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利潤還是保流量?疫情分化了餐飲路徑

    2020年注定是一個魔幻的一年,麥當勞大促上熱搜,海底撈漲價也上熱搜,一漲一跌,一褒一貶,換來的卻都是各門店的排隊。

    兩個極端看傻了不少吃瓜群眾,更讓不少餐飲人感到更加彷徨,2020年的餐飲行業該怎么辦?或許是大多人都在尋找的答案。

    市場經濟下,本來價格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但也能從這漲跌中看出餐飲業的分化發展趨勢。


    01

    經此一“疫”,餐飲行業分化趨勢將非常明顯


    有的漲價,有的降價促銷,餐飲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作出的不同選擇。
    1、從產品面來分析
    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產品是標準化的快餐,營業重點是外送外帶,更強調效率優先;而海底撈西貝以服務和社交為賣點,堂食占更大比重,更強調體驗優先
    與疫情之前相比,物流成本、食材成本等漲價或波動,從而造成成本上漲。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客流量降低,毛利不足以支撐成本開支的情況下,企業會調高毛利。
    財報顯示,2019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大幅上升59.3%至79.9億元,占總營收的30%以上。

    2、從用戶層面分析
    對于任何一種消費品來說都是會被區分層級的,不同客單價的餐飲店會面臨不同的消費者,不同的消費者就預示著餐飲店需要有不同的營銷策略。
    得精準用戶者得天下。海底撈走的是粉絲經濟、麥當勞走的是大眾經濟。
    海底撈西貝這類中餐正餐,客單價高走的是價值路線,目標顧客對漲6%價格不太敏感,更在意的是品質、安全、身份認同等因素
    而麥當勞、樂凱撒等快餐,客單價走的是流量路線,高頻消費更在意價格、便利、衛生等因素,快餐只能犧牲利潤保流量。
    這就是為什么海底撈漲價了該排隊的還是排隊,而麥當勞打折了,同樣也是該排隊的排隊。
    成都露露的下午茶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徐露認為,海底撈、西貝是從市場規律的角度出發,基于成本的上漲而做出漲價的決定,屬于內部思維
    而麥當勞和肯德基是也是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拉動流動性的角度,通過會員低價的活動,一方面沉淀了私域流量,另外一方面大批量的收割市場的美譽度,典型的外部視角。

    02

    保利潤還是保流量,快餐向左


    經過幾個月的疫期閉關,大家口袋都空了,對于消費肯定變得小心謹慎了,快餐是剛需但也更要剛需價


    從日本的餐飲發展軌跡來看,能在大社會事件后崛起的餐飲品牌,如丸龜缺面、食其家等都是走極致性價比路線


    讀過《三體》的小伙伴肯定知道黑暗森林法則,不同文明(比如地球人類文明)就像黑暗森林中的獵人,誰都不知道別人是善意還是惡意,一旦在黑暗森林中暴露自己,就會被高維文明開槍。


    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像極了黑暗森林,每個品牌都想活下去,這時候,對于高維文明,誰先開槍誰贏


    于是,我們看到了9.9元麥辣雞腿漢堡,39元的單價桶,1元每杯的KFC咖啡,半價的漢堡王漢堡,29元兩份的必勝客意面……在黑暗森林中,每種文明都為了生存而戰!



    樂凱撒也打響了第一槍,在小程序推出9.9元購100元券,僅限4.8-4.10三天開搶,據樂凱撒品牌伙伴介紹,第1天銷量就突破10萬+張券,預計3天會達60萬。


    可見,疫后消費力不是沒了,而是被壓抑了,需要一個“優惠”的勾子來打破平衡。


    對于麥當勞,總是以各種優惠給消費者一種“我賺了”的錯覺。


    我們以很火的「麥當勞半價桶」作為例子。麥當勞的家有金桶,原價81,現價39,麥當勞為什么這么賣?


    1、刷好感


    非常時期,誰的價格更剛需更有性價比,誰就在消費者心里增添一份好感,危機是收割人心的好時期


    2、清空庫存。

    例如平時顧客點單不多的產品,出于盡快消耗原料的目的,需要加快銷售和推薦。

    3、制造話題度。

    基本上麥當勞每次搞優惠活動,我們都能在微博、朋友圈等地方窺知一二。

    昨天的熱搜2.7億的閱讀量,麥當勞幾乎是以極小的代價,給自己打了一波廣告:

    4、價格歧視

    一個餐廳要想賺錢的話,想辦法讓每個人都掏錢,是重中之重。

    那怎么樣才能讓每個人都掏錢呢?很簡單:設置優惠,比如優惠券與優惠套餐。

    因此經常說的“價格歧視”策略,在麥當勞的表現就是:

    麥當勞通過設置適當的優惠措施(如優惠券、優惠套餐等),來刺激不同的顧客來買買買。

    出手闊綽的人隨便點,反正不差錢;而精打細算的人,有優惠措施幫助他們點餐。

    作為代價,他們失去了部分自由選擇的權利,只能選擇優惠套餐里提到的食物。

    第二杯半價就是這個打法,對消費者來說,他們能以更優惠的價格吃到麥當勞;對麥當勞來說,他們也能從中獲取利潤。

    因此【價格歧視】雖然帶有歧視二字,但實在稱不上是貶義。而這樣的策略,正越來越多的被其他餐廳模仿借鑒。


    03

    餐飲店們該怎么辦?


    從各地各種門店轉讓的消息來看,我們知道已經有不少人已經撐不下去了,畢竟大多個體餐飲門店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但是還在堅持的人該怎么辦呢?

    雖然疫情已經穩定,而大多數人也都走出家門,但是為什么會出現有些店火爆、有些店冷到發凍的原因,那么究竟什么樣的店能夠最先恢復?

    1、品牌門店。

    這毋庸置疑,他們擁有更好的品牌信任度,這其中包括干凈明亮的門店,標準的消毒流程等等,這是品牌擁有的絕對優勢。

    2、擁有穩定消費群體的門店。

    不少老店、疫情前就生意火爆的門店也基本都迎來了生意的復蘇。

    除了這兩類門店之外,其他的幾乎都還是慘淡的。那么該怎么辦呢?總不能坐著等死吧,畢竟慢慢的消耗是最痛苦的折磨。

    對于所有餐飲店來說目前能夠做的并不多,但并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至少還有幾點自救法可以嘗試看看:

    1、做微商。

    沒有看錯,將自家餐飲店搬上微信,利用好自己的私域流量進行銷售,如今已經有不少人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并且收獲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當然做微商聽起來好像沒那么體面,但是放下面子賺錢才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不是嗎?

    2、做剛需。

    對于一些消費頻次沒那么高的品類來說,將產品進行延伸擴充,擴展剛需產品線,提升銷售量。

    3、縮減成本。

    餐飲行業成本大多集中在房租、人力和食材上,從這些方向去適當的降低成本,當然食材降低成本值的不是偷工減料,而是降低食材的庫存,增加現金流。

    4、抱團取暖。

    或許有些餐飲人并不知道“做微商”、“私域流量”是什么,那么幾家不同屬性的餐飲店抱團互相分享自己的私域流量,做到能夠觸及的流量的最大化,從而創造銷量的最大化。

    5、擁抱各路平臺。

    餐飲的平臺不止有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微信公眾平臺、小紅書、抖音這些平臺都是如今不少網紅店炒作自己的地方,試著去推廣自己的店,或許有奇跡呢?


    -end-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餐飲O2O“戰疫”專題文章

    ↓↓↓
    — 自救案例 —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75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9日 22:00
    下一篇 2020年4月9日 23: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