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顧冒菜”之前,冒菜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散見于街頭的傳統美食,毫無品牌可言。
但一個在2008年5·12地震中身家化為廢墟的生意人,一位不折不扣的餐飲門外漢——曹閩,卻用十年時間,將傳統的冒菜迅速打造成了這個行業王者。
目前,三顧冒菜全國真正突破3000+店,并榮獲“2019中國餐飲加盟榜TOP100”、“2018中國餐飲品牌力百強品牌”、年營業額高達數億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對站在地震廢墟上的曹閩而言,哪怕是做一個小小的冒菜,他的劣勢也很明顯:
資金少:除了門面租金和采購基本設施外,沒有余錢在裝修、情調上大費周章,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不懂技術:曹閩在自己創業之前連飯都很少做,親朋好友中也沒有從事餐飲的人,如何在以味道為核心的餐飲業中立足?
沒有管理經驗:曹閩一直都沒有接觸過餐飲行業,對餐飲店的管理缺乏經驗。如何讓自己的小店一開張,就脫穎而出?
1
兩個契機開啟破局之道
街頭小店品類繁多,要想出眾就必須有新的經營理念。曹閩想做一款有故事的產品。為產品配一個優秀的故事,讓別人還沒接觸產品,就已被產品的故事吸引,強調出產品的與眾不同,才能讓人在繁多的同類產品中一下子記住自己。
三國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深入人心,曹閩自小便喜歡其中“三顧茅廬”的典故。共同的文化背景對消費者認可度有著極大作用力,于是,曹閩將餐廳命名為“三顧冒菜”。
2009年“三顧冒菜”首家店在四川德陽開張。和很多餐廳一樣,三顧冒菜開張的第一天生意冷清,全天只賣出了80多塊錢,接下來一個月最高的一天也只賣了400塊,其中一半還是朋友的捧場。
出師不利,但曹閩并沒有氣餒。他堅信自己的冒菜一定可以好好地做下去。一是對自己冒菜的味道有絕對的信心,特別是妻子在多方拜師學藝之后制作的牛肉,味道更是人人夸贊;二是自己的冒菜有葷有素,品種更豐富。
堅持總有收獲,很快曹閩便迎來了兩個契機:
第一個契機是春節
當時新店開業正值春節期間,其它商鋪都關門了,只有曹閩堅持開店。在他看來,門店的位置剛好位于德陽的商業街,附近有大的商場,需要上班的工作人員沒飯吃,自然就會去他店里。
多年積累的營銷經驗果然奏效,大年初一當天,曹閩就賣了1500塊,初二、初三兩天也都在一千以上。曹閩觀察發現,有80%以上的消費者還是回頭客。
第二個契機是電視臺的推廣
當時,經常來店里光顧的有一個德陽旌陽區的電視臺記者。她告訴曹閩,他們電視臺有一個叫《香香嘴》的美食欄目,問他愿不愿意做個廣告。想著500塊的收費不算高,曹閩便爽快答應了。
在廣告拍攝過程中,曹閩提了一點意見,希望把三國文化里面的“三顧茅廬”典故加進去。沒想到,片子播出后,吸引了很多顧客。大家很好奇,一家普通的冒菜館怎么就跟三國文化聯系了起來?
自此,曹閩的冒菜館就在德陽那條餐飲門店林立的街上一炮打響,開始排起了長隊,每天如一。
2
從拒絕加盟,到3年開出2000家門店
“三國文化”的故事不但吸引了消費者,同時也引來了不少加盟者。
在曹閩的內心,一直有著一個夢想,就是把冒菜打造成像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跨國連鎖企業;但面對前來咨詢加盟的人,曹閩卻都一一婉拒了。他覺得三顧冒菜還沒成熟,談擴張還太早。
自從經歷了那場劫難,曹閩不但懂得了要感恩新生、敬畏生命,更懂得了作為一個生意人的擔當與責任。在還沒有做好準備之前,他不愿意讓任何一個加盟商冒險。
所以在2009—2012年長達4年的時間里,曹閩只開了3家直營門店。除了日常的經營,他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品牌布局和產品打磨上。
最重要的是標準化體系的打造,在研究了麥肯的標準化流程中,曹閩自己發明了一套“傻瓜式”的管理模式,包括從采購到烹飪再到服務的所有環節,并且拆分成上百個標準化流程。
據了解,這套管理體系精細到,就算是一個毫無餐飲經驗的小白,也能在一周之內上手。
經過了三四年時間的打磨,三顧冒菜的技術、經營模式、標準化體系、人才管理計劃等日益成熟與完善。此時三顧冒菜的三家直營門店生意都很好,曹閩開始思考連鎖發展的問題。
2012年3月8日,成都司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次年,三顧冒菜獲得國家商務部頒發的特許加盟許可證,曹閩終于決定了把加盟的口子打開。
在后來短短的3年時間里,三顧冒菜迎來了加盟的高峰期,從僅有3家門店飆升到2000多家門店,三顧冒菜也從德陽走了出來,開遍了全國各地,年營業額數億元。
3
加盟之困,引來整體戰略調整
加盟的口子開了,問題也接踵而至。
曹閩把加盟的門檻設置得很低,只要給了錢,無論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普通百姓還是下崗工人,都能成為其合作伙伴。
這樣門店是迅速得到了鋪開,但由于品牌自身的加盟管控系統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加盟商的參差不齊,以及加盟戰線的拉長,沒用多長時間,曹閩對加盟商的管理便失控了。
在加盟店爆發式增長的那幾年,三顧冒菜也迎來了業績的連年下降。
2017年年初的某天上午,在一場頭腦風暴后,曹閩和核心團隊商討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第一,進行戰略調整;
第二,放緩加盟速度,甚至停止加盟;
第三,嚴控加盟商的選擇。
“以前給了錢就能加盟,現在我們要抱著對創業者和品牌負責的心態,去嚴格篩選加盟商,包括店面的選擇、裝修、管理人等的強化培訓。”曹閩表示。
加盟政策的調整,只是三顧冒菜整體戰略調整的一部分。曹閩他們還做了這些事:
門店的全套VI升級,提高用餐體驗
今年1月7日,三顧冒菜成都旗艦店重裝開業。
走進這家店,一股簡約小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去過以前的三顧冒菜門店的人都知道,這兩種門店風格截然不同。
在創始人曹閩看來,相比于以往濃厚的“三國文化”,消費者會更喜歡時尚感、體驗感比較強的餐廳。
在總店升級之后,短短3個月時間,門店的營業額就提升了15%~20%,消費人群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到店的年輕人更多了。
據了解,2019年,除了新開門店200家以外,還將會有100~500家傳統的三顧冒菜加盟店進行全面升級。
4
重視品質,構建核心競爭力
中國的餐飲面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在曹閩看來,未來中國的食品肯定是往健康、安全、放心的方向去走。
2017年起,三顧冒菜便陸續開始了產品品質的全面升級:
成立品控部:聘請行業有經驗的品控當企業顧問,并且和四川食品研究院進行合作,對出品進行嚴格把控;
從源頭進行把控:通過和種植地建立聯系,對環境、氣候、土壤進行檢測;
產全程監控:從配料生產,到包裝出庫,再到入庫出貨等,每一道關卡都嚴格把守,不合格的產品集中銷毀,不允許二次回收;
出品可視化:升級的新店采用開放式廚房,讓店面衛生,冒菜制作過程等都透明化,以此來提升出品的安全性。
從2009到2019年,從0到3200家門店,在數量上,三顧冒菜還是那個占據冒菜市場最大份額的品牌。
只是,如今的冒菜市場風起云涌,不乏后起之秀,更有海底撈等大牌進場攪局。
對于曹閩而言,迫在眉睫的不是甩掉那些奮起直追的后來者,而是解決自身品牌存在的不足與困難,比如3000余家門店的整改升級。
對于曹閩而言,迫在眉睫的不是甩掉那些奮起直追的后來者,而是解決自身品牌存在的不足與困難,比如3000余家門店的整改升級。
十年磨一劍。十年前,一個毫無餐飲經驗的門外漢能把一個不成型的品類品牌化;十年后,當初那個門外漢要做的不再是一味追求發展的速度,而是從理念上開始升級,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落實升級版,去追求發展的質量。
正如曹閩自己所說的,企業在高速發展時期,要學會思考如何達到平穩。
文章主要素材源自紅餐網(hongcan18)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 | 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
愿茶創始人池興遠 | 李錦記創始人李錦裳
胡大創始人孫玉珍 | 町上壽司創始人郭嘉鑫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