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3·15”晚會延期4個月后,7月16日晚,3·15晚會曝光了漢堡王門店存在的偷工減料和使用過期食材等問題。
央視記者暗訪顯示,門店員工在制作漢堡過程中,沒有按照規定使用足量食材,番茄、芝士等食材缺斤短兩;員工修改食材保質期標簽,使用過期的面包等食材,而這些行動也都是經過門店老板授意的。
對此, “漢堡王中國”官方微博在晚會還未結束時,就作出回應稱:
已立即成立工作組并對相關餐廳進行停業整頓調查,報道中提及的江西南昌餐廳,與“顧客為王”的企業宗旨嚴重背離,辜負了廣大消費者對漢堡王的信任,對此漢堡王表示深深的歉意,將全力配合政府部門進行調查,并對該事件進行嚴肅處理并引以為戒。
曝光漢堡王位于南昌市的紅谷灘天虹店、南昌王府井店和銅鑼灣店后,3家門店停止營業后,在大眾點評的搜索頁中也已經消失。
01
偷工減料,用過期面包,隨意改日期
漢堡王宣稱“味道為王、食物新鮮”“現點現做、料多味足”“每一個皇堡都符合漢堡王的皇冠標準”,然而3·15晚會接到內幕人士舉報,漢堡王的標準在實際執行中,存在嚴重問題。
1、“堡”里不一的漢堡王
記者隨后前往南昌進行調查,在漢堡王天虹廣場店對新員工培訓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食物品質漢堡王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標準,詳細規定了每一種食物的儲存,加工標準及方法。
一名顧客點了紅燴牛肉皇堡,按照標準,制作紅燴牛肉皇堡需要搭配21g蛋黃醬、21g生菜和兩片西紅柿。
然而記者注意到,員工在制作紅燴牛肉皇堡時,西紅柿只放了一片,就將漢堡交給了顧客,難道是員工操作失誤嗎?
南昌市漢堡王紅谷灘天虹店員工:“這個標準規定放兩片西紅柿,我記得是兩片,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放兩片。”
看來,對于漢堡王的標準,員工記得非常清楚,可實際操作卻偏偏不執行!就連芝士片也經常少放。按照漢堡王的標準,制作三層芝士牛肉堡應放三片肉、三片芝士,然而記者發現工人偷偷少放了一片芝士,就將漢堡交給了顧客。
2、難以保障的所謂漢堡王品質
不僅是偷工減料,漢堡王在食物的保存和制作方式上也存在嚴重問題。
為了保證食物的溫度和安全,待用的熟食會被放到產品存放柜里,這些不同顏色的小燈,有著不同的要求,亮綠燈表示食物可以出售,綠燈閃爍表示食物即將過期,紅燈閃爍則表示食物已經過期,按照漢堡王的標準,應該被丟棄。
南昌市漢堡王紅谷灘天虹店員工:“也就是說這個過了半個小時以后,它的肉質產生了影響,就沒有那么好吃,按漢堡王的品質,這東西應該扔掉。”
標準規定得很細致,但是工人逃避標準的方法卻很簡單。這個保溫槽里裝的是雞塊,紅燈閃爍之后,應該被丟棄,可是工人直接將紅燈按成了綠燈,又變成了新鮮食物。
半個小時后紅燈再次閃爍,工人又一次將紅燈按成了綠燈,在紅綠燈來回切換的把戲下,這些早應該被丟棄多次的雞塊,又被當做新鮮食物,賣給了顧客。
3、食品保質期竟能隨意更改
隨著調查的深入,接下來的發現更加令人震驚。漢堡王的面包是從外面統一采購來的,在面包外包裝上,生產廠家對保質期給出了明確說明,冷凍儲存面包自冷凍庫取出后,應置于常溫條件下解凍,解凍后使用的時間不得超過48個小時。
漢堡王似乎也是這么做的,在面包的外包裝上也貼了標簽,上面詳細記錄了面包拿出、解凍和應該丟棄的時間。然而記者卻發現,這些只是表面現象。
02
食品安全是生存底線,“315”任重道遠
當然,漢堡王做為全球連鎖大企業,相信大部分門店的品質和標準還是不錯的,只是個別加盟店沒有按標準操作,給整個品牌蒙羞。
這也給加盟模式的企業敲了一記警鐘,食品安全永遠是企業生存的底線。
不止漢堡王,小龍坎老火鍋在榆林的一家加盟店在兩年間用地溝油制成火鍋鍋底,銷售給顧客食用,涉案兩噸多。
其中,涉案的5人因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均獲刑罰,每人被判罰金2萬至17萬不等,老板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4個月。
在被通報后,小龍坎立即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致歉聲明。
事實上,隨著小龍坎的快速發展到近1000家,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也接二邊三:
6月8日,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的“春雷行動2020”披露的十大案件中,小龍坎榜上有名。
2018年的5月份,在小龍坎火鍋吉林長春歐亞店,服務員將顧客吃剩的鍋拿回后廚后,將鍋底的油瀝在一個大桶子里,循環利用。
…
餐企認識到,食品安全的質量把關,功夫應在平時。如果每天心懷被“315”曝光的危機感,老老實實、守法依規,嚴把食品安全關,也就不用擔心在“315”上被點名,不用在事后手忙腳亂“一頓操作猛如虎”。
企業對食品安全底線的堅守,不能“一年等一回”,因為一次曝光,就搞一陣風式地狠抓,事后照舊。而是要跳出“315晚會”的小舞臺,面向社會大舞臺,把在“315晚會”播出當天的態度和行動固化下來,時刻保持警醒,嚴格要求自身。
對相關監管部門來說,同樣如此。此次,針對“315晚會”的曝光,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連夜開始了全覆蓋式核查。但正如網友所言,也應當在常態化監管上更給力,在織密織牢食品安全保護網上,每天都是“315”。
經歷這場疫情,我們對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都應當有更嚴格的標準、更細心的維護,更要有常態化的機制可以依仗。經驗和教訓一直都在,無論是已經被點名的,還是沒有被點名的,都要反躬自省、行動起來。
03
換帥換將能否解決問題?
曝光事件后,除了這波“聲明”操作外, 伴隨的通常是換人。
企查查顯示,漢堡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15日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從孫曉鹿變更為朱付強,孫曉鹿調整為董事。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人要來為此背鍋!
換帥換將有臨危受命,也有企業在謀求長遠發展而積極引進人才。
7月17日消息,原瑞幸咖啡首席技術官(CTO)何剛已于近期加盟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任CTO一職。
對此,奈雪的茶回應稱,何剛先生在技術領域有著優秀的履歷和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目前雙方仍在接洽了解過程中。
據悉,何剛于2019年9月加入瑞幸咖啡,直接向錢治亞匯報,此前還曾履職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云總裁。
據瑞幸咖啡內部消息人士稱,何剛作為瑞幸咖啡CTO,主要的職責就是管理“信息中心”,各個業務條線的技術總監和數據總監都要向他匯報。
時間線上看,何剛是造假丑聞后首位公開表示離開瑞幸的高層,前后在瑞幸只呆了不到 8個月的時間。
在瑞幸自曝財務造假之初,就有報道稱何剛僅在公司內扮演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并未參與此前瑞幸自曝的財務造假事件,已因個人原因辭職。
媒體上述消息人士稱,何剛在離職時帶走了一批技術中層骨干。如今加盟奈雪的茶,或意味著,原瑞幸咖啡北京、廈門的部分技術團隊和大數據團隊員工也被一并吸納進新公司。
該消息人士還表示,奈雪的茶引入何剛,或因其正醞釀上市。對于上市一事,奈雪的茶表示,短期內暫無相關計劃。
顯然,瑞幸還處于風口浪尖上,奈雪的茶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引入瑞幸前高層?奈雪的茶強調稱:“奈雪持續發力數字化,何先生有專業有能力,一拍即合,與瑞幸無關。”
今年以來,奈雪確實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動作頻繁,接連打出小程序點單、第三方外賣平臺、線上微商城、直播、天貓旗艦店等一套組合拳,加速線上、線下消費場景融合。
“從產品研發到線上小程序,都要加碼數字化布局。我們招了很多BATJ大廠的技術人才,現在很多人評價奈雪是家茶飲公司、藝術公司,說不定大家會慢慢發現,我們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表示,奈雪數字化的方向主要體現在未來供應鏈、門店操作、經營管理等,都可以用系統加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設備,以取代原來人工的、重復的工作。
這對于節約人力、提高效率以及產品更好的穩定性都有很大的幫助。
-end-
餐飲O2O“重振2020”專題文章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