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58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案例
在中國的飲食界,有兩個民間巨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北蘭州 南沙縣”。
本人是南方人,對沙縣小吃很熟悉,有一次在樓下沙縣小吃吃飯,和老板聊了兩句,老板抱怨眾口難調,滿足了大多數人的需求,賺的反而更少了!
對于服務創業者來說,可能是職業條件反射,特別關注了這家沙縣小吃的“利潤”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案例分析,希望通過這個案例給創業者們啟發。
增加一個瓦罐湯引發的困惑
沙縣小吃的重要菜品之一就是燉罐。燉罐的種類很多,有花旗烏雞、玉竹排骨、黨參肉鴿、陳皮老鴨、蓮子豬肚、參須豬心、天麻豬腦等,相對來說蓮子豬肚和玉竹排骨比較受歡迎,因為價格便宜,大約5元一份,其他高則8元、10元。
起初老板是每種都有準備,蓮子豬肚和玉竹排骨比例較大。后來他說好多客人進來大多先詢問玉竹排骨,生意好的情況下,玉竹排骨一下子就沒了,導致后來進來的客人10個有7個問玉竹排骨的時候都“缺貨”,老板覺得這樣的客戶體驗不好,又想到既然大家都愛,為何不迎合大家的口味,于是乎老板加大了玉竹排骨的比例。
但是萬萬沒想到,過了半個月,老板一算賬,發現賺到的錢沒有以前多,這讓他很驚訝,期間也就改變了玉竹排骨比例這個舉措,其他都沒變,而且還是迎合了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對菜品也很滿意,這種現象似乎不符合經濟學的規律。
為什么?因為“走量”不等于盈利!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大概有兩個問題(以下拿玉竹排骨和花旗烏雞為例):
1、菜品利潤不同,導致高價菜價值縮水!
售價越高,利潤就越高。玉竹排骨一份5元,花旗烏雞一份8元,利潤姑且算50%,這樣答案很明了,玉竹排骨利潤2.5元,花旗烏雞利潤4元。
在第一點分析過不同菜品的利潤,結合這一點,原來的客人點單比例(玉竹排骨和花旗烏雞)是6:4,比例接近是因為很多客人發現沒有玉竹排骨之后改點花旗烏雞。
這樣一來同樣10個客人,6個點玉竹排骨+4個點花旗烏雞,總利潤是(6*5+4*8)*50%=31元。而現在老板為了滿足大眾口味,加大了玉竹排骨的比例,這樣貨源充足,導致大家都點玉竹排骨,一下子比例就從6:4變成了9:1,這樣一來,總利潤是(9*5+1*8)*50%=26.5元。
數據化之后就很明顯,31>26.5,10個人的差價是4.5元,那么如果早中晚一天光顧的客人有100個,那每天的利潤差就是(31-26.5)*10=45元,一個月就是45*30=1350元。少賺1350元,對一個小吃店來說,這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2、競爭,產生浪費!
第二點說明了兩道菜品之間可見的利潤差,但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在加大了玉竹排骨的比例后花旗烏雞的比例自然下降。這里有一個是錯誤概念,比例下降不代表數量下降,原來準備6份玉竹排骨4份花旗烏雞,比例是玉竹排骨60%,花旗烏雞是40%,現在把玉竹排骨數量加了一倍,這樣玉竹排骨的比例是(6+6)/(6+6+4)=75%,花旗烏雞則由原來的40%降到了25%,可是花旗烏雞同樣是4份,數量沒變。
在貨量充足的情況下,大家都點了玉竹排骨,玉竹排骨數量一多會產生產能過剩的問題,而食物又不像其他商品,可以一放好幾個月,一兩天賣不出去就得倒了。
老板為了好的客戶體驗,加大了玉竹排骨的數量,有時候特殊原因(天氣、節假日等)玉竹排骨都剩余,更何況是花旗烏雞,次日又有補量,導致些許花旗烏雞過期作廢。這些過期食物利潤不說,成本就搭進去,一個月下來浪費的金額也挺可觀。
我將分析告訴老板,簡單的數字給他一瞧,他明白過來,雖然不是很愿意,但他還是改回了原來的比例和量。
通過這個案例,希望創業者能從中看出些道道,客戶雖然是上帝,但是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目標做出一些決策上的判斷。客戶是上帝,但是上帝不代表一切。
來源:創說家
編輯:內參小根君
湯志軍
尚客餐飲 · 尚客牛排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加內參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