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無冕財經 莊禾晴@廣州
連續虧損、短暫盈利,海底撈如何將U鼎冒菜送上資本市場?上市后即遭遇擴張難題,U鼎冒菜的經營狀況到底如何?
作為冒菜第一股率先登陸資本市場,面對的卻盡是尷尬。“沒有海底撈做背書,U鼎是個啥?”一位餐飲行業觀察人士如此評價。
4月18日,北京優鼎優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U鼎冒菜)在新三板正式掛牌,其業績也袒露人前, 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到8月,U鼎冒菜的凈利潤分別為-305萬元、-358萬元、31萬元。
▲海底撈被指借U鼎冒菜 “曲線上市”。
有網友戲稱,兩年虧600多萬元,第三年利潤31萬元,還不如一間餐飲小店一年的利潤。按照U鼎冒菜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的規劃,打算在2年之內將門店擴張至120家,不過事實卻是半年多過去了,其凈增門店數僅2家。
作為特色并不鮮明的風味小吃,U鼎冒菜是如何被海底撈推向資本市場的?上市后的海底撈為何這么快就遭遇擴張危機?
密集的股權變更
在被推向資本市場之前,U鼎冒菜經歷2次股權轉讓和3次增資。
2012年7月,茍軼群、楊利娟、袁華強出資成立了U鼎冒菜。三人均有著海底撈基因,曾分別在海底撈任職首席財務官、總經理和董事。
三人在冒菜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并未取得很大突破,使得公司兩年連續虧損了600多萬元,但他們已無力追加投入。于是,他們想引進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拯救公司。
2014年8月,施永宏及妻子李海燕共同投資了U鼎冒菜,投資后合計持有63.8%的股份,成為U鼎冒菜的實際控制人,這是公司的第一次增資。隨后,施永宏夫婦迅速將海底撈資源注入U鼎冒菜,將張碩軼和周亞鋼引入U鼎冒菜管理層。
▲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
U鼎冒菜從此靠上了海底撈這棵“大樹”。
除了接管U鼎冒菜,海底撈還為其代墊商品采購款和支付工資,2014年到2016年1-8月,海底撈共為U鼎冒菜代墊了近6000萬元的款項。一名餐飲行業從業者表示:“要是沒有海底撈,估計在市場連續虧損早就掛了,不融資賺錢,靠門店估計是收不回成本了。”
隨后,U鼎冒菜的經營狀況不斷好轉,并于2016年實現盈利。此時,U鼎冒菜開始為掛牌新三板做準備。
把U鼎冒菜直接推向資本市場的是珠海高瓴天成股權投資基金。為引入高瓴天成,U鼎冒菜將原股東由直接持股調整通過合伙企業平臺間接持股,海底撈的一票股東們退居幕后。
2016年6月,海底撈股東以每1元出資作價將持有的U鼎冒菜全部股權轉讓給北京靜海優鼎創業咨詢中心,公司實際控制人再次變更。
同年7月,U鼎冒菜獲得高瓴天成9608萬元增資。
目前靜海優鼎持有U鼎冒菜45.9%的股權,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高瓴天成持有44.1%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優鼎壹號持有10%股權,為第三大股東。作為第一、三大股東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張碩軼為目前U鼎冒菜的實際控制人,其2008年起就職于海底撈,2015年起在優鼎優擔任執行董事、總經理。
▲U鼎冒菜的股權結構,圖片來自新財富。
沉寂了9個月的U鼎冒菜,在2017年4月18日敲響上市鐘。
擴張計劃停滯
按照U鼎冒菜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的規劃,打算在2年之內將門店擴張至120家,門店布局以華北為核心,擴張至一二線城市。而其APP上規劃“有海底撈的國內城市就有U鼎”。
不過事實是,截至2016年8月,U鼎冒菜就已擁有門店42家,如今半年多過去,凈增門店數僅2家,與其擴張計劃相距較遠。
U鼎冒菜的擴張計劃,在北京以外的地區卡住了。
據U鼎冒菜公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1-8月其在北京地區門店的凈利潤超過100萬元,但在北京以外的地區門店卻虧損近70萬元。
由此可見,U鼎冒菜在其他區域擴張的步伐邁得并不容易。據其在說明書中的解釋,U鼎冒菜在北京以外區域處于虧損狀態的原因,是由于門店數量較少,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的培育。而這和其解釋前兩年的虧損狀態的理由出奇類似:“因為門店數量增加和運營成本提高,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U鼎冒菜門店內裝飾富有特色。
U鼎冒菜的運營成本主要是在人工成本上,其在說明書中還提示過“人工成本上升的風險”。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8月,公司的營業成本中,人工支出合計占公司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5.75%、29.49%、26.76%。重慶九鍋一堂聯合創始人周建軍說:“一般來說人工支出肯定要低于20%,而優秀的餐飲企業通常控制在15%以內。”
截止2016年10月31日,U鼎冒菜及其分子公司共有員工322人,其2016年1-8月的人工支出合計有1755萬,甚至遠超過其租賃費1021萬。面對如此高占比的人工支出,周建軍認為只有一個原因:營業額太低。
U鼎冒菜目前的收入占比中,外賣比例大概占到了一半,已成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從2014年到2016年1-8月,U鼎冒菜堂食比例逐年下降,對應營收占比從80.83%降至38.07%,外送營收比例則從19.17%增至61.93%。
雖然外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銷售成本,但周建軍卻認為:“外賣量高不一定能減少成本,因為外賣的流量是需要成本的。”
在高企的擴張成本下,U鼎冒菜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只凈增加兩家門店,這一數字并不讓人意外,其“有海底撈的國內城市就有U鼎”的豪言似乎更不容易實現。
海底撈的股東已退居幕后,但仍以合伙企業的身份站在U鼎冒菜背后。靠著海底撈這棵大樹,U鼎冒菜的“擴張夢”未來能實現嗎?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