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懷疑,小龍蝦估計是所有食材里面,被妖魔化最嚴重,最頻繁,最徹底的一個特例,其他很多食材,無非也就某一個方面被人詬病,比如豬肉,無非被報道說有寄生蟲;比如牛肉,曾經報道說可能引發瘋牛病,雞肉,可能導致禽流感,魚呢?則相對少一點,除了孔雀石綠之外,其他也鮮見詬病。
但是小龍蝦不一樣,從它作為食材開始就一直被妖魔化,最開始時謠傳小龍蝦是日本人細菌戰引進來的,結果呢?小龍蝦比抗日戰爭早了十多年就來到中國;有謠傳說小龍蝦只有中國人吃,結果呢?美國才是吃小龍蝦的發源地,它不僅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代表美食,而且還是歐洲國家瑞典的國家代表美食。
再后來就謠傳說小龍蝦喜歡腐食,環境越糟糕越便于其生長,結果呢?研究發現小龍蝦比并不喜歡糟糕的自然環境,而是在優質的水源地長的更好;后來說吃小龍蝦要得肌肉溶解癥,結果國家疾控中心調研證明,小龍蝦和肌肉溶解癥之間沒有任何必然關聯,后來就說小龍蝦身上有嚴重的寄生蟲……
結果,今天又出了一篇文章,說是在浙江寧波發現一些小龍蝦檢測出致癌物,好幾個朋友都第一時間將相關鏈接發給我看,我仔細看下來,才發現,原來并非小龍蝦自身不安全,而只是初檢疑似有問題,到底是什么情況,還有待進一步檢測才能得出結論,但非常遺憾的是,剛才翻看朋友圈,發現又一些人在不停的轉發這些未經核實的信息。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小龍蝦會如此讓別人“憎惡”,總是要想方設法的去給它點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同樣,我也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這些人如此瘋狂而欣喜若狂的轉發各類負面消息,即便是不知道真假也樂此不疲,是因為負面新聞更能帶來話題性和眼球效應么?還是負面新聞才能引起那種打敗別人的快感?我不得而知。
回到這次的龍蝦檢測,我確實有點意外,因為很早以前我就聽說過孔雀石綠,它以前被媒體反復報道,也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一種添加劑,主要作用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對以魚類為主的水產品,尤其是魚體和魚卵的病菌和寄生蟲有非常特別的效果,幾乎所有的漁業養殖都存在使用孔雀石綠的問題。
孔雀石綠是2005年被英國食品標準局首先檢測到,隨后上報給歐洲食品安全機構,因為其殘留可能致癌,因此歐盟國家開始禁止水產品使用這東西,我們國內也跟進比較及時,僅僅兩個月后,國家農業部就面向全國下發通知,要求所欲漁業相關行業都不允許使用孔雀石綠,并全國范圍內專項查處。
但非常遺憾的是,即便是國家明令禁止,漁業環節使用孔雀石綠的情況卻仍然大量存在,原因在于,除了孔雀石綠之外,找不到其他替代品來預防魚的幾種常見疾病和病菌,如果不使用孔雀石綠,漁業養殖環節將面臨大量的生病和死亡情況,漁農在一邊面臨巨額損失,甚至血本無歸,一邊只要使用就可避免損失的選擇下,只能偷偷摸摸的繼續使用。
不僅養殖環節,在魚類的運輸中,如果是常規運輸的話,魚的生命力隨著時間推移會下降,尤其是那些脫鱗和原本身體有傷的魚,很容易大面積死亡,而只要使用了孔雀石綠,就能讓這些魚保持很旺盛的生命力,因為這種特效,很多水產品,尤其是海產品運往內地時,都會添加它,來確保其產品的鮮活。
這些情況,從最開始國家命令禁止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個年頭,國家有相關的懲罰措施,平時也三令五申的反復禁止,但在巨大的經濟損失風險面前,漁農和魚販很多時候選擇鋌而走險,而且大家基本抱有“法不責眾”的心態,覺得反正全行業都在用,我自己不用是吃虧,用了也沒啥,反正大家都一樣嘛。
因此,現在市面上很多魚類,它們本身是完全沒有任何食用安全問題,比如鯽魚,草魚等,都是很健康的食材,但遺憾的是,為了防止它們生病,以及防止運輸過程中出現死亡而不好賣的情況,在養殖環節和運輸環節都被添加了孔雀石綠,甚至遠遠不止這一種,還有其他好幾種類似的添加劑,目的都是確保它們的存活率。
這些情況我一直都很了解,所以不覺得奇怪,而且相信短期內無法解決,除非能找到其他一種能替代孔雀石綠作用的其他東西,否則這個問題就無可避免,今天我之所以非常意外,是因為在我的認知范圍內,龍蝦完全不需要使用這玩意兒呀,為什么?因為龍蝦這東西本身就是靠生命力頑強著稱呢。
我們曾經做過實驗,將從稻田里抓起來的龍蝦放在盆子里,不吃不喝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存活4~5天,揭開蓋子時,照樣生猛的很,舉個大鉗子耀武揚威;如果放入0~5度的冷藏環境,小龍蝦會減少運動量,進入休眠模式,7~8天后拿出來放在常溫室外,十多分鐘后它們又再次生龍活虎。
可見,小龍蝦自身的生命力本來就非常頑強,它們壓根就不需要孔雀石綠來提升其存活時間,我在湖北養殖場聽說,也看到過它們撒放預防龍蝦生病的藥,但養殖場老板明確告訴我不是孔雀石綠,而是一種農科院專家調配的農用抗生素,他們也很慎重,不敢亂用添加劑和藥物,否則一旦龍蝦生病,其后果不堪設想。
基于我對龍蝦的這些認知和了解,我認為龍蝦光憑自己的生命力就足夠抵御各種自然條件,根本不需要孔雀石綠這些添加劑來確保其鮮活,但這僅限于我的個人認知和了解,確實不敢保證的是,有養殖戶為了預防龍蝦生病而往里面添加孔雀石綠,畢竟,它在魚類產品上的效果實在是太明顯了,為了預防可能的風險和損失,不排除蝦農使用的情況。
為此,我看到這篇新聞后,立即聯系二哥,讓二哥立即聯系武漢的龍蝦供應商,首先是讓他們在每天給我們空運龍蝦時,不允許添加任何添加劑,這個環節屬于他們自己可控環節,必須去無條件做到;其次就是讓他們去追問龍蝦源頭,了解他們所收購的這些養殖場,是否使用了孔雀石綠,如果對方使用,那就堅決更換采購源。
老實說,看了浙江寧波的新聞后我心驚膽戰,一是2010年我領教過媒體瘋狂炒作肌肉溶解癥的可怕后果;二是普通消費者沒有基本的分辨能力,甚至他們也懶得分辨,會更愿意選擇盲目相信這些報道,他們會因為誤導性報道,認為是小龍蝦本身吃了會導致癌癥,而不會去區分真實的情況是什么。
雖然,現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通過上網就能輕松發現謠言和不實信息,但很多人仍然懶得去了解真實的情況,而更愿意選擇相信各種捕風捉影的報道,對此我們無可奈何,也不能簡單的指責說是誰不對,因此,只有盡量做好我們所能掌控的環節,并要求供應商從源頭盡量把好關。
因為今天才發生這個事情,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我們所有龍蝦在運輸環節都沒有使用任何促進龍蝦活力的添加劑,但目前也僅限于運輸環節沒有問題,我們正在讓供應商去追根朔源,了解他們進貨的源頭養殖場的情況,因此,請朋友們給我們點時間來核實源頭的情況哈,我們希望給大家提供的是健康安全的食品。
很多朋友可能對此不以為然,說那些魚和海鮮既然都用了孔雀石綠,大家不照樣吃的很高興么?就好比前幾天說小龍蝦有寄生蟲,結果也有人出來說,豬肉,牛肉和家禽肉類全都有寄生蟲,也沒見大家少吃……,道理雖然如此,但作為一個餐飲人,我們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做到最好,能不留任何安全隱患和漏洞,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哈!
最后,想告訴大家的是:小龍蝦作為食材是完全沒有任何食品安全隱患的,大家可以不相信國內的檢測和說法,但我們可以相信歐美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小龍蝦作為食材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深受喜愛,它之所以背負了這么多罵名,在我看來都是冤屈,要么是別有用心之人的栽贓陷害(越骯臟越喜歡),要么就是被無良商人的有意坑害(加添加劑)。
小龍蝦背負的冤屈實在太多,如果它有意識和自尊,估計眼睛早就哭瞎了!
繼江蘇十三香,湖北油燜大蝦,湖南口味蝦之后,第四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龍蝦味型,純正的川派麻辣味道,曾經專屬于成都豪蝦傳龍蝦館,他們借這個味道成功撬開成都的龍蝦消費市場,引出四川吃龍蝦的熱潮;現在創始人面向全國推廣四川鹵煮味道,爭取讓全國喜愛龍蝦的消費者,品嘗到地道四川風味的麻辣小龍蝦!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