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個總部人員開200家店,這場組織效率革命如何實現?



    一切商業的競爭本質是效率的競爭,餐飲業也不例外!詳見之前報道:水深火熱的餐飲業,急需一場“效率革命”


    深圳作為中國餐飲創新重地,歷來注重效率與運營。其中,以云味館為代表的品牌走在了前列。


    近日,餐飲O2O專訪了“米線哥”遲渙濤,創維出身的他,不僅將電子業的成本管控在餐廳運用得爐火純青,更從組織效率、品牌效率、模式效率、社會效率等四大維度做了提升。


    打破餐飲連鎖企業組織越大、效率越低的瓶頸,采用組織模塊高管分包制,實現青色組織的提效增速大變革,達到20個總部人員開200家店的目標。



    01

    組織效率


    組織的目的在于降低溝通成本


    企業都在講使命,什么是使命?使命必達、務實求真,企業價值觀的確立最大程度地凝聚內在的動力。團隊伙伴是激發、感召而成長的,單純的管控難以見效。


    云味館的米線學院、知識地圖、課程打磨成為企業增長最大的源泉,因此米線哥笑稱讀書會救了疫情下的云味館。


    關注團隊成員的內心與成長,去激發而不是去管控,成為云味館的核心理念。


    2019年云味館將工作任務分解為10個權重:研發、運營、人才、創新等,采取認領機制,每個高管認領一塊或幾塊任務,每年到年終開總評會。


    產品研發只有一個產品(小吃)有貢獻,不是人多才創造價值,結果研發中心解散了,轉換成外部顧問團隊,總部只負責存檔、審核等功能。


    其實,不在于有沒有這個崗位,一定要做無效假設


    這個干部不在這個崗位上,企業是不是不行?如果其它干部都覺得他不行,他就應該轉崗,或許還可以發揮價值。


    當一個伙伴沒有創造價值時,他的內心是很慌的。你別看很多高管坐在電腦前,心里其實很慌很慌的。


    這人其實可有可無,你即使給他超值的工資、榮譽,其實都沒有創造價值。你一定要讓他被需要,如果他實在不適合干,你可以把他請出去。


    因為這是對他、對企業負責,不然的話,這人就廢了。因為你養他十年,出門不說被餓死,但基本上被廢了。




    02

    品牌效率


    餐飲人愛學習,什么特勞特定位、品類戰略,學很多東西,很多時候一定要知道背后的邏輯、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做好一個品牌一定要有外部思維,內部思維是一件糟糕的事。定位最關鍵的是占據心智、提升消費者決策效率。


    比如我們去吃一個產品,然后倒推它是不是占據了自己的心智,而且你一下子就會想到它。比如說老鄉雞、鄉村基,對應吃雞肉的中式快餐,費大廚—長沙人最喜歡吃的辣椒炒肉,跟著吃就行了。


    這其實就是提供決策的效率。


    你跟消費者越近越好,而不是你說一個很繞的話,讓消費者理解不了,就容易被忽略。現在信息非常多,創業者在企業中通常有內部思維。


    我們天天干一個品牌,我們理解,消費者未必理解;我們覺得熟悉,消費者未必覺得熟悉。


    就好像云味館的logo上的人頭,消費者說跟“蒙自源”分不清,我說差太大了,怎么分不清呢?消費者就是分不清。


    因為消費者不會特意去關注你,都是一個女人頭,雖然我們知道差異很大,但消費者不知道也不會去細究差別在哪里。


    所以我們就把云味館變成為一個“云”字,獨一無二的,就是便于提升消費者的決策效率。




    包括很多slogan比如“能喝湯的酸菜魚”,類似的消費訴求是什么?消費者來吃魚是為了能喝湯嗎?是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還是真的是消費者的訴求!


    不要小看那些土的、簡單粗暴的slogan,適用有效的才是好!


    核心的就是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成本。如果要做一個消費者心目中沒有的東西,就像在沙漠中種樹,樹或許可以成活,但成本太高,教育成本太高!


    拿水果烤魚與豆花烤魚相比,四川的黑豆花很好,麻辣烤魚也特別好,匹配味道也不錯,可能就占據心智,開創一個品類。


    而水果烤魚消費者可能就覺得這是什么東西啊,可能就會抗拒。所以品類不是為了做而做,品類一定是順應,而不是開創。


    就像農耕記——鄉下菜、城里賣,而且場景也非常匹配,一進門就是臘肉等等熟悉的場景,整個slogan設計比較匹配。


    而云味館之前的slogan“世界很大,云南不遠”話雖不錯,但沒啥有,或許對文青、小資還有點感染,但長期來說,相對于一個大品牌,這種飄忽的定位作用不大。


    消費者心智中想的跟企業或老板想的往往不一樣,這也是市場所以迷惑人的地方!


     

    03

    設計——降低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成本


    很多企業的設計可能是為了設計而設計,7、8年前場景設計可能特別重要,可能占比80%,我們做一件事情是解決當前痛點、解決當前問題,十年前吃飯好的設計給我們美感,或是稀缺資源,它可以獲得成功,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城里吃裝修”。


    但今天好的設計成為標配,已經成為一個底線,或者成為一個消費者不是那么重視的部分。當然你還是要做得八九不離十,但不是十年前那么重視。


    按權重來說,十年前設計占八成,但現在是兩成。所以現在的場景設計要重新思考,要與表達的功能高度匹配。不然就很不劃算,只是提供了一個新鮮的東西,半年后就沒有絲毫價值。


    比如云味館“一鍋湯”的設計,一進門就是一鍋湯,500天的老雞燉湯,那大家從這里走就看到;然后我們做的插畫,用笨拙的方式表現大山、食用菌、500天的母雞等等,暗合原生態、無添加的場景,體現食材的稀缺性或傳統。


    用了十種野生菌,三種可以當主食,七種充當湯渣;吃的雞肉是供港的黃油雞,然后做一碗很好吃的米線。同時我們賣最極致的價格,19.9元!


    怎么打到這么低?其實背后有它的邏輯支撐的。


    因為只有米線賣得多,雞才賣得多,比如十只雞配100碗米線,雞賣得多,雞湯才好喝!那十只雞都要像白切雞一樣從湯里熬出來,出品的時候還要再湯里過一下,所以雞湯的湯色特別好。


    而且場景特別好,比如你賣十只雞,上午掛五只雞,下午掛五只雞,顧客一看就可以感知——他家的生意真好,現煲現賣、口味也好、產品也好、場景也好,所有這些都是匹配的,而且你賣得便宜,只賣19.9元。


    賣得越多意味著效率越高!效率越高,所有的一切都迎刃而解!


    你的湯色、你的賣相、你的場景、你的客戶粘性,所有的好處都來了,并形成一個正向反饋的循環。不是簡單的你賣便宜就行了,背后的邏輯你一定要清楚。



    04

    坎坷的效率之路


    效率創新之路,云味館也走過彎路。


    2017年9月云味館達到相對的頂峰,包括漲價以及2016年拿到風投,但9月之后形勢開始出現拐點,同比增幅出現下滑的趨勢,我們開始思考,一定是出現了問題。


    普遍性門店出現業績下滑、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時候,那一定是跟顧客的鏈接發生問題了。


    所有的業績結果一定是來自對世界的思考與理解以及能力的變現,反之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2018我們開始著手創新,其時賬上還有幾千萬現金,本來可以繼續擴大戰果,招加盟割一圈韭菜,可以進賬一兩個億放在兜里。


    我們用所有的資源進行產品創新、模式創新,講出來很容易,花兩個億進行模式創新,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


    這是要經過靈魂拷問的。


    兩個億多好,全世界旅游、大house、豪車、豪表,瀟灑。然后把這個錢花出去,變成窮光蛋了,這是一個必須經過靈魂拷問的艱難決策!


    我們不要做正確的事情,我們要做勇敢的事情。至于是兩個億在兜里或沒有,我認為是要做勇敢的事情。兩個億裝兜里開心嗎?有可能去澳門一個晚上就沒了。



    反思復盤,問題出在哪里呢?


    一進門先點米線,然后拿托盤選小吃,然后買單結帳,坐下后小吃沒吃完,米線就來了,看起來流程符合邏輯。


    身在其中我們是認知不到,更感覺不到哪里不對。還是要借助外部的資源做反饋,經過多次的學習、思考、考察,發覺——


    是不是我們的魂丟了?


    消費者進來看到一堆小吃,這些小吃也不是那么專業,至少沒有那些大餐專業。消費者是沖著你的小吃來的嗎?我們就思考,動線可能有問題。


    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呢?首先要做一鍋湯吧。為什么,我經常去日本,考察“丸龜制面”,現點現做,從面粉做到烏冬面,產品極致簡單。價格方面素的烏冬面大概人民幣18元,肥牛烏冬大概30-40元,做得非常棒!


    丸龜之面是1999年起步,那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的開始。跟中國很像,也是從2019年開始難做。但丸龜制面在20年之間開了一千多家店。


    我們從解決問題出發——能夠提供給消費者什么好東西?什么是我們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丸龜之面就是這樣,18元從面粉到面條、吃到這么好一碗面,你在家里能做到嗎?答案是做不到。


    所以我就想,要做一個在店里能吃到,在家里根本做不到的東西。于是偶然的機會打通了供應鏈(關于雞),后來又打通菌的供應鏈,以及三黃雞的供應鏈。這些也是逐步落實的。


    期間有各種問題:比如口味不行,消費者嫌淡,各種差評、各種坎坷。經過不斷迭代,到去年8月份景田店升級之后,才覺得這事成了。


    然后還不夠,云南小鍋米線比較慢,要先煮,至少3分鐘左右,我一定要30秒出餐,所以要解決干菌、雞肉怎么出餐等問題,天天死磕,門店終于把難題解決了。19.9元、90克米線、30克菌(湯由10種菌熬出來的),消費者在家里做不出來,其他品牌也做不出,只有我能做出來,所以我一定能賣得好!


    沒有什么大道理,就是我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摒棄那些我們做不到或者無用的東西,我覺得我那碗湯比星級酒店58元的雞菌湯好喝得多,正因為我們賣得越好、東西越好、成本越低。大酒店58元的湯喝的人就是幾個人,那湯色一定不如我。


    因此我們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東西,其實也沒有特別難的,這是我們創始人要思考的東西。


    德魯克說過,企業所有的成果源自于外部,內部的都叫成本。今天你想的、我想的、做的事,要是老板自嗨的,那都是成本。所有的成果都源自外部,消費者不認可,這件事就毫無意義和價值。


    沒有人愿意聽我們的情懷之路,最終都要面對我們外部世界。當然我們的品類不同、策略不同、屬性不同,所以效率、關注點以及問題都有所不同。


    很多人跟我推SAAS、掃碼點餐,5年前就說可以給我們省一個半人工,或者說發個劵拉新,一碗20元的米線,優惠5元錢,真正來吃多了,我就虧了。


    還要核銷啊一堆事情,很多做SAAS的都是自嗨,我們用了很多年的點餐寶都不變,最終還是為了客戶。



    05

    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不需要去跟風


    現在很多做零售,很多人說米線哥,你做一款云味館米線產品——自嗨鍋,我說做不了,因為你做不過康師傅、做不過統一方便面。


    那線上要搶我們很大份額,也就百分之十幾而已。


    我們只做我們擅長的事,線上品牌我們做不了,美團、餓了嘛燒了一百個億,虧了那么多年,就是等的這一天。今天人家多賺兩個億,你就受不了,你可以繞開它,還有美團、餓了么“二選一”,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力圈在哪里!


    我們是要做零售產品?我們是要做外賣品牌嗎?


    以云味館為例,開店模型從原來80-100萬到現在50萬左右,二三線城市1-3萬房租閉著眼開店,比如惠州、珠海、東莞等城市,未來惠州將開30-50家店,未來珠三角開1000家店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不在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做,一線城市老店月租10000元、新店500元每平米,開店不賺錢,不開也不行,我覺得沒有太大意義。


    所以當我們的模型降到二、三線城市的區間,做15-20萬就一年回本,然后用裂變、支持員工開店的方式,我們的賽道一下子寬了五倍。


    惠州一家很偏的店,疫情期間做了8萬,還賺了兩萬元。


    所以做不做外賣兩可,應該基于事實,相信生長的力量,而不是跟風。


    德魯克原話,正視公司現實,正視顧客現實。我們以前十全九美公司有眾多品牌,人家容易把你忘掉,我們就改,只提云味館,其他品牌淡化。


    下一代模式已經出來了,我擔心團隊罵我瞎折騰,這一鍋湯從2018年到現在團隊已經折騰得很痛苦很痛苦,大概開了30家店,不斷迭代,這個階段我們領先兩年,問題不是很大。


    下半年最新的模式會出來,所有的產品做到30秒出餐,所有東西都是門店加工,表達的場景跟用戶高度匹配。



    06

    寬口與窄口


    這是花點時間朱月怡在混沌大學的演講主題。


    她在創業的時候發覺一個痛點,花店鮮花的生意都是幾個節假日賣得量很大、平時很少,他就是做線上創業項目。


    其實企業就是一個生態,往上有制造、有中央廚房、有物流等等,然后有營銷部門、設計策劃、運營、培訓教育等部門,細分有30個-50個左右的任務,其實并不是每個都是我們很專業在行的。


    寬口的意思是社會上我們都能做的、我們未必做得好的,窄口是只有我們能做的,把寬口的業務甩給社會,我們只做我們能做得好的。



    我做工業出身的,大概六、七年前時興做中央廚房,說做中央廚房省錢、效率提高、標準化,把前端做好,在后端配合就行了,然后自己加工控制成本,外面食品廠加工成本高。


    那個時候我就反對中央廚房,因為最早的餐飲是小批、多品、多SKU,這是跟制造業相悖的,制造業一定是單一品類大規模生產,不然成本降不下來。


    我們創新迭代快,當我們為了滿足中央廚房的供給半徑,違心的開一些店,容易引發決策和行動上的失敗。


    所以一定要借助寬口的分工。我們供應中心是4個點,高于6個點就交給外面的公司。那什么是云味館的窄口,只有一個,就是教育!


    我們的米線學院、知識地圖,實際上我們現在就是一個發證機構,給合伙人發證、蓋戳,你資格到哪一步,你就享受哪一步的待遇并分享成果。


    對于合伙人及股權激勵,需要說明的是,股權激勵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大家認為做個股權激勵就萬事大吉了。


    這是大錯特錯。為什么?


    比如這條街有十個老板,五個勤奮的、五個懶惰的,五個賺錢的、五個不賺錢的,按理說他砸鍋賣鐵開了一家店,他還天天睡懶覺,他還漠視消費者,難道這個店不是他的嗎?


    有的人百分百的股份依然懶惰,有人沒有也努力干活。我們是讓努力的人賺到錢、分享到成果,這是一個成果分享的機制,而非驅動伙伴的充分必要條件。


    所以米線學院就是要把心靈成長、篩選、技能給大家展示出來,激發到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去努力做到技能的提升、能力的提升、磨煉等等,最終達到伙伴成長,伙伴成長了,能開很多店,企業也就能夠成長。


    大家要思考到底自己擅長什么,是做菜牛逼、還是供應鏈、領導力強或者選址厲害等等,我們能確定自己的窄口,就像任正非所言,朝著一個城垛、一個目標沖擊,今年做、明年做,十年如一,你一定會成功。


    你會建立自己的護城河,生長、精進,你的公司會成為有名的企業,就這么簡單。


    經濟學有一個概念: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今天你不做什么、做什么還是最大的成本。


    這里不展開講,放棄了的最大代價,這事弄明白了,這在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自己的成長,通常講的時間成本。


    今天講的原理都是相通的,術的方面會有所不同,但什么做、什么不做并成為你心目中的企業,這是共同的方向!


    愛學習的餐飲人可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得完整語音內容!


    -end-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餐飲O2O“重振2020”專題文章

    ↓↓↓
    — 自救案例 —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39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6日 22:07
    下一篇 2020年8月7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