魚、剝蝦;
任何行為零干擾;無聲收碗,垃圾不能到鍋里等;
如此精細入微的服務有沒有被打動?
一場熱氣騰騰的火鍋“吃”下來,有沒有心滿意足的趕腳?
記住盛宴即將結束的時候,在燈火闌珊處,在海的那一邊,小梅沙的濤聲已經向你召喚。
您剛好趕上深圳特區40周年大慶(8月28日)!
8月26-29日,深圳創新餐飲游學,不見不散!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