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餐廳老板用微信提升客流,驚動了《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

    一個改變品牌命運的學習平臺

    心動:轉發網頁點擊量超三萬

    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使得我們“70后一族”不得不拿起手機,加入移動互聯網。一開始,我簡單地認為,微信就是個社交平臺,平時發些生活的點滴內容,談談人生美事,曬曬家庭幸福時刻,我也偶爾跟風搶個紅包,幫朋友集贊……但是,隨著商業模式在微信中推廣,我發現在微信朋友圈里,有影響力、有視覺沖擊力、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都會被廣泛關注、點贊、轉發。

    有一次,我設計一個宣傳餐廳菜品的網頁在微信轉發,沒想到其點擊量31757人次,轉發367人,所產生的影響及商業價值讓我震驚,于是我請專業的微信營銷策略團隊做方案,走上了真正的微營銷模式,也就開始了微店經營,顧客們可以通過線上訂單,線下體驗消費。這樣推廣,我的本意是向更多的“80后”、“90后”傳遞傳統餐飲文化,影響他們喜歡、關注、傳承泉州菜。

    行動:食客成為微信好友

    因為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我的微信用戶很大部分成了我的忠實食客。我現在有近千的好友,微信朋友圈里都是老客戶、老朋友,雖然數量不是太驚人,但也囊括了很大部分的目標客戶群。可能經常曬這些內容,我的微友們受我影響比較大,想吃什么老泉州菜,或吃到什么好的泉州菜,都會和我分享,因為他們都知道我是“泉州菜控”。

    快到飯點時,想要到我餐廳吃飯的“微友”就會直接找我預訂,“600元餐標,菜單你來安排”、“還是上次那幾個招牌菜”、“晚上有比較重要的客人,你幫我打包好,下班幫我送來”……時間長了,顧客吃飯的規律就出來了,有的是長期訂餐的,有的是固定點來的,分中午常來的和晚上常來的……

    朋友經常幫我轉發微信,有時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及北京外地的朋友來也常到店里品泉州菜,而他回去幫我在朋友圈分享,影響力也是蠻大的,他說,福建吃在泉州,而我的餐廳有文化有故事接地氣,與民俗、歷史相互映襯,轉發他對我的評價對我是非常大的鼓勵。還有陳家平先生介紹了鳳凰衛視中文臺臺長王紀言與我認識,他說,到一個地方就要有地方的味道,他說來我這原住民的餐廳,才“對味,舒服,有真感情”,這樣的評價,在微信轉發也是有極大影響力的。我們好不好,由行家來評論,更具說服力。

    感悟:線上營銷剛剛起步

    雖然不是文人,但熱愛美食的我,喜歡挖掘和評論有關美食的任何東西。每一道素菜的食材來源、營養元素、背后的故事,我都喜歡用較為哲理或唯美的文字,加上靚圖來詮釋,讓大家看到極簡美學的真味狀態。當然,很多外地的朋友通過微信找到我,還不只是因為我的老泉州菜,更是因為通過朋友的推薦,他們知道我也是泉州的“野導游”……就這樣,有了微信朋友圈的傳播,凡事都是良性循環的,他們體驗好了,通過朋友圈,又幫我帶來了更多的朋友。這一切,都是他們真真實實的感受,不是靠個人宣傳的效果。

    目前來說,傳統餐飲的線上營銷還處在起步階段。我的微店開張快一年了,訂單統計起來也就大幾百單。相比傳統的實體店經營模式,目前微店的主要作用還是在宣傳。但隨著支付和收款功能的完善,通過公眾號完成交易已經成為可能,既快捷又便利。我想,配送半成品或成品在傳統餐飲很難實現,量不大而且配送成本高;但如果換成快速餐飲模式,或線上優惠折扣活動及訂桌、尋找味道去處等用途,微信營銷應該會起更大的作用。

    我想,這其實才是“o2o”,無論是線上的形象,還是線下的營銷人,都是有血有肉。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概念。

    ▲餐謀長聊餐飲

    ▲本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部分采編于各大媒體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及作者投稿,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所以未注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來源:東南早報,由趙俊亦整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長按二維碼點選 (識別圖中二維碼)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93.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月16日 23:48
    下一篇 2016年1月17日 07: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