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輕時尚餐飲野蠻生長階段,白總管聚焦“藤椒豆花雞”品類,一舉切中領域空白,2年連開50+門店!并創造了單店月銷60萬,藤椒豆花鍋底日銷200份的成績,成為商場“流量王”。
在品類品牌化的道路上,白總管是如何強化顧客認知,迅速占領先機的?
近日,餐見君和白總管的創始人趙衛光聊了聊。
1
從阿里辭職創業:餐飲要當企業來運營
我問趙衛光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白總管快速開店,還能保持美團5.0的評分?
他回答,跟企業管理戰略有關。
因為從一開始,白總管互聯網的經營模式就決定了它的成敗。跟傳統餐飲打法不同,趙衛光將餐飲店當做了一個企業來運營。
這一切還要從他的過往經歷說起。
作為重點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后趙衛光順利入職阿里,經過4年時間的打磨,讓他深刻理解到品牌做好管理、持續推進營運及培訓能力的重要性。
回到鄭州后他便開始創業,加盟過餐飲品牌店,做過土豆粉,幾經輾轉,最終憑借白總管找到了餐飲企業打法的手感。
其中,他最看重的便是企業內部管理問題。
如何做呢?他對此的概括高度凝練:團隊凝聚力和執行力。
“首先,得給員工制造點向往。”
也就是物資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滿足。物質就是給足夠的工資和激勵政策,讓他們可以衣錦還鄉;精神層面,讓他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給他們一個努力的方向。
A 構建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最能從精神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不同于一般的喊口號、打雞血的鼓勵方式,白總管的品牌文化充滿著人情味,倡導“家”文化。 在趙衛光看來,企業就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他的家人。“他們任何一個人有困難,我都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白總管有專屬于品牌的歌曲,趙衛光作詞,由門店員工進行演唱和表演拍攝成MV。不止如此,就連他們的團建都充滿著樂趣,趙衛光說,去年的年會進行了整整10個小時,節目全部是員工自編自導自演,大家唱唱跳跳、哭笑玩鬧。 “重要的是讓他們有參與感,當然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自己也會上臺表演節目。” 讓他們打成一片,和他們打成一片,都能更好的提升團隊凝聚力。
B 股權激勵 白總管實行的股權激勵按照層級劃分,比如,主要核心管理層入品牌股,各店的店長及廚師長允許入單店股。 “我帶動我的幾個核心股東,股東又會帶動中層的店長和廚師長,店長又會影響到他們身邊的每個員工,有了股權激勵之后,每個人都只想著如何讓白總管發展的更好。” 此外,為了充分保障員工的利益,趙衛光提前與入股的員工簽訂保底協議,以一年為期限。如果有部分門店因為選址不當等造成經營不善,無法保證按期回本,公司會進行照價賠償。 但是,這里有一個重要前提,即店長不可入股本店。 趙衛光認為,一個合格的店長不應“偏安一隅”,固守一家小店,“我要的不是在單店他們能承擔多大的能力,要的是在企業層面上他們所具有的價值。” 既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又可以幫助門店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最終實現品牌的良性發展,這樣股權激勵才是有效。 C 做職業規劃 白總管門店的老員工流失率很低。舉個例子,2014年趙衛光創業初期,跟著他的10名員工有6人留到了現在。 為什么? 用趙衛光的話說,“你得了解員工想要什么,告訴員工自己能給什么。” 餐飲是個老行當,員工多窮苦出身,他們大多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迷茫,沒有自己的目標和理念。而老板們此時最應該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分析利弊,并制定具體的職業規劃。 如果小A想自己創業開公司,趙衛光會幫助分析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如果可以則持絕對支持態度,如果不可行,就會勸他留在白總管做職業經理人。 小C只是想單純的離職,店長會給他規劃出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比如從普通店員到店長再到主管,拋出一個“誘餌”,讓他知道跟著你是有希望的。 “有了商業模式、運營系統和激勵制度,個個都是人才。” 所以,從品牌管理上,白總管一開始就跳脫出傳統餐飲的管理方式,形成了一整套的核心架構。 2 聚焦“豆花雞”品類 主攻購物中心,打造品牌力 若說高配的團隊和企業管理的策略是白總管能迅速發展的有力后盾,那么,精準的定位則是其打造品牌勢能的關鍵。 兩年前,一個叫白總管的品牌橫空出世,“藤椒+豆花雞”的品類組合為其賺足了人氣,而且門店裝修有景有品,菜品樣式潮流新奇,深受年輕群體的喜愛。 提及餐飲品牌選擇品類的邏輯和打法,趙衛光認為:利用品牌搶占消費者心智,首先要成為某一品類的代表。 做運營和營銷出身的他,對此游刃有余。 白總管的定位是輕時尚中餐,以高性價比、方便快捷著稱。客群是15——35周歲的年輕人,尤以女性居多。 趙衛光透漏,在品牌成立之前他們就做好了未來3—5年的階段性規劃,包括開店的數量、具體的開店規劃等。 白總管一開始就選址購物中心,高舉高打,占據有利位置獲取持續客流。以鄭州為例,中原萬達、正弘城、大衛城……這些人們熟知的商圈,都能見到白總管的身影。 再者,以數量攻占市場,快速提升品類的品牌影響力。 2017年7月23日,白總管首店正式開業,生意火爆異常,排隊等位成為常態,第一個月營業額做到了40萬。 緊接著,第2家、第3家、第4家……短短半年時間連開六家,被多數同行直呼有魄力! 如今,白總管開出門店50+,遍布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漸成品牌規模。 3 產品是根:要聚焦更要創新 隨著餐飲的商業模式不斷快速迭代創新,餐飲品牌必須緊緊圍繞著客戶的訴求,不斷打磨產品、改善體驗,通過不斷重構和創新來創造價值,滿足顧客需求。 白總管深諳此道。 “餐廳最重要的是給顧客提供好的食材、好的產品。這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如果沒有產品作為基礎,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 趙衛光團隊從餐廳環境、產品結構等方面,對白總管進行包裝定位,以一種年輕化的視覺語言和顧客形成共鳴,打造記憶點。 A 創新、聚焦 消費者在選擇一家餐廳時,通常有兩個考量因素,一是安全感,一是體驗感。 在菜品設計上,如何更好的滿足購物中心消費群體的口味多元化?趙衛光認為,一定要確立自己的餐飲結構。 他將自己的品牌模式稱為“1+N”:藤椒是核心口味,豆花是核心產品,這兩大核心就是這個“1”,融合主打“N”種烹飪食材,比如雞肉、魚肉、肥牛等。
“經典保持不變,N卻可以有多種組合,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帶來更多新鮮感。” 現在他們保持一個季度上新1-2款鍋底的節奏,比如不久前上新的美蛙鍋底,和正在籌備的豬肚雞鍋底。 此外,還有二十多種搭配小吃,如雙色糍粑、手撕筍片、辣鹵雞爪、自制飲品等,使得菜單更加豐滿。 在以本品類為引導的前提下,進行多元化補充,要聚焦更要有包容。 B 注重食材品質 麻辣,仍是當下年輕人喜好的口味。 但白總管卻在辣的基礎上加了一些“小心機”,深挖戰略產品藤椒豆花雞的品質。 其核心食材藤椒和豆花都是從四川當地采購。比如,傳統的麻辣鍋底大多采用花椒調味,味麻且沖,但四川峨眉山種植的藤椒天性味緩,兼具清香。甚至在古代作為佛家齋飯的重要調味品,深受歡迎。 豆花,則是由樂山當地盛產的黃豆打磨而成,配以天然的礦物質水,爽口嫩滑也更健康。為此,趙衛光團隊曾多次深入樂山,與種植基地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 “除了豆花,我們也會在鍋底加上現磨的豆漿,這樣就中和了鍋底的麻和辣,復合口味更重,好吃不上火。” 這些都是趙衛光團隊,在無數次的研發中不斷打磨出的技術壁壘。 4 規劃:未來三年門店開到500家 其實,打動消費者的,不是一份簡單的藤椒豆花雞,而是一次完整的消費體驗,以及品牌背后一整套完善的邏輯架構。 這是餐見君與趙衛光聊之后最大的感受。 從白總管今年上半年擴張步伐里,餐見君發現,其目標仍以二三線城市的商超店為主。 趙衛光說,未來兩三年他們計劃開到500家門店,首先是在原有的城市繼續加密固防,其次會擴張到一線城市,比如上海、深圳,更好的錘煉品牌。 所到每個城市,白總管都會考察當地的人口基數,收入水平等,以此推斷各區間的消費人群比例,對目標群體進行精準轉化。這個數據到底是多少,可能會與白總管在這個城市的開店數量相關。 作為餐飲界的黑馬品牌,白總管一直在路上。 統籌|巖巖 編輯丨小倩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食材:麻糖|八月中火鍋圈大事件|揭秘蜀大俠的“火鍋心法”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聯系我們|18637183183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