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1025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餐廳
▼
△
刀叉、勺子、燈具、杯子,Food Ink中的一切餐具和裝飾都使用陶瓷和木頭等對食物安全的材料,通過3D打印而成。
Food Ink餐廳由一群建筑師、藝術家、主廚、設計師和工程師創立,是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餐廳。
在制作菜品時,餐廳采用荷蘭原裝制造的3D打印機,把豆泥、巧克力、起司以及面團作為食物的原料,攪成糊狀后,用擠壓機在盤子上制成各種各樣立體的形態——如同建造雕塑一般。
機械做餐十分快捷,“打印”甜點只需要2到3分鐘的時間,更復雜一些的可能要花5分鐘左右。
餐廳的理念是,“將3D打印等高科技帶入日常生活,營造最直接的體驗和享受”,希望探討如何用高新技術引領餐飲業未來,包括改變食物、營養和健康理念,甚至改善我們的飲食生活和文化習慣。
一些被選中的嘉賓受到邀請,來到餐廳體驗并品嘗了七道菜品,食材包括橄欖,明蝦,魚子醬,牛肉,洋蔥,海藻,泡菜,面包,蔬菜和巧克力醬等。菜單在官網上披露以后,人們紛紛一探3D菜品的獨到之處。
哇!3D打印出來的食物顏值好高
▼
△
Air Caviar,將橄欖制成魚子醬狀,顆顆飽滿,充滿食欲。
△
Fish and Chips,薄薄的海藻脆餅上,是用泡菜沙拉醬繪制的電路圖案,口感奇妙。
△
Caesar’s Flower of Life,把調味過的面包用3D打印成鮮花的形狀,配上花瓣和蔬菜,畫面漂亮。
△
Mystic Prawns,正方形框由洋蔥和土豆泥打印而成,配料豐富,有明蝦、紅辣椒蛋黃醬、橄欖油魚子醬,香味十足。
△
Steak Tartris,3D打印出的拱廊模具中,盛有牛肉醬、腌制洋蔥和土豆泥,配上多種蔬菜。
△
3D Boscana,3D打印成漩渦狀的巧克力醬是主角,配上牛奶冰淇淋,荷蘭巧克力葉,和榛子所制的西班牙傳統甜點Polvoron,以這道甜點收尾再好不過。
菜品的細節當然是最高機密
▼
這些菜品的制作原理是這樣的:
要“打印”食物,首先要把可食用的配料制成糊狀,填充進類似針管的容器中。這種容器被稱為擠壓機,像墨盒一樣,塞進3D打印機中,可沿著一定的軌跡運動。
而之后的過程就很簡單了,在三維空間中,機器高速重復動作,上千層極為細薄的糊狀的“墨”融合在一起,從而組建成一個固體,每一層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水平的橫截面。
△
餐廳的創始人說,“從塑形的美學來看,機器肢的控制比人手來得精確得多。”
據悉,Food Ink籌備開設的新店中,菜單中的菜品不斷創新,擴充到了九道。
關于菜品的細節如今當然是最高機密,但是餐廳透露,出于色澤、口感和衛生的考慮,豬肉非常難以被“打印”,可能不會出現在菜單之中。
△
同時,新店中的所有家具也將延續傳統,全部通過3D打印制作。
為了增強飲食體驗的未來感,食客還將戴上AR耳機,聆聽由人工智能電腦所創作的音樂。
“藝術、音樂、詩歌、哲學、文化習俗……沒有這些載體,科技就什么都不是。”正如創始人所言,他們的初衷是挖掘用餐文化和科技發展之間的重合面,給食客創造機會去體驗屬于未來的味道。
△
食客自己動手打印食物并品嘗,樂趣大增。
打著未來旗號的3D餐廳的確吸引人,但每一頓晚餐也價值不菲,將花費客人250美金。有一些評論家持質疑的態度,誰會花250美元用塑料餐具去吃裝在盤子里搗成糊狀的食物?
對此,餐廳回應道,“我們運用現下流行的3D打印與AR技術,讓食物有趣好玩,竭盡心力創造精致且交互的用餐體驗。人們常把科技比做魔法,我們在做的,就是把在這里的每一分鐘都變得使人著魔。”
△
這家餐廳的理念就是讓食物變得有趣好玩
在未來,餐廳希望把足跡踏遍世界,不止是倫敦,他們會去到迪拜、首爾、羅馬、巴黎、柏林甚至更多的國家和城市。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在中國也可以吃到被打印出來的美食。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企業如何避免“成熟死”|外賣“野蠻人”入侵
南北派餐飲PK|月入52萬到0元轉讓|老板累成狗
起死回生的復盤術|高翻臺率|開店“掃雷”日記
700億咖啡市場|711的營銷真經|肯德基沒人要
來源:iWeekly周末畫報
統籌:張琳絹|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