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6000萬改4次名,別人笑他太瘋癲,他卻5年開200家店,年銷40億

    他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連續4次改名,花了6000多萬,行業里、外的人都笑他太瘋癲,為一個名字值嗎?他卻笑別人看不穿,5年開了近 200 家店,2016年銷售收入近 40 億元。他家飯館和海底撈、外婆家并稱餐飲界的 BAT !

    別人笑我太瘋癲-周星馳

    他是誰?

    他就是餐飲行業超級愛折騰的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一、 天生愛折騰,大學輟學來創業

    他出生在內蒙,有內蒙人那種天生愛冒險的精神。1986年6月考上大連水產學院。他一上大學,就開始折騰了,利用寒署假,把大連的煙果糧茶,往家鄉巴彥淖爾盟倒賣,沒想到居然每個假期都能掙幾百塊。大二時,愛折騰的他,終于閑不住了,因為一點小病,他居然退學了。

    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世界上一些偉大的公司都是輟學生創立的,比如蘋果的喬布斯、微軟的蓋茨,臉書的扎克伯格。

    賈國龍

    在那個年代,上大學是每一個年青人最大的夢想,上了大學,意味著是國家干部,意味著鐵飯碗,很多人都無緣這一夢想,很多人都特別珍惜這一機會,但他居然毅然退學了。

    他從母親和姐姐那里分別借了3000多塊,干老本行,從石家莊進小商品,運回內蒙古,賺個差價,沒想到幾個月居然成了萬元戶。

    偶然有一次出去吃飯,看到餐館的生意特別火,靈機一動,自己的生意每次都要有一搭沒一搭的,不太穩定。

    但每個人每天都要一日三餐,是一個超級穩定的生意。

    干,立即就干,他立即用做生意掙來的錢,開了巴彥淖爾盟最豪的一家餐館!

    二、抓住風口,把餐館做到了北京

    做了兩年生意,他已經非常清楚一些做生意的基本套路了。

    1、他舍得請很有名的設計師、花大錢進行裝修,餐廳環境很好。

    2、引入當時人們沒見過的西餐,賣洋酒、雞尾酒。

    3、請大廚,把菜品做的遠超小縣城的水平!

    很快,通過餐飲創業,站上了那個年代餐飲供不應求的風口,他就在那個年代成了小土豪!

    賈國龍

    三、西貝莜面村,站穩北京城

    1999年,賈國龍來到了北京,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一個內蒙人卻做起海鮮,4個月下來,100多萬就打了水漂。

    他犯了所有做生意人的大忌:不熟不做!

    他立即把海鮮一鍋端掉,改為莜面村,專賣蒙古菜,這個他得心拿手,砍出了三板斧。

    首先,10萬塊請歌唱家德德瑪做代言人,先后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和北京電視臺投放廣告。

    其次,大都市,定位西北鄉土味,漲價!在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莜面,在北京賣18元。

    第三、專注于宴請,高價,給人高大尚的感覺!

    西貝莜面村

    差異化的鄉土風大受歡迎,成為北京的一抹亮色,西貝莜面村的日均流水如登臺階一樣從1萬元漲至5萬元。

    此后,公司一路順風順水,連續開了五十多家店。

    四、四次改名,背后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2009年,賈國龍上了一堂大師的課,開展了瘋狂的折騰之旅。

    他先花了20多萬,自學品牌定位理論,然后第一次花499萬元,對把西貝莜面村改名為西貝西北民間菜,然后改名西北西北菜,后改為西貝烹羊專家,2015年,他又花重金,把名字改回來了,依然叫”西貝莜面村”,而且這一次,又讓很多人驚掉了下把,專門請了一個咨詢公司,怕消費者不認識”莜”字,策劃了一個”I LOVE 莜”的品牌視覺系統,坊間有人笑著說,如果能認識 ” I LOVE”兩個英文的,沒幾個不認識”莜”字!

    行業內、外的人,都笑他太瘋癲!

    愛老虎油西貝

    但,賈國龍有他自己的理論!

    賈國龍這幾年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西貝品牌最根本性的問題,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是什么呢?那就是:我是誰?顧客為什么買我?

    1、品牌的本質是為了區分和不同

    要想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品牌為什么誕生。品牌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區分出不同,品牌起源就是英國農民為了區分自家的牛和別人家的,在牛屁股上烙上印記!

    品牌的本質就是要代表一個不同的分類,即品類。

    大家想吃漢堡,就想到了麥當勞,想喝咖啡,就想到了星巴克。漢堡和咖啡,就是非常有價值的品類。

    西貝一直想代表一個品類,先想代表莜面,后來想代表西北菜,4次改名,就是因為舉棋不定,不知道要代表那個品類,那個品類價值更大!

    莜面

    2、換4次招牌,最終為什么還是選擇代表莜面?

    2010年從西貝莜面村改為西貝西北民間菜,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的鄉野與草原。因為,他們認為在北京,西貝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在北京的成功起源于西北的民間風味的差異性。

    但做了一段時間,發現,當企業按照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鄉野與草原的時候,會受到很多的制約,比如一個辣椒,四川的辣椒特別好,但為了達到90%就要用西北的辣椒,這樣成本很高,而且很多菜的味道不正宗了。

    西貝西北菜

    再次改名西貝西北菜,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谷雜糧。把90%的說法給拿掉,那”民間”為什么也拿掉呢?在那時候的判斷是說,中國的菜系是按區域劃分的,民間菜這樣一個說法不符合大家分類的習慣。做了一段時間以后問題又來了,因為西北菜涵蓋的范圍太大了,團隊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失去了焦點,大盤雞、肉夾饃、涼皮等等都是極其經典的西北菜,到底要不要上菜單,這個事情就變得極其麻煩。

    后來又改為西貝烹羊專家,西貝發現,很多人到西貝是吃羊肉的,而中國還沒有一個以羊肉來安身立命的連鎖餐飲品牌。西貝在羊肉的原料和加工上都有非常好的優勢。但最核心的問題在于,西貝的店面也好,西貝的產品線也好,西貝的各方面也好,其實不是烹羊專家,要做烹羊專家就要做一個非常大的調整。而羊肉價格的不斷上漲,也必然會導致客單價不斷走高,那么一個大眾的生意就很可能會變為小眾的生意。所以,這個方案很快被否定了。

    最后,在反復爭論中,西北又改回了西貝莜面村,這個時候,西貝光改名字,請咨詢公司,請專家問診,已經累計花了6000多萬!

    西貝莜面村

    為什么最終又回到西貝莜面村呢?對于西貝來講,莜面代表了一種獨特性,代表了健康的屬性,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從莜面的獨特性、健康性、開創性出發,最終又回到了西貝莜面村。

    雖然又改回西貝莜面村,行業內、行業外一直還有很大的分歧,是非對錯,還有待時間的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西貝在這幾年的折騰中,聲名鵲起,如日中天,開了近200家店。

    西貝對整個餐飲行業做了一次品牌啟蒙運動:

    1、 開餐廳創業,首先要選擇一個好的品類;

    2、 給餐廳要起一個好名字,最好不要花6000萬去教育消費者認識一個”莜”字。

    3、 用自己的品牌名,去代表一個品類。

    如果能在消費者心智中代表一個有價值的品類,你就成功了。

    如果覺的本篇文章足夠好,請關注今日頭條號”餐飲品牌智庫”,并轉發本文,謝謝!

    原創文章,作者:餐創學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46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0日 18:10
    下一篇 2020年8月30日 18: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