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減輕焦慮,讓顧客看到制作過程
星巴克設計橫向排隊有什么好處呢?
顯然,最大的一個好處是,讓所有顧客都是面對工作區。
他們能看到工作人員的忙忙碌碌,一杯又一杯調制而出的咖啡,意味著自己那杯也很快來臨,焦慮感也隨之降低。
反之,你回憶一下你在麥肯店里豎形排隊時的心情,大家都會焦急的望向柜臺,心里不停嘀咕,怎么還沒到我?
所以,你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大家在電梯里,都盯著跳動的樓層數,那就是在消除焦慮感。人是擁有控制感的動物,控制感的獲得,不僅來源于對事情發展的把控,也來源于對事件的預判。
所以,當你的顧客在排隊等待進店的時候,或者等餐的時候,通過一些可以看到的提示來減輕焦慮,增加用戶參與度,對增加客戶的體驗感,留住客人,就顯得十分有用了。
02
“好壞貴賤”來源于對比
依云礦泉水在星巴克一般標價20多人民幣,而星巴克的咖啡也在20-30元之間。
所以,礦泉水只是個陪襯,由此在向你傳遞一個潛臺詞——您看,一瓶水都賣20多,我30的咖啡算貴嗎?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你留意一下超市里的陳列,同品類中高中低三個價格產品的上貨情況,往往都是中間價格的賣的最多。
這種“陪襯機制”的底層原理,就是諾貝爾得主卡尼曼所揭示的:人類的主觀感受主要來自對比。
再比如,如果你是女孩,找閨蜜逛街,就不能找和你顏值差不多,要找比你差一點的,道理你自然懂。
在我們經營火鍋店的過程中,菜單上可能會有些既貴點單率又不高的菜,它們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03
開店如做人,不要太勢利
常去星巴克的朋友應該知道,很多為了方便就近辦公的人即使什么都不點也可以在星巴克坐一天,甚至在店內分發免費飲品時,也有他們一份……
而工作人員的解釋是:“這是公司規定,只要在店里坐的人,都是顧客。”
放眼多數的餐廳、茶飲,很少會讓你白坐,沒一會兒店員就會問你要喝點什么,如果你說什么都不要,對方即使不說什么也不會給你好臉色看。
這就是格局不夠大,只把真正花錢的才當顧客,而忽視了那些潛在的消費者。
其實,進店次數多了,多數人都會消費的,就算不消費,最起碼也給商家攢個人氣啊,路過的人看到你熱火朝天,就有進來的沖動。
做生意和做人一樣,不要太勢利。
04
狼性文化不如人性文化
之前網上有個視頻,一個中年婦女帶著兩個小孩在星巴克喝咖啡,期間婦女一直大聲責罵兩個熊孩子,引來很多人側望。沒一會兒,其中一孩子把飲料打翻,婦女不但尖叫起來,還給了小孩兩巴掌,孩子大哭。婦女氣急敗壞地對著柜臺大喊:“服務員!服務員!快拿抹布過來啊!”
結果,柜臺內的幾個工作人員,沒一個理她。于是,她走向柜臺,對著最近的工作人員嗓道:“服務員!我叫你呢,你裝著沒聽見?”誰知那女孩環顧左右,一臉懵懂:“我不知道你在叫誰?我們這兒沒有服務員,只有咖啡師。”
日常中你也會發現,星巴克的工作人員不像海底撈的那般熱情,他們不會因為你是顧客就刻意討好你,這其實就是企業文化的體現。
星巴克中國區人力資源副總裁余華曾說過,企業內部從來不稱呼“店員”或“員工”,而是稱“伙伴”(Partner),就是想讓每個人之間是彼此尊重。
這種人性文化,也許就是咖啡師們不太熱情,卻又恰如其分的原因。
當老板的自然希望員工對待紀律的統一性像狼,對待公司的忠誠度像狗;對待競爭的進取心像狼,對待客戶的迎合度像狗。
這一會兒狼性,一會兒狗性的,員工不分裂嗎,為啥就不能讓他們擁有“人性”呢?
不能因為員工身處底層就飛揚跋扈;也不要因為客戶手握財源就媚顏百獻。對人實實在在,把該做的做好,這個年代更需要的是“人性文化”。
統籌|巖巖
編輯丨阿寧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海VS巴|團隊凝聚力|留住員工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