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什么事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么就兩頓。”
幾乎沒有人不愛吃火鍋,這便是火鍋的天然粉絲屬性,氤氳的湯氣中,幾乎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乃至追求時尚的方式。
于是,火鍋今天依然是餐飲人掘金的主賽道,即使面臨過剩的危機。
火鍋行業,每年都會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而2017,看似正是一個分水嶺。
01
門檻越來越高,升級成為“標配”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餐飲業像今天這樣競爭激烈、快進快出。
而隨著火鍋競爭進入白熱化,入局門檻也越來越高,市場基本上是既有品牌在收割紅利。
原因很簡單,2017年,越來越多的“降維攻擊”衍生在火鍋行業,自帶流量的明星等大IP尤其熱衷火鍋行業。
原本看起來標準化可復制度高的“低門檻”被一步步抬高,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除了口味,門店設計時尚、場景新穎、口味特色多元化、創意營銷等元素已經成為打造火鍋品牌的“標配”。
02
追風“泡泡”,大熱必死
沒有人會料想到潮汕牛肉火鍋在一個冬天爆紅后會在另一個冬天死去,正如沒有人會判斷道串串香火鍋的風口究竟在何時。
2017年,“快時尚”的標簽也打在了火鍋的身上。以前品類機會可能有 2-3 年,而像潮汕牛肉鍋這種幾乎可以說是現象級爆款的,也不過才一年時間。
想要追風入場,盲目扎堆,在火鍋行業很難生存。
2018年火鍋業大洗牌中的五大機會
雖然火鍋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但消費升級帶來的觸點機會也在增多,如何捕捉市場變化帶來的發展機會,找到自己的發力點,是殺出重圍的關鍵。
對于已有品牌來說,它們在2018年將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01
打造超級符號,形成品牌壁壘
提到服務,人們想起海底撈;提到毛肚,人們想起巴奴”;提到小火鍋,人們想到的是呷哺呷哺……
在井格老灶火鍋創始人王一達看來,如果沒有超級符號,消費者都不清楚我們是誰的時候,我們被選擇的可能性那就太小了。
“從菜品的復制到店面的裝修,從名稱的雷同到菜譜的一致,從店面的管理甚至到服務員所穿的衣服……火鍋可以說是壁壘最低,同質化最嚴重的一個業態了,因此,不管是包裝、產品呈現方式、服務等等,都需要我們自己給自己建立起一個超級符號。”
02
關注細分品類機會
川渝火鍋競爭激烈,近些年,那些不敢大舉進軍火鍋市場的人,開始瞄準了“火鍋新變種”——串串。
但實際上,不只串串,火鍋界的細分品類,如冒菜、麻辣燙、關東煮,都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
“我所理解的串串火鍋品類,2015-2016年是啟蒙期,2017年是培育期,2018-2020年才會迎來品類大爆發,也是品類的洗牌期,只有真正擁有內功的品牌才能夠生存下去。”大斌家串串火鍋創始人大斌表示。
而相比普通火鍋,串串火鍋等火鍋的細分品類依然沒有明星品牌,對于創業者來說,大格局一定的情況下,細分品類的機會在慢慢凸顯。
03
給目標客群年齡分層
大龍燚火鍋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是研究客戶的年齡分層,研究的結果是,給每家門店配上了可以對外開放的母嬰室,服務更加人性,客流持續走高。
※ 火鍋店設開放母嬰室
呷哺呷哺結合已有客群,劃分出不同價位的火鍋,既有低于100的單人火鍋,也有200元-400元的多人火鍋,多個場景的加持,讓其抓住了中產階級這一群體,有人戲謔稱,呷哺呷哺讓屌絲做到了該屌絲的時候屌絲,該裝逼的時候裝逼。
而餐飲行業掘金親子市場比比皆是,比如桃園眷村、南京大排檔,西貝,而火鍋行業領頭羊海底撈把母嬰配套、兒童椅以及兒童游樂場完善在消費場景中,讓海底撈抓住了未來20年的流量。武漢的青石玖宮火鍋,更是打造出特色兒童火鍋店,開業至今非常火爆。
※ 火鍋店開設兒童游樂區
04
打造 “火鍋+”細分市場
現在的火鍋市場,是3個月一小變,6個月一大變,一年后市場的玩法可能都翻天覆地,但精耕細作毫無疑問是大趨勢。
大龍燚火鍋創始人柳鷙認為,“火鍋+”細分市場將是一個新的機會點,比如火鍋+環境,造就了園里火鍋;
火鍋+甜品,讓樸田海鮮火鍋脫穎而出;
※ 樸田海鮮火鍋
而呷哺呷哺的副牌湊湊主打臺式麻辣鍋,并添加了茶飲這一特色,探索出新的吃法和體驗;
※ 湊湊
起家于天津的二人鍋圍繞“哈韓”這一主題進行了一系列社交玩法的創新……
※ 二人鍋
火鍋+外賣以及火鍋+零售,實現線上線下相互導流,毫無疑問是最被看好的細分市場。
05
火鍋行業最考驗的是供應鏈
淘汰郎外賣小火鍋創始人趙子坤表示,2018年將依托電商全面開展零售業務,而現階段的成本問題就是物流成本。
“國內的2、3、4線城市冷鏈還處在發展階段,在零擔運輸上有很多的問題。我們希望未來更多的大型供應鏈企業參與進來。”
呷哺呷哺已經依托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做火鍋底料,而這只是火鍋企業延伸產業鏈的一個底層嘗試。
新興火鍋品牌順水魚館的強勢,也是依托“種植基地-泡菜基地-加工廠-餐桌“的全產業鏈運營體系。
借鑒海底撈的頤海國際,大龍燚火鍋也意識到后端搭建的重要性,自建原料精選基地,完備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對于品牌火鍋的影響有多大?從巴奴的“鴨血門”事件可窺一斑,而火鍋行業依托供應鏈實現上游到下游的打通,將是火鍋品牌化戰略的終端,在這一點上,海底撈正在路上。
寫在最后
一個嚴酷的現實是,目前,火鍋行業逐年呈現出存量高、陣亡率高的特點。同時,行業的洗牌也在加劇,新興品牌持續入場,一些傳統優勢品牌正在走向式微,品牌周期不斷縮短。
對此,小編認為,火鍋行業不在于眼前的茍且,而在詩和遠方的田野。對于大部分火鍋從業者來說,屹立在行業內的唯一原因就是緊跟住了潮流。
而這個潮流,可以從品類細分、產品組合、社交玩法、特色場景這四個方面切入。
無論哪一點或哪幾點做到極致,都可以捅出一片天。
End
統籌|巖巖
編輯 | 阿寧
視覺 | 小雪
來源:網絡,火鍋餐見編輯整理
這是火鍋餐見為您分享的第 19 期內容
歡迎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快到鍋里來
!
點擊下方藍色文字,查看往期內容
這些服務細節看似不起眼,卻會為你的火鍋店加分
做火鍋,老劉很忙
干貨分享 || 傳統火鍋企業創新升級
這家火鍋店的故事,得從修路講起
干貨分享 || 火鍋人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老字號涮羊肉栓客,其實賣的是習慣
聯系我們 | 18637183183(同微信)
內容交流 | 18039281106(同微信)
郵箱 | 1303859391@qq.com
歡迎來撩~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