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激經濟復蘇,多地政府放寬政策,支持“地攤經濟”!


    來源:澎湃新聞、新浪看點、職業餐飲網


    年初的新冠疫情如同當頭一棒,餐飲業受損失最為嚴重,現在提倡復工復產,“兩會的這項政策,正是給餐飲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表態:不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很明顯,這些都是我國對“地攤經濟”松綁的信號。




    政策解封,地攤經濟回歸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提出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范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


    她建議制定統一的“地攤經濟”準入許可標準、從業資格條件和商品入市手續,采取頒發資格證、許可證等方式,給予“地攤經濟”與從業者的合法地位。



    “保留地攤經濟、對小攤小販多一些寬容”在5月26日初步被落實。


    當日,央視新聞聯播發布消息,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求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地攤經濟”帶來的好處也已經顯現。


    圖源:視覺中國


    成都是率先松綁“地攤經濟”的城市,“允許臨時占道、允許店鋪臨時越門、允許商販流動販賣、允許商場占道促銷”, “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能不處罰就不處罰”。


    允許地攤兩個月來,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4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748個,大型商場占道促銷點82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891個,增加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臨時投放點位6103個,增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這樣的“復活”數據不容小覷。




    地攤經濟合法化,各地已獲成效


    過去十幾年間,為了整頓城市臟亂差現象,保護市容市貌,政府對于地攤商販可以說是下了必殺令,一度幾乎將街頭的地攤商販趕盡殺絕。


    但是,今年不一樣了!要重啟地攤經濟,鼓勵地攤商販合法經營。


    圖源:華夏時報


    1

    從趕盡殺絕,到全面重啟


    重啟地攤經濟,是國家當前形勢所決定的。


    過去的十幾年,是我國城市化大邁進的時代,城市的臟亂差必須要進行重點治理,所以取締地攤經濟,重塑城市市容市貌成了必須完成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城市的良好形象,促進城市發展,肅清城市化進程道路上的障礙。


    而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時代的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大半,進入了需要拉動內需來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節點,再加上今年疫情的沖擊,造成國內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現在重啟地攤經濟就成了保就業的救命稻草。


    圖源:四川日報


    2

    四川成都出臺城市新規定服務“地攤經濟”


    5月28日,四川成都出臺了城市管理“八項機制”, 將占道經營的時間、范圍等細節進行了明確,讓馬路經濟有序進行,給城市增加煙火氣。


    成都市城管委發布的城市管理“八項機制”,明確了臨時占道擺攤經營在哪擺、何時擺、怎么擺更安全、市民出現投訴怎么辦等具體辦法。用制度化的方式,找到治理城市與方便群眾的平衡點。


    除了成都,全國各地都在加快“地攤經濟”的復蘇。


    上海:地攤轉型升級,排擋紅火有序,“地攤經濟”的放開和興旺,讓上海”越來越精彩。”


    杭州:已開放部分街道為攤販提供經營場地,解決了臨時經營設施的難題。


    江西:江西南昌,政府5月26日出臺政策,指定了100個街道有序開放夜間市場,城市的夜一派熱鬧景象。


    浙江:浙江永嘉甌北龍橋夜市,已經有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游逛,或購買時尚小飾品,或品味風味小吃,盡享休閑時光。龍橋夜市目前有120多家商戶,90%的攤位已復工。


    南京:現有3400余個臨時攤點,全市今年新增了134處、共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另外,具備外擺條件,且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商業體外廣場和開放式公園,可申請臨時外擺攤點。


    大連:5月29日,在大連西安路,道路兩側聚集了數十名攤販,幾天來,擺攤、小推車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烤魷魚、燒烤、鮮花、水果、蔬菜、衣服鞋襪、手機貼膜……儼然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夜場。


    陜西:3月23日,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其中規定,在疫情期間,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要堅持柔性執法,在不影響行人的情況下,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辟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經營。


    當國家松綁“地攤經濟”后,對餐飲人來說,無疑是重大的利好。




    地攤經濟對餐飲人的利好


    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地攤經濟”向餐飲人傳達了哪些利好呢?


    1

    餐飲街邊店的“紅利”來了  


    以前,店鋪外面不許占道,現在,在政府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往外擺放增加座椅,相當于是直接擴大了店鋪的營業面積,同時還成為店鋪的活招牌,相當于免費的廣告。


    面積擴大了,人流變多了,店鋪的營業額自然也就隨之增長。


    圖源:央視新聞


    在成都黌門街的老成都川菜家常菜館,老板姜韓除了店里的六張桌子,又在店外臨時擺了七八張桌子。據央視新聞報道,商家接受采訪時說:“現在我們餐桌能擺到外面來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營業額1000元,現在營業額能達到一天2000元,是去年的兩倍。”


    “擺幾張桌子雖然多掙不了多少錢,但好處是扯眼球,就像打了個廣告,告訴顧客可以放心來。”五妹朱記小吃店的張英說,因疫情關門50多天,每月房租上萬元,加上人工支出,損失好幾萬元,現在每天營業額只有以前的一半。


    相信不只餐飲,對于其它眾多街邊店來說,“地攤經濟”的松綁,大家都是開心的。


    2

    失業餐飲人擺地攤,“一把炒勺”就能干


    疫情后,失業的餐飲人可以再就業,只要手藝還在,便可以到大街上“一展身手”。


    地攤沒有房租壓力,創業門檻降低,租個攤位、推個小車、打開私家車后備箱就能賣貨,不需要租房、不用裝修就能“開門”營業。


    前幾年,做小攤小販生意,可能還要與城管斗智斗勇,現在只要按照相關規定,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專心做自己的生意,一門心思掙錢,餐飲人起死回生。


    而且地攤創業失敗風險比較低,即便判斷失誤也不會“傷筋動骨”。


    圖源: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48歲的張軍,原本是做餐飲行業的,因為疫情,店面也關了,整個家庭沒了生活來源,進入五月,他開始嘗試販賣小龍蝦,如今每個月也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結語


    允許有條件的餐廳外擺、支持地攤經濟,政府出臺的這些人性化政策,讓餐飲人看到了快速復蘇的希望!


    盡管很多地方政府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但是隨著一些餐飲旺城的政策放開,“地攤經濟”已經在這些城市得到具體實施,并取得成效,每位餐飲人都應該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2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13:39
    下一篇 2020年6月1日 15: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