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改變品牌命運的學習平臺
◢租房篇
策略1:錯峰式
出行要錯開高峰期,租房要錯開高價區。選址決定一半以上的客流,所以一味的求便宜并非好辦法。
在餐飲老板內參的活動上,一位老板曾分享過自己的嘗試:他就把店開在了白領密集的非鬧區鋪面,這樣租金就大幅度下降。通過線上建立社群等組織,線下采取吃辣大賽、扳手腕大賽等手段,進行了有效的導流。
策略2:寄生式
與其獨力難撐,不如暫且寄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驚掉人下巴的案例:一位80后老板,愣是把自己的小龍蝦館開到了一家面館里,白天面館營業,晚上蝦店開張。
這玩法,讓其節省了選址和裝修的時間,也降低了租金成本,更享受到了面館原有客流的輻射。這種看似摳門的舉措,并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形象,其已獲得風投的青睞,第二家店面也開業在即。
策略3:上門式
沒錢守株待兔,那就主動上門。外賣并不是一門新生意,不過隨著外賣平臺的崛起和第三方快遞的普及,外賣生意的門檻在降低。在上海、杭州等地,有不少年輕的吃貨們已經以私廚的形式做外賣,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裝修篇
策略1:限額法
店面可以轉租,員工可以遣散,唯有裝修是徹底的沉沒成本。而且裝修是個無底洞,不見完美,只有窟窿。
一個百平店面,投入200萬能用得完,投入20萬也能打的住,其實投入2萬元也同樣能搞得定。裝修限額,反而能快速讓你進入靈感爆棚狀態,這就只能看個人的頭腦與裝修時的創意了,有些時候,“玩”好了,毛坯房也是特色。
策略2:噱頭法
巨額投入可能打水漂,輕巧創意反成萬人迷。還記得鄭州那家“刷臉吃飯”的餐廳嗎?搞得人盡皆知,無非就是搞了臺沒啥技術含量的偽神器。
如果科技線路走不通,就走藝術線路,找本地青年藝術屌絲,一塊動手做些價廉又裝逼的玩意,也是一條路。
策略3:舊貨法
很多新手,一開業就抱著萬象更新的思路,要所有的東西都用全新的,其實這不僅浪費錢,也會影響到客戶的認知。搞點舊貨,有時反而能偽裝出一些底蘊,呈現出一種品味來,如今各種各樣的主題餐廳就是明證,而58、趕集、舊貨市場都提供了無限淘寶的可能。
◢人力篇
策略1:砍菜單
很多新手開店,恨不得提供上百道菜品,甚至米線都搞10種,這實在是一個大大的誤區。
現在巴奴毛肚火鍋等規模企業都已經啟動了精簡菜單,把產品從100多種砍到了30多種,因為這樣能減少采購、倉存、后廚加工的復雜度,自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策略2:用兼職
除了主廚,例如小工和服務員其實都可以用兼職,這樣能有效降低固定用工帶來的成本壓力。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巨頭很早就把聘用兼職員工當成重要人力策略。
策略3:玩自助
內事問度娘。很多原本需要的服務,現在只要自己肯鉆研,肯動手就自助解決。
一些特色菜本就應該是自己琢磨出來的,而有了互聯網的幫助,也就有了更好的研制途徑。
研發都能自助的年代,營銷更是不在話下: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都給你提供了免費高效的通道,而考驗你的就是創意和勇氣罷了。。
◢總結篇
如果說,在以往“輕”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今天“輕”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智慧的策略。
你不必一創業就被套上傳統公司的沉重枷鎖,可以拋去面子上的種種繁文縟節,而專注于最核心的產品研發和營銷策略,市場真正考驗你的是商業思維,行動能力以及你的視野和格局。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