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敲敲格
來源 | “十億消費者”(ID:gjgc168)
農歷新年到來之前,麥當勞迎來了一次“大甩賣”——不是漢堡打折,而是被自己的大股東“轉賣”了。
1月8日,麥當勞中國的最大股東中信股份計劃以21.71億元人民幣的底價轉讓其所持有的麥當勞中國約22%的股份,此外還包括一筆附加債務,有意向購買的受讓方需為這筆股權轉讓支付至少36.98億元。
這多少有些令人驚訝。就在兩年前,中信股份經歷了一場競爭激烈的競標、豪氣沖天地以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拿下麥當勞中國經營權,管理當時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超過2700家麥當勞門店。
金拱門復雜的股權故事
麥當勞早在2016年就表示,計劃出售中國內地與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特許經營權,這塊“肥肉”也引來了不少意向購買方。
2017年1月,中信股份宣布,聯合中信資本一起成立一家名為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的新公司,新公司將聯合美國知名投資公司凱雷集團,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成為了未來二十年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在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成為了麥當勞中國的大股東,掌握52%的股份,凱雷與麥當勞分別持28%和20%的股權。
此次,中信股份計劃出售2.31%的股權,折算下來,就是要出售麥當勞中國22%的股份。在股份轉讓完成后,中信股份仍持有麥當勞中國約10%的股份。
麥當勞“只租不賣”
麥當勞當年出售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中國市場環境的變化、洋快餐不再像以前那么受追捧。
第二是麥當勞自身的業績壓力與新CEO的業績承諾。麥當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在2015年上任時承諾,將致力于提高公司資本收益率、轉換為輕資產運營模式,大力推行特許經營模式是其中的關鍵辦法。
在中信正式接手后,麥當勞定下的“五年計劃”是中國內地餐廳數從2500家增至4500家,開新餐廳的速度從每年250家提升到每年500家,到2022年底,將有約45%的麥當勞餐廳位于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提供外送服務。
從這份規劃可以看出,在擁有了本地運營方后,除了產品、運營上的加速本地化,麥當勞還希望能夠加快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加快門店布局。
那么,中信入主的這兩年,麥當勞中國的業績如何?
在2019年10月的“麥麥全席”活動上,麥當勞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家茵透露,2019年,麥當勞在中國的新開餐廳數量將持平或略高于去年的423家,其中開在三四線城市的餐廳大概占50%。從開店速度上來看,頭兩年并未達成“每年500家”的目標。
除了業績不夠給力外,中信的“甩賣”或許還有資本退出路徑方面的考慮。
不同于百勝中國的獨立分拆、上市,麥當勞總部與中國區的連結更加緊密。出售特許經營權后的這兩年里,麥當勞中國難言“獨立”,上市計劃更是始終未見苗頭。
整編 | 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滬上阿姨 | 胡桃里 | 松哥 | 八合里
大腕鰻 | 姚酸菜魚 | 黑白電視 | 蛙小俠
餐飲投資 | 信息化系統 | 餐飲供應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