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進化論》,估計大家都看過。“物競天擇,優勝劣汰”、“自然界的進化是低級逐步向高級進化的”。在市場經濟,企業同樣遵從從出生到死亡的進化規律,而在每個階段,還有不同的,等級分明的進化步驟。
一個煎餅,在餐飲圈掀起了不曉得轟動。尤其是最近外賣平臺巨頭”餓了么”對這個煎餅的一筆戰略投資。
這個煎餅的名字就叫黃太吉,大當家的叫郝暢。一個煎餅果子的成功,叫進化的結果,類似于升級打怪,級別越來越高,一直到打BOSS,一輪玩完,接著第二輪的打怪升級,打Boss。
獨子,一個煎餅果子而已
進化的初級階段:煎餅還只是煎餅
2012年,黃煎餅(黃太吉煎餅的簡稱)出生在北京,剛出生,黃煎餅的體格比較小,只有20平,13個座。就像《功夫》演的一樣,“小子,我看你骨絡驚奇,天生一副練舞的奇才,以后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黃煎餅從小就被他爹(郝爸爸)教導立志要做煎餅里的戰斗機。那時候,生意還是生意,不過煎餅還只是個煎餅。
不過郝爸爸的確厲害,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圈粉,拉新留存,搏出位,想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嘗到煎餅果子。郝爸爸找來了專業團隊來打造和包裝黃煎餅,一心想讓黃煎餅做個網紅,其實想讓自己家的生意更好。
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這個煎餅果子,覺得就是瞎折騰。有老一輩餐飲人就批評說:“開店就開店,好好做生意,弄這么多花椒的事干什么,瞎折騰。”
以前大家看著還順眼的煎餅,突然多了很多關注(看好的和看衰的)。還好黃煎餅心理素質不錯,加上遺傳郝爸爸的基因,也確實不負眾望,年營業額700萬,在2年的時間內,體格長大了很多。2014年其他分店相繼開業,紅火的不亦樂乎。
煎餅生在互聯網的這個大環境里,加上郝爸爸的引導,自然就帶著互聯網的思考。煎餅作為單品,在前期,估計也是因為郝爸爸的資金、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精力有限,用黃煎餅作為單品爆款,容易專注,也可以作為與外界交流和互動的內容。
人多力量大,黃煎餅有了兄弟姐妹
進化的升級階段:不僅僅是煎餅
隨著時間的推移,郝爸爸有了“養孩子”的經驗和規范,于是乎在思考,人本身就是重口難調,有喜歡這個的,有不喜歡這個的。
猜對了,在有了黃煎餅之后,郝爸爸(皇太吉創始人郝暢)又“造”了幾個孩子。
在征得黃煎餅的各位叔叔阿姨們同意后,赫爸爸推出了各類品牌,有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有川渝風味的“大黃蜂”小火鍋店、有“從來”餃子館。后來又投資了“一碗冒菜的小幸福”,有消息稱還簽下《蠟筆小新》的獨家代理權,準備在中國開設蠟筆小新主題餐廳。
多品牌戰略,讓黃太吉有了更多的嘗試點和盈利單品,多個單品集合起來就是多,本質上郝暢還是想通了,眾口難調的飲食規律,順勢而為。
龐然大物,煎餅有了更多伙伴
進化的高級階段:煎餅成了“大煎餅”
2015年6月郝爸爸正式宣布“航母式外賣服務平臺”問世!郝爸爸的“中央廚房”國貿CBD基地1號正式啟動。郝爸爸召集了很多餐飲大咖,要做一個整齊有序的隊伍,或者我們稱之為“基地”。
據了解,大煎餅“中央廚房”國貿CBD基地1號正式啟動,單一基地單日產能8000單,25000件單品。黃太吉在北京目前覆蓋國貿、望京、亞奧、三里屯、亦莊5個地區,“外賣店”模式使區域產能集中化和標準化,每個中央廚房覆蓋3平方公里,保證峰值產能達到每小時2400單以上及9600件單品。
此時此刻,黃煎餅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了。在黃煎餅成為網紅不久,郝爸爸就又在思索,“餓了么”等巨頭都在布局平臺,這是個思路。于是乎,郝爸爸要做“基地”,要跟餓了么這類的基地區分開來。邀請更多具有“練武奇才”資質的伙伴加入,并利用自己的經驗和先有的資源、渠道,幫助他們一步步走向巔峰。
南京、上海、深圳,15個CBD中央廚房,好大一張煎餅。
與其說是煎餅的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如說是郝暢對煎餅在互聯網餐飲領域發展的一個思考,每一次思考都引起了煎餅的進化,每次進化也不一定是向前,也不一定是對的。
有投稿,商務合作請加微信:752193267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