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不少餐飲企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一些原本深居簡出的餐飲大佬們也憋不住出來發聲,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聲能夠為整個行業博得一些利好消息。在這個過程中,不少餐飲人將目光投向了海底撈,作為中國餐飲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如果海底撈此時發聲,那效果肯定不同凡響。
然而,作為海底撈的掌舵人張勇不僅姍姍來遲,露面之后也只是為所有的員工做了碗西紅柿雞蛋面。如此這般,不禁讓人想到了那句“海底撈你學不會”,現在來看,海底撈不僅學不會,更讓人有點看不懂。
但是,有一個人,在這個時候卻調侃了起來,“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做不好一碗西紅柿雞蛋面:作為一個四川人做個西紅柿雞蛋面都忘了放西紅柿,實屬不該。”
調侃張勇的這個人叫李順軍,不論是這次疫情期間還是平時,很多餐飲企業都把海底撈的一舉一動當作標桿去模仿,然而在李順軍看來:海底撈表象的一些操作方法,學不學不重要,而它對組織、人、管理思考以及支撐它發展到今天的底層邏輯,這是必須要學的。
那么,說這句話的李順軍是何許人也?既敢調侃張勇,又敢質疑餐企學習海底撈方式的正確性,是實力還是膨脹?
1
從海底撈基層做起 “平步青云”之后選擇離開
其實,提起李順軍,是海底撈曾經當之無愧的一個傳奇人物。
2007年10月,李順軍大學畢業,來到北京,那時他思考的全是這樣的問題:如何生存及被這個社會接納;如何走出迷茫和困境;如何掙更多的錢過更好的日子;如何從底層走向上層;如何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從貧困到富足。
李順軍選擇從海底撈基層崗做起,歷任海底撈前廳領班、前廳經理、后廚經理、店總、大區經理助理等職務。而且,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總結,李順軍先后寫下《海底撈店長日記》、《海底撈對話麥當勞》等與海底撈相關的作品,一經出版,受到眾多餐飲人追捧。
當外界看到李順軍在海底撈一路“飛黃騰達”之后,認為其必將在海底撈扎根更深的時候,他卻離開了。
2
要去哈佛分享管理 做“中國的德魯克”
離開海底撈后,李順軍有了兩個新的身份:一個是中國最頂尖的管理咨詢公司華夏基石的高級合伙人,一個是北京某知名餐飲企業聯合創始人。但是,熟悉李順軍的人都知道,在一些公眾場合,李順軍向來是只提華夏基石,從不提自己的實體企業,原因是為了不想讓人覺得自己不務實;第二不想讓人感覺自己是在宣傳自己的企業。
在擁有了新的身份之后,李順軍也有了新的追求:如何把自己弄明白;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安寧;如何生活的更有趣;如何獨立思考;如何把管理做透;如何讓自己的家庭過的幸福些;如何放大自己的格局,減少自私,做點對別人有意義的事情。
然而,別的暫且不說,在“把管理做透”這件事上,李順軍是下足了功夫。
李順軍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025年上哈佛分享管理,還要成為“中國的德魯克”。
“我不想做理想的囚徒,我討厭為追尋未來而丟掉當下的一切努力和奮斗,我只是為了更好的過好當下才倒逼自己有這么‘幻化的未來’——我真的沒有那么在乎那個未來是否到來。”
在過去的2019年,從1月至11月,李順軍寫了管理日課93149字。從2019年11月開始,他把管理日課改為音頻課的模式,每日更新,一年365天不間斷。截至今天,總共錄了超過100期。這個音頻課《管理高手是怎么煉成的》在喜馬拉雅上線,不到一個月,在沒有任何推廣的前提下飆至經管類新品榜第10名的好成績。后來這個課程傳到了許多管理者手上,甚至大學校園。
“我喜悅的不是這個管理音頻的傳播度本身,而是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分享給別人帶來了幫助。這激勵我繼續在管理實踐與分享的道路上探尋,不為名利,只為把最好的管理分享給需要的人。”
3
關閉朋友圈長達三載 原因竟是為了更好的“吹牛”
李順軍在研究管理的過程中,還有個小插曲。
2016年6月27日李順軍發布一條朋友圈,“學識淺薄,實踐不扎實,為了沉下來提升自己,即日起將關閉朋友圈一年(至2017年7月),不能與各位朋友互動,請見諒。”從此,李順軍關閉朋友圈。
然而,原本的一年之期,卻變成了將近三年。2019年1月22日李順軍發布朋友圈回歸,“俺回來了!把吹牛進行到底!”
這一次,李順軍的“牛”可以吹得更有底氣。
這三年時間,李順軍沉下來系統學習管理,并深入夯實企業內功,不斷進行組織變革。通過每日的管理日課和成長日記反思自己,讓自己能更清晰認知到自己的優缺點。
在學習管理的過程中,李順軍主要研究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學”、“領導力”這些系列課程,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也相對完善關于管理學方面的知識結構。在李順軍看來,想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光實踐不行,都有相應的知識結構,這三年算是初步建立管理學的知識結構。
從08年開始做管理,到18年已經10年,李順軍從基層管理到高層管理再到做管理顧問到現在運營整個企業。從關閉朋友圈的那一刻開始,李順軍基本從公眾視野里消失,不再出席論壇,也不接受采訪,也不再出去講課,聚焦精力夯實自己企業的內功,帶領企業進行變革。企業文化、激勵制度、績效管理、人才選拔等這些文化制度大多升級10次以上,有的升級到20多次。同時完成股權、企業頂層設計等公司化治理的變革,完成了公司財務、人力、品保、采購、工程、法務、信息、研發等部門的建立,并逐步朝向規范化管理靠近。所有這些動作,背后都是圍繞客戶體驗進行產品、服務和環境的升級。
看完這些,早已不再覺得李順軍是在“吹牛”,而是一個歷經修煉的人,在將自己的所感所悟娓娓道來。
4
聚焦餐飲管理研究 卻被認為是“離經叛道”
和別人研究管理不同,李順軍因為其從業經歷,更加聚焦在餐飲業的管理,而且其提出的觀點在一般餐飲人看來甚至有點“離經叛道”。
如今的工商管理是基于工業時代建立的,而今互聯網時代對很多工業時代的觀念形成了顛覆,原本被視為傳統行業的餐飲業,也開始擁抱互聯網。
然而,李順軍認為,除了在技術上擁抱互聯網以外,餐飲人還必須建立基于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模式。餐飲業不能再像工業時代的管理充滿管控、約束、壓抑,而應該是充滿激發、樂趣、好玩!那么怎樣的管理能充滿激發、樂趣、好玩呢?就目前來看,無疑是“游戲化的管理”,而這也正是李順軍研究餐飲管理的一個重要方向。
相比于對員工管理的“激發、樂趣、好玩”,李順軍對餐飲老板們就顯得不那么“友好”。
“老板自己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對定位、市場、投資、會計、品牌、營銷等輕車熟路,甚至爛熟于心;而對戰略、制度建設、人力資源、組織能力、運營等卻含糊不清,甚至全然不知。”
李順軍強調,現在的老板們是時候補管理的課了。真正解決管理的問題,才能構建出組織能力,才能夯實企業的基本功,才能建起企業的護城河。
5
疫情之下不忍餐飲人遭難 頻頻支招后首度出山
在這次疫情期間,李順軍從管理的角度,頻頻為餐飲人“支招”。
通過這次災難,我們看到餐飲確實不好干,而且在危機面前很脆弱!這次疫情讓所有企業熄火,其實很多災難都會讓餐飲不堪一擊,比如:社保、食品安全等。
過去,很多人認為餐飲門檻底,或者只是把它當成一門不錯的賺錢生意,必然不會在企業治理上下功夫。
但是李順軍認為,餐飲的低門檻時代已經過去,而這次疫情災難再一次告訴我們,餐飲已經是一個高門檻行業。
“這段時間,餐飲人必須要聚焦精力在思考企業的發展、危機應對能力、組織能力建設等。越思考,你會發現問題越多,企業接下來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尤其表現在餐飲企業對組織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想要把控好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呈現這個巨長的鏈條,想要把連鎖、零售、生產、供應鏈都做好,想要職能部門給力,想要組織人才涌現,這都需要強大的組織能力。
因此,餐飲需要極強的組織能力,也就是你通過流程制構建的系統能力必須強,這對餐飲企業來說是一次大考。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李順軍早已不再出去講課,一方面是著實低調,另一方面是為了潛心研究管理。2015年在加餐舉辦的0731峰會進行分享,那是李順軍最后一次公開對外分享,時至今日,李順軍已經“閉關”超過6年。然而,本次疫情對餐飲行業的沖擊前所未有,眼下太需要一位精通餐飲管理的人來帶大家“撥云見霧”。在窄門學社的再三邀請之下,李順軍同意再度出山,首次進行線上公開課分享。
3月2日晚(下周一)20:00-21:00,李順軍將做客窄門學社線上直播間,為各位餐飲人帶來主題為“企業組織能力打造——游戲化管理變革”的線上分享。這將是李順軍六年多來首次公開對外分享,只為幫助所有餐飲人在疫情期間,惡補一堂管理課,以期更平穩的度過這次寒冬,并且在疫情結束之后,迅速通過組織能力實現蛻變迭代。
↓ 點擊閱讀原文,學習窄門線上課程
原創文章,作者:窄門餐眼,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