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小企業都殺進餐飲市場,一大波餐飲品牌扎堆出現的同時,大批品牌悄然消失。2016年,餐飲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大洗牌,只有不斷創新的優質品牌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逆勢而上。
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餐飲業只有兩種形態:第一,是以外賣為核心的產品模式;第二,是以社交為核心,創造不同場景與體驗的餐廳模式。無論是哪種形態,都需要“獨一無二”的產品與體驗。然而,并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夠做到。
那么,在2016年的開始,哪些品牌關注度最高?哪些品牌能夠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榜單意義:鼓勵品牌推陳出新,監測品牌發展軌跡,預測零售行業演變新趨勢。
研究方法:選取贏商網品牌數據庫近34 000家餐飲品牌瀏覽數據,以及353 600條網絡品牌熱詞搜索記錄,根據品牌瀏覽數據和搜索次數進行綜合排名。品牌排名越靠前,則品牌熱度越高,越受購物中心關注。(* 數據采集于2016年1月1日-3月29日)
贏商網大數據中心與漢博商業研究院聯合發布
1季度最受關注餐飲品牌TOP50
上榜品牌中,中式正餐、休閑餐飲、火鍋位列三甲,合計占比60%;自2013年后創立新興品牌占比48%;其中,國內新興品牌21個,占比87.5%。2014和2015年創立的新興品牌上榜率最高,占比達32%。 新創副線品牌中外婆家旗下【爐魚時尚主題餐廳】、【鍋殿】及海底撈旗下【U鼎冒菜】上榜,實力強勁,逐漸滲透非主牌市場空間。 主打性價比、融合創新的地域特色、品質化的中式正餐表現依然搶眼,預計此類餐飲將獲持續關注且市場走勢熱潮持續,此類新創品牌依然維持較快速度出新。 日韓料理、東南亞餐飲新創品牌層出,傳統品牌地位依然穩固,且微型化、主題化趨勢明顯。 休閑餐飲以創新創意類的飲品甜點表現搶眼,新創品牌以個性化、文藝化為核心出發點。 中式簡餐:嫁接整合互聯網、微信圈、名人效應、粉絲團等多種資源,商業模式新穎,可復制性強,盈利性較好,待時機成熟可迅速拓展,可作為品牌孵化重點業態之一。 主題餐廳持續分化、細化,年齡、藝術、愛好、運動等興趣化、小眾化、社群化不斷出現,未來的主題餐廳可望出現更多類型化的餐廳;燒烤、火鍋類同樣以類型化為主,強調個性與品類的獨家所有。
注:本榜單中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上榜的15個中式餐飲品牌中,江浙菜、川菜為主,其他菜系仍然偏區域化。
新興品牌占比33%,與往期餐飲榜單相比有所下降,當前大量成熟品牌也正在不斷變革與創新。
中式正餐人均消費價格集中在60元以上。消費者偏年輕化,近兩年出現的品牌比較側重環境氛圍營造、產品運營模式的創新上,例如【太二酸菜魚】的個性,【宴遇】的環境等。
品牌獨特亮點:
【祿鼎記】:打破川菜“老鍋底油”傳統,酸菜魚成為每桌必點。
【鍋殿】:作為外婆家旗下的副牌,承載了杭幫菜的氣,并且在全國乃至全球,搜羅各式鍋具以及鍋美食。
注:本榜單中帶 *年份為品牌進入中國內地時間,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上榜的8個休閑餐飲品牌中,飲品甜點最受關注,占比達62.5%,人均消費主要在20-30元;
上榜休閑餐飲中,以新興品牌為主,其中7個品牌為2013-2015年新創立或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新興品牌多以健康食材和體驗式營銷吸引客戶,例如2013年在北京創立的【原麥山丘】,其研發的歐式軟面包月流水已達其他烘焙品牌的3-4倍;
2014年首次登陸中國市場的意大利傳統咖啡品牌——CaffePascucci(帕斯庫奇咖啡),以其百年經典品質和親民的價格獲得較高關注度。
注:本榜單中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火鍋上榜7個,整體排名較為靠前,關注度較高;
口味上,受關注度較高的主要為川渝類火鍋;
上榜火鍋品牌以主題型為主,注重裝修風格的特色化,例如【越光寶盒·火鍋小咖】品牌為“穿越”主題、麻辣小屋為藝術主題、麻辣船長為藍色海洋主題、【A ZA A ZA回轉自助火鍋】為地鐵風格的愛情主題;
各品牌已開店城市較少,可拓展空間較大。
注:本榜單中帶 *年份為品牌進入中國內地時間,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成熟品牌占主導地位,且全部為韓國料理,人均消費較低,在60元以內;
除了【土大力】為國外品牌外,另外5席均為國內品牌;其中北京中天火爐火餐飲有限公司的【火爐火】排名第3,該餐飲集團主打韓式餐飲,重要在一二線城市拓展。
注:本榜單中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上榜的4席品牌中,人均消費較低,約15-50元,產品以面、米粉為主。客群廣泛,翻臺率高。
上榜4席品牌均為2013年后創立的新興品牌,前期多以周邊城市進行試點布局,嫁接互聯網或微信圈等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后期成熟后迅速向全國拓展。
品牌獨特亮點:
【遇見小面】:在2014年品牌元年,用30平米的小店找到了突破口,三好思想,好品質、好品味、好價格;萬科里店做到 33.8 次翻臺次數,綠茶、外婆家等翻臺率為 6-8 次。店均月流水 40 萬元。
【人人湘】:技術化取代人力,整個店里沒有一張紙,也沒有傳統飯店的收銀臺,直接用手機點餐、下單、支付;產品好吃,沖擊力強;有自媒體微信圈和微信群等與消費者建立緊密聯系。
【伏牛堂】:互聯網餐飲品牌;善于運用營銷推廣名人效應,粉絲團;以“霸蠻”為圖騰來吸引和感召一大群年輕人、“社群餐飲”等關鍵詞讓用戶在腦海中快速索引到伏牛堂。
注:本榜單中帶 *年份為品牌進入中國內地時間,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上榜的4席特色小吃品牌, 人均消費約35-70元,產品類型包括披薩、豆漿、燒餅、炸雞、冒菜。其中【桃園眷村】、【THANK U MOM】為創立于2014年的新興品牌;除【THANK U MOM】為韓國品牌外,其他均為國內品牌,且拓展勢頭均較為明顯。
特色小吃在拓展城市方面沒有較大限制,但仍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品牌獨特亮點:
【樂凱撒比薩】:以獨創“榴蓮披薩”為主打,成為深圳“十大招牌菜之一”。
【桃園眷村】:裝修風格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復古工業風;針對豆漿單品,推出“1”文化,1小時研磨,讓顧客在1小時內品嘗到,還可現場制作。
【THANK U MOM】:韓國正宗美食“無油炸雞”,據說每天只接100單,滿號停止銷售。
【U鼎冒菜】:海底撈旗下的子品牌,延續了優良的服務品質,深受白領、時尚達人的喜愛。
注:本榜單中帶有“NEW”標志代表該品牌為新興品牌(即2013年后創立/進入中國的品牌)
【胡桃里音樂酒館】:集合多種元素,酒吧、餐廳、混血;美食、美酒、音樂、藝術;超15小時的娛樂生活模式,成為比酒吧更具文化氛圍,提供高檔性價比酒水美食的一站式娛樂生活模式;匯集眾多原創歌手,舉辦讀書會及設計師展、主題派對等活動。
【天泰餐廳】:廚師均來自泰國,正宗口味;除了深受滬上外國朋友的青睞,更是迎來了越來越多的上海本地客。
未上榜品牌,除暫未達到我們的測評標準外,還可能存在如下原因:
①未在贏商網上傳品牌信息;②已在贏商網上傳品牌信息,但相關數據因久未更新而無法采用,或品牌聯系方式失效,我們無法核實。
點擊”閱讀原文“填寫品牌信息,即可進入“大數據排行榜”測評體系,并獲贈在【拓展中國】免費發布1次品牌拓展計劃
1、新興品牌占48%,2014和2015年創立的品牌上榜數量較多
TOP50中,新興品牌上榜24個,占比48%;其中,國內新興品牌21個,占比87.5%。2014和2015年創立的新興品牌上榜率最高,占比達32%。
2、休閑餐飲類新興品牌上榜率和受關注度最高
上榜的新興品牌共24個,占榜單48%;其中33%排名TOP20,受關注度較高。
從業態看,休閑餐飲占新興品牌主導地位,中式正餐、中式簡餐受關注度較為可觀。
3、中式簡餐和部分中式正餐更適合做品牌孵化
中式簡餐由于模式新穎,且可復制性較強,翻臺率極高,盈利可觀,可以作為品牌孵化重點細分業態打造。例如:伏牛堂、遇見小面、人人湘。
4、新創副線品牌逐漸滲透市場
以下主副線品牌中,副線品牌的定位與主牌有所區分,副線一般客群更加細分化,功能或場景更加主題化或更加便捷化,客單價與主牌也有所區別,不與主品牌直接競爭,但是能搶占更多市場空間,降低整體經營風險。
本榜單由贏商網大數據中心與漢博商業研究院聯合發布
怎樣把自己的餐飲店做成大品牌?
什么是品牌?這是—個困擾很多老板的問題,不信隨便找十個老板問一問,十有八、九的老板回答不了,很多老板連什么是品牌都沒搞清楚,又怎么去創品牌呢?我個人認為要創品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品牌,在百度上搜的關于品牌的解釋;品牌(Brand)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培育和創造品牌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自身有了創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繼而鞏固原有品牌資產,多層次、多角度、多領域地參與競爭。不知看完是清楚,還是更糊涂?也許北京清華大學閻旭臨教授說過的一段話能讓我們對品牌有一定的認識;他說:品牌是企業的靈魂,是產品的靈魂,它讓企業或產品有生命,沒有靈魂的企業是不長久的。正因為靈魂無法復制,所以品牌的使命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法復制。
為什么麥當勞,肯德基,能拿最好的鋪位?為什么去海底撈吃火鍋,永遠要排隊?為什么外婆家開到哪火到哪?為什么有的酒樓開張不過半年就關門?為什么辛苦創業幾十年,突然不知怎么做餐飲了?其實老板們都很清楚,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品牌的價值。今天,沒有品牌的企業將很難生存,沒有品牌,很難租到鋪位,即使租到,租金也比別人貴很多,沒有品牌,很難招到員工,沒有品牌,供應商都不敢供貨,更可怕的是:沒有品牌,消費者不敢進店消費。所以做餐飲,無論有多難,都必須創自己的品牌,當企業有品牌時,錢自然會追老板如何創一個品牌?閻教授說;人生就是一個困惑接著下一個困惑,做餐飲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創品牌,中國餐飲企業大多數發展的時間不是很長,很多企業都是靠小店起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后才逐漸發展壯大,創立時很多老板只是為了謀生,一不小心,做大了,才想起要有個品牌,當然未來的餐飲行業一定是有品牌才能生存,如何創品牌一定是許多老板的夢想。閻教授認為:
創品牌的第一步就是:找魂,為企業找魂,為產品找魂。所謂的定位理論其本質也就是找魂。那如何找魂?第1步;講法律,商標,知識產權,第2步;講道理;找到與品牌有內在的邏輯關系,第三步;講故事;講一個顧客認同,并津津樂道,愿意傳播的故事。在餐飲業有多少品牌都與故事緊密相連;從洋品牌;麥當勞,肯德基,到中國的全聚德,狗不理,都有—個流傳悠久的故事。
創品牌的第二步:聚焦,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說過:“逐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說同時追逐兩只兔子,連一只兔子也得不到,同時另一位思想家孟子也有一段著名言論:“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兩位著名思想家二千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為什么今天還有人不明白呢?值得深思。佛教主張“舍得”的道理也是聚焦的原理,佛家認為“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說白了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將得不到”。民間智慧的濃縮俗話其實早已將聚焦理論講明白了:“一腳難踏兩船”,“一心不能二用”,“一手捉不住兩條魚”……. 古人其實早就明白做事要聚焦的道理。
創品牌的第三步;堅持,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俗話都說羅馬不是—天建成的。創一個自己的餐飲品牌也不可能短期見效的,所以老板們要創品牌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任何一個偉大的品牌無不是經過長期堅持才有今天的成就,那些靠炒作,靠吹捧的所謂的品牌是無法長久的。
(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商業地產云智庫/贏商網/及網絡)
▲餐謀長聊餐飲 (AD:Canmouchang)
▲本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部分采編于各大媒體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及作者投稿,有些文章作者不 詳所以未注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END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