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掃碼 即刻訂閱
中式正餐作為中國餐飲市場的主流品類,是整體餐飲行業發展的縮影。
中式正餐數據化趨勢突顯,“數字化新餐飲”成整體發展新方向。
辰智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餐廳數量突破800萬家,增速超過20%。
中式正餐是中國餐飲市場的主流品類,正餐的發展可以反映整個中國餐飲市場的整體發展態勢,2015-2019上半年,門店數量在2017年受到關店潮影響有所下降,整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19年上半年達到227萬家,占比接近中國餐飲市場的30%。
2019年中國中式正餐呈現怎樣的發展特點和消費特點,或者未來將會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呢?
行業整體環境
中式正餐整體發展良好
中式正餐的發展受到整個中國餐飲大環境發展的影響,近年來,雖然餐飲行業不斷地進行消費升級,但是大眾餐飲依然穩健發展。
中式正餐門店數量增速趕超行業平均水平,在一二線城市發展迅速 ,但是一些老字號正餐品牌也因為沒有把握住消費升級的風向,導致了部分門店關閉。
火鍋為中式正餐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品類,市場份額高達13.7%。近兩年,火鍋品類門店數量逐月穩步提升,增幅已達34%。
圖片來自網絡
新店競爭力不足,開店需謹慎
辰智開店指數顯示,中式正餐的開店率上升,關店率下降,市場表現向好,辰智指數下降,表明開店投資風險較以往有所降低,不過新店存活率下降,新店的競爭力相對于老店優勢較弱。
數字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以及90世代人群成為主力消費者的大環境,使得餐廳發展需要更強的競爭力和競爭優勢,新餐廳需要順應趨勢,抓住消費升級,打造新型IP,創新發展。
中式正餐跨區域發展加快
伴隨人口流動、菜品革新等原因,“地域菜”跨地域發展腳步加快,在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入顯著城市實現增長。
辰智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中式正餐門店以71%的增速增長,二線城市增速達51%。一二線城市中式正餐門店總數達107萬,占據半壁江山。
華東和華南是市場發展主體,華東地區擁有全國3成以上的中式正餐餐廳,華南地區餐廳數量增長速度是其他地區的2倍以上。
行業發展特點
中式正餐發展空間潛力明顯
中國餐飲收入自2010年以來年增長率在10%左右,雖經濟下行壓力大,但增長仍高于GDP增長。
中式正餐2018年趕超行業平均水平,雖然目前“地方菜”仍集中在各地,但隨著人口流動、菜品創新與適應,“地方菜”的“特產”標簽逐漸淡去。
圖片來自網絡
食客愈發注重品質
中式正餐餐廳衛生事件多次發生,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逐步上升, 理性消費成為食客的口號和行動,日益關注“輕奢”、“顏值”、“原生態”等品質 。
正餐快餐化
正餐快餐化,是把正餐的菜品精簡,菜單上再加上一些小吃,更好實現生產標準化。
近年來,中式正餐品牌紛紛走向快餐化,正餐快餐化的步伐不斷被眾多品牌演繹。
數字化變革創新成趨勢
餐飲數據化趨勢突顯,“新餐飲”成為方向。
我國餐飲業已從“流量紅利”時代進入到“數字化紅利”時代,中式正餐企業要在數字化大環境下,通過商品數字化、流程數字化、顧客數字化,并形成有效的數據沉淀,依靠數字化進行精細化運營管理,實現品牌價值的數字化。
企業想享受數字化的紅利,首先要打造一支數字化運營團隊,將外部數據和內部數據結合起來,通過餐廳的數字化運營提升整體效率。
行業消費特點
菜品質量優先,環境與服務并重
中式正餐食客對于餐廳菜品質量的要求相對較高,餐飲企業要堅持菜品質量優先,環境與服務并重。菜品質量是中式正餐生存根本,環境和服務的儀式感和舒適感是求勝關鍵。
口碑是餐廳引流的首要因素
據辰智數據統計,近40%食客經常在同一家餐廳就餐,不到10%食客會嘗試新餐廳,主要通過“他人推薦”。
夜宵社交、下午茶茶歇風靡,口碑是餐廳引流的首要因素和主要途徑,其次是區位和評論網站。
圖片來自網絡
推陳出新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嘗鮮心理
90世代的消費者對于標新立異和個性化需求相對寵溺,中式正餐形象不斷呈現時尚化,通過“混搭”與“融合”創造更加多樣化的運營模式與菜品,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嘗鮮心理,提升服務體驗來達到引流目的。
天然健康食材走俏
養生經濟盛行的當下,健康養生觀念悄然扎根餐飲業,中式正餐行業食客表現突出,天然健康食材走俏,“黑色”、“紫色”食材備受追捧。
移動支付成為主流
移動支付成為主流,線上點單,線上支付使得餐飲數據化趨勢突顯。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逐漸取代現金的支付地位,三者同比漲跌幅度顯著,支付寶支付成為占比第一位的支付方式。
雙旦狂歡季 年終大放送
推薦閱讀
商圈秀智能選址:13331883563(微信號)
餐飲渠道咨詢 :13331816731(微信號)
辰智商務合作 :13764709059(微信號)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報告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