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消費者!超越產品,就餐環境已成新消費者選擇餐廳第一要素。
而餐廳環境不僅僅是指餐廳的硬軟裝,更包含整體就餐氛圍!
這家位于愛爾蘭都柏林的白麋咖啡廳在臉書上貼文表示:
“我們決定針對在餐廳尖叫的小孩,多收取15%尖叫費,以維護全體員工與客人的權益。如果我們發現您未能制止小孩尖叫,15%額外費用將自動增加在您的帳單中,每增加一名小孩多收10%”。
店家還表示,孩子的上限是4人,超過4名小孩,全家將會被請出該咖啡廳。
1
餐廳收“尖叫費”:
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抵制
很多網友對此“拍手叫好”,認為應該“大規模推廣”,也有人認為規定“太苛刻”,這樣的店“應該抵制”。你怎么看?
支持者表示“真是個好主意,更多店鋪應該增加‘尖叫稅’”。還有人表示,家長不應該因孩子小就放任他們擾亂公共秩序,適當的時候可以帶他們去洗手間或戶外“冷靜一下”。
另一派則非常不滿地表示,咖啡廳的做法“極其可恥”,稱“這地方應該遭到抵制”,還有更為偏激的留言稱:“我希望你家店被燒成平地。”
消息傳到中國的社交平臺后,也有網友紛紛留言講述了自己類似的遭遇,并希望類似的政策在公共場所推廣。還有人說15%太少了,建議提高到50%……
面對爭議,店主回應稱,要對大叫的孩子多收費其實是個調侃,該店向來擅長“黑色幽默”,并慨嘆十年前人們會對此一笑了之,而如今卻是個“開不起玩笑的壓抑年代”。
2
有餐廳拒絕“熊孩子”后,
營業額反而增長了
事實上,向“熊孩子”說不的餐廳不在少數。今年3月份,德國漢堡一家咖啡廳的店主就明確表示“不想看見6歲以下的孩子出現在自己的咖啡店里”。
2015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一家餐廳宣布禁止7歲以下兒童入內,有家長表示再也不會踏入該餐廳半步。不過這家餐廳后來卻創下了開業14年來最好的周末營業成績,“人們在餐館待得更久,也點了更多、更好的酒”,店主說。
美國紐約的意大利餐廳“LuqiQ”開業以來,始終禁止14歲以下的人進入。老板路易吉·夸塔表示,“來我的餐廳的人多數是上班族,他們工作了一天,想安靜地享受一杯馬提尼或一瓶紅酒,不希望被尖叫和哭聲環繞。”
“高檔餐廳無需刻意告知顧客不能帶孩子前去,這是常識。”芝加哥《美味》雜志執行主編海倫·羅斯那說,“就像不需要特意說明進高檔餐廳要穿褲子一樣。”
關于對在餐廳吵鬧的熊孩子收取“尖叫費”,你怎么看?
– END –
來源 | 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 );餐飲法務官(ID:fawuguan007 )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珍意美堂空間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