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職業餐飲網、品牌內參
作者:孫佳瑤、葉子棟
把紅薯“西點化”,專開商場店,走“精致紅薯”路線,開出180多家店;
紅薯加肉松、海苔,變成“甜+咸”味型,顧客復購率達到70%以上;
用技術創新解決了紅薯季節性的問題,變成全年供應的小吃,讓28平小店最高日營收2.1萬!
這個小吃“黑馬”就是已經開遍全國的一只小紅薯!
1
走紅薯“西點化”模式,28平店最高日營收2.1萬!
近幾年小吃是風口,引得一大幫人蜂擁而至,一只小紅薯是如何在擁擠的小吃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呢?又是怎么走出長沙開遍全國,180多家門店的呢?
紅薯雖然有千萬般好,但是卻有一個行業痛點是無人解決的:紅薯具有季節性,秋冬才會吃,2-10月都是淡季,一年只賺幾個月的錢是肯定不行的,如何保證夏天也能有好生意呢?
在大家的心中,都是一貫的印象“皺皺巴巴、臟了吧唧”的形象,是秋冬吃的食物,怎么讓顧客夏天也來買紅薯呢?
這就是小紅薯在模式上的創新!把紅薯做成點心,一年四季售賣!
(紅薯披薩)
因為點心是不分季節性的,通過形式上的創新,作出心形、橢圓形,再通過出品形式的創新,比如紅薯披薩、紅薯點心,讓顧客一年四季都愿意來買紅薯產品,打消顧客對紅薯季節性的固有印象!
而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和方向是確實的。
一只小紅薯去年一整年的營業額數據,發現確實是在8月,正值夏季,營業額最高!
商場搞活動促銷是一回事,又趕上學生放假、暑假旅游的帶動,人流極大增強,創造了營收奇跡,28平的小店,日營收2.1萬!
但是,即便是讓大家夏天也能來買,是否能買到和秋冬一樣甜的紅薯又是一個大問題!
在測試了近200種紅薯之后,小紅薯選定了一款最甜、最適合做紅薯的蜜薯。
然后直接把該薯種的70%都買斷,順利拿到市場最低價,用很低的進價為自己筑成了一道牢牢的護城河,讓別人在價格上無法競爭!更用獨家冷凍技術解決了夏天紅薯質量的問題,解決了行業痛點!
(小紅薯的制作工廠)
(利用獨家冷凍技術,從而形成技術上的壁壘)
店鋪的形象升級一定是小吃升級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只小紅薯也不例外,選擇了和紅薯比較接近的亮眼黃,一眼就能看到。
為了讓紅薯一直“熱乎乎”,小紅薯的保溫箱進行了2次更新迭代:1.0版本是幾塊簡單的玻璃,保溫效果不好影響口感,2.0版本是通過特別的專利保溫柜,能控溫一直在60度,讓紅薯保持最好口感!外形也更加好看!
味型升級,把紅薯做成“甜咸”口味
紅薯給人的第一感覺都是甜,味型一直是比較單一的狀態,這樣的店很容易會讓大家厭倦,顧客黏性會比較弱,只有豐富了味型,才能抓住更多的顧客。
所以結合紅薯的特性,一只小紅薯在味型方面把甜和咸進行搭配,在紅薯上加入芝士、海苔、肉松等等咸味型的產品,更可以擴展出更多的口味,從而給顧客會更多的選擇。
用薯糕切入烘焙市場
為了切入更廣闊的市場,一只小紅薯上新了一款薯糕,可小吃可烘焙,類似于棗糕,即在小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同時,又可以切入烘培市場,分得一杯羹。
互聯網時代,客流最重要,如何獲得客流呢?小紅薯采取線上+線下的雙重套路。
線下 :紅薯一元一個引流
在門店里設置不同的促銷活動。例如成本比較低的普通紅薯一元錢一個,為高客單的點心類紅薯引流。
線上 ①:通過“種紅薯”引流到門店
解決了顧客來店里一次的問題,怎么解決顧客來第二次、第三次呢?
借助互聯網優勢,小紅薯做了一款線上引流的營銷活動!
線上的引流思維就類似于馬云爸爸的“螞蟻森林了”,具體的方法就是讓顧客在線上的app中選定紅薯苗,再通過讓顧客在線上不斷為其“澆水”來持續不斷的互動,等紅薯長成熟了以后,顧客可以憑借app信息,免費到門店去領取自己種好的紅薯。
既然顧客都來到了店里,就不愁不產生收益,90%的顧客都會選擇拿走免費紅薯的同時,在小紅薯繼續消費,買一些點心等產品,這樣就成功從線上引流到線下了。
線上 ②:植入電視節目,為門店吸引人流
一只小紅薯除了使出貼海報,搞滿贈活動等招數外,還登上了電視熒屏,展開了跨界營銷。
《小戲骨》是湖南電視臺的品牌欄目,是由一群6—12歲的少年兒童演員對經典影視作品進行翻拍,其翻拍的作品《白蛇傳》、《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一只小紅薯跨界合作的對象正是《小戲骨》欄目組,在節目中品牌對產品進行了全方位的植入,節目播出后,觀看的人數達到500萬之多,為全國各地的門店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幫助門店增加了盈利。
2
拒絕使用添加劑,確保產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人們在外就餐時最為擔憂也是最注重的,想要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品牌必須要確保產品的安全,在這一方面小紅薯一直要求十分嚴格。
國家對食品行業的產品安全是有要求的,而小紅薯對此的要求甚至比國家要求的標準還要嚴格。
就拿食品的細菌值來說,國家對食品行業的菌落總數設置的合格標準為10000-100000,一只小紅薯則要求在10000以下,比國家最低細菌值標準還要低。
很多商家為了避免細菌值超標,會選擇更便捷的方法,即使用添加劑來解決保持水分、防腐、不坍塌等產品問題,但是小紅薯堅持拒絕使用添加劑,甚至為此花了兩年時間做研發。
想要不使用添加劑,又想要保持產品的口感和形態,同時確保食品的安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要達到很高的技術要求,而在研發過程中耗費的人力物力可不止一點點。
比如一只小紅薯在兩年的試驗中用掉了50多噸原材料,就為了讓核心產品芝士焗番薯,在烤制后能夠保持穩定。
除了對產品細菌值進行嚴格的把控外,小紅薯對產品的甜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這方面,一只小紅薯是從源頭抓起的,因為紅薯的甜度與其生長環境有關,品牌選擇了土源區酸堿度合適的生產基地進行合作。
紅薯從地里收上來就會被送到在基地設置的站點進行測評,從紅薯的顏色、色澤度、肉質等方面能夠判斷出成色的好壞,用這樣的方法將產品不甜的概率降低至5%—6%。
能夠不惜損耗,如此嚴格地要求自己,確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質,一只小紅薯可謂是良心品牌了。
3
餐飲紅海時代,人人都在“頭破血流”的去搶有限的“蛋糕”。為什么不另辟蹊徑,尋找創新的品類,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呢?
一只小紅薯正是把路邊“皺巴巴”不起眼的小紅薯重新研發、打磨,解決紅薯季節性痛點的同時,又通過模式的創新,創造營收奇跡!
獨到的眼光+不斷的積累+持續性的突破=下一個餐飲風口!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