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前部分是我們失控俱樂部的會員孫總的深切感悟。后部分是行者奕宏對之的思考!
2015,外賣O2O廝殺愈演愈烈。
平臺類O2O上,盡管美團和餓了么暫時占有優勢,但后面緊跟著淘點點、百度外賣、零號線,誰也不敢說自己站穩了腳跟。另一方面,在平臺之外,也開始涌現出針對某一品類的垂直餐飲O2O品牌,這不僅因為平臺不是只關乎錢和流量,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制約外賣O2O發展的兩大問題——食品安全和物流,單靠平臺類O2O根本無法解決。
近期正籌備上線的隱食紀,便試圖通過“輕垂直“的方式,針對中高端白領這一細分市場,來滿足其集約化需求。到底隱食紀跟現有的外賣O2O模式不同在哪里?其“輕垂直“的”輕“體現在哪里?”重“又布局在何處?
一、 食品安全和配送速度——外賣O2O天然的痛
從成本和定價的差價來說,餐飲一直被認為是高毛利行業,然而事實上,其本身卻面臨著諸多局限。比如用餐時間集中,一直是讓商家頭痛的問題,即使那些知名餐飲連鎖品牌,也經常是用餐時段門口排滿了長隊,而閑暇時段卻是門可羅雀。
商家如果為了滿足用戶部分時段的需求,而擴大場地、增加廚師,無疑就把這部分新增的房租水電和人員工資,分攤到飯點時段銷售。而在餐飲競爭激烈的今天,盲目提價無疑會影響客流增加。
外賣平臺的興起,似乎讓商家看到了一絲曙光,希冀通過額外增加的訂單來分攤擴張成本。然而事實卻是:對于優質餐館來說,就餐高峰時僅堂食客戶都忙不過來,而那些能配合外賣O2O的餐館,往往是平時品質一般、訂單不足的店面。這些店面在口味和食品衛生上有所不足,常常影響用戶體驗。
不僅如此,由于飯點聚集客觀原因,決定了外賣O2O面臨“訂單集中與產能有限”這一天然矛盾,外賣O2O平臺盡管在一開始能為餐館帶來了更多的訂單和額外收入,一旦用戶普及、訂單集中時,簡單的信息匹配和聯接,不僅不能把控食品質量,而且會影響訂餐響應速度,結果就是漫長的送餐時間和“黑暗料理”的出現。
二、 A和N的匹配重組——目前外賣O2O的四種模式
你以為你以為的痛就真的是痛嗎?!
事實上,辦法永遠比問題多。綜觀目前業已上線的外賣O2O項目,其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類淘寶模式:N店+N點
以“美團”和“餓了么”為代表,一頭聯接商家,一頭聯接用戶,提供訂單撮合和訂單分發,餐品制作和配送由商家自行完成。
這種所謂的“平臺”模式先期往往依靠優惠補貼,迅速圈住用戶數,掌握流量,但這種模式一方面把全程服務配送問題轉嫁到商家身上,另一方面對消費者有限承諾,不能保證食品安全和送達時間。
2、類京東模式:N點對N點
以零號線和到家美食會為代表,自建物流和配送團隊,每單收取配送費用。用戶在網站下單后,先去店家取餐,再送達用戶手中。
這種類似于京東模式,雖然能夠幫商家解決配送問題,但對用戶來說,從取餐再送餐的過程卻延長了配送線路,增加用戶等待時間,影響用戶體驗。而先期看似幫助商家解決了配送問題,但考慮到從取餐到送餐的時間和路程,其配送能力更適用于全天20單至30單的客單價較高的商家,而大量的寫字樓白領用餐需要則較難滿足。
3、體驗店模式:A店對N點
即走重度垂直路線,設立一部分體驗店,采用一拖五模式設立配送點,除配送自有品牌及關聯產品外,日后也將配送第三方產品(主要是品牌餐飲企業),主要針對CBD區域。
這種模式通過控制供應鏈,可以部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但仍未解決配送問題,尤其是大量訂單在集中時段涌現。有限的店堂面積,高峰時段的擁擠,無法完成大批訂單的分裝分揀過程,而且這類模式前期線下配送點的布局,需要一個較大的投資和較慢的增長過程。
4、細分市場模式:N店對A點
以美餐網為代表,從細分市場入手,只針對企業訂餐,最終面向企業消費市場的吃喝玩樂綜合服務平臺。
團體訂餐可一次性送達,這種模式配送壓力相對較小,但從根本上來說,吃喝和玩樂完全是兩種不同需求,很難保證順利實現延展。
三、 輕垂直——隱食紀“輕”在哪里?垂直的“重”又在何處?
隱食紀的模式綜合了“體驗店模式”和“細分市場模式”的特點,重新梳理用戶需求,在突出自身優勢和資源,進行了不少改良。
從產品構成來看,隱食紀更像一個綜合的外賣o2o服務品牌,主要包含自有品牌(以蔡幸福,糊口飯吃代表中式快餐)和孵化品牌(沙拉日記、佳小叔等中西式小吃)兩個部分。隱食紀為孵化品牌提供原料采購、中央廚房、訂單處理、外賣產品設計、團隊運營、配送服務等全方位服務,根據數據分折系統,采取以銷定產,每日限量供應,更容易從供應鏈上保證食品安全。
在配送上,隱食紀自建物流體系,餐品直接從中央廚房送達到用戶手中,在最大限度縮短用戶等待時間的同時,也避免自建配送點的投入大、擴展慢等問題。
如果說美餐網將客戶按照“團體”和“個人”這一物理標準進行劃分,隱食紀則從收入水平、飲食習慣等社會屬性入手,將中高端白領設定為自己的目標人群,同時兼顧“團體”和“個人”兩塊市場。
不難看出,隱食紀“重”在控制供應鏈(保證食品安全),“輕”在從中央廚房直達客戶手中(快速解決物流),而在目標市場選擇上,則從窄眾做起,力爭把個人和團體訂單都覆蓋到。
四、 C端思維——從把窄眾做深,用有限全品類滿足目標用戶多樣化需求
不論是流量、平臺、還是跨界、迭代、大數據,這些互聯網思維的關鍵詞都離不開一個基本的概念:用戶(C端)思維。而外賣O2O,無論采取哪種模式,無非是要解決用戶兩個核心問題:“吃什么”,“什么時間能吃上”。
“吃什么”?選擇太多等于沒選擇。當用戶打開外賣網站時,面對林林總總的外賣商家、種類繁多的餐品飲料,往往會應接不暇,可考慮到配送時間以及餐廳的生產能力,可供選擇的外賣品種其實十分有限。
作為隱食紀旗下的自有中式快餐品牌,蔡幸福身上頂著諸多“光環“——青奧會團餐供應商、集體用餐配送資質許可,百家名企餐飲配套合作定制……從一開始其每份20—30元的定價,就決定其目標市場主要針對中高端白領市場。
雖然是做團餐起家,但根椐長年的數據分折和深入研究,蔡幸福早已把市場開發重點從團餐市場放至散單大眾市場,短短三個月,一家分點廚房,每天中午的點單量就達到1000單左右,而且全部在一小時內配送出餐,并承諾39分鐘送達客戶手中。
憑借蔡幸福積累下的第一批種子用戶,隱食紀在選取孵化品牌的時候,不僅注意選取跟其目標市場和品牌調性相一致的高品質餐飲品牌,也自覺按照中式快餐、中式小吃、西式餐飲、果品飲料等維度進行挑選,爭取實現外賣品類的全覆蓋。
用有限品牌覆蓋外賣用戶的全品類需求,隱食紀不僅節省了用戶選擇的成本, 也最大限度匹配了其多樣化需求。而作為長年僅專注于外賣品牌產品研發,隱食紀在耕耘個人市場的同時,自然不會放棄其本來在團餐市場上的優勢,真正實現從窄眾入手,把目標市場做深、做透。
行者奕宏對上文的思考:
我問了很多人,你為什么要做餐飲?
答案有:
1、民以食為天,人總要吃飯,所以這個生意永遠不會過時;
2、我認為餐飲外賣是趨勢,黃太吉辣么牛逼,我要向他學習,我要做另一個黃太吉;
3、我原來那個生意應收賬款太差,餐飲業現金流好。
這些答案看上去都有道理,但是都不應該是你進入餐飲行業的理由,尤其是對于那些外行進入者。
其實,很多人沒有說實話,真話。我看到很多人進餐飲業是因為餐飲O2O很火,外賣很火,資本很熱!
來看看隱食紀的創始人孫總是怎么說的:她說,我只想為白領們做一盒好飯!因為我發現市面上絕大多數盒飯都不合心意!
剛接觸孫總時,我其實挺煩她,總是在我們俱樂部里直言童鞋:你這個做得不對,你這樣做就不如不做了,從不給人留情面。而當我真正看到她做出的產品,尤其是跟她溝通越多,就越發現她的這種不留情面,恰恰就是我們說的匠人精神。對現狀的不滿,對消費者負責,對行業陋習的挑戰,對產品服務的死磕!
而無論是她經營的蔡幸福品牌盒飯還是隱食紀餐飲O2O,無不體現了她追求完美的精神。讓白領吃口好飯,說來容易做到難。為了實現這些,她不知經歷過多少不眠之夜,不知去到過多少城市。光是一個快餐盒就幾乎把北,上,廣,深一流品牌都買來研究。而她的隱食紀——空中大食代模式,既解決了消費者午餐多樣化選擇,更解決了外賣平臺一站式取餐,快速送餐的大痛點。
我只想做一盒好飯,只想讓白領能最快速度,更多選擇地吃到滿意的午餐。
只有這樣的發心,只有這樣的死磕,才有可能在如今看似無比熱鬧的快餐行業殺出血路!
今天,浮躁的市場,瘋狂的資本,我們可以聽到和看到各種眼花繚亂的模式,各種資本追逐的故事,而大潮退后,才知道誰在裸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余奕宏,廣告人、自媒體人。15年品牌營銷,傳媒策劃經驗,專注互聯網餐飲生態圈,獨創《8小時打通粉絲經濟》訓練營;2015年3月1日成立“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國內首家,目前聚集北,上,廣,深,成,渝,寧等幾十位互聯網餐飲創業精英)。
品途網、餐飲老板內參,餐飲O2O之道,新食品雜志等多家新媒體特約專欄作者,任多家媒體、商業集團、企業品牌粉絲經濟戰略顧問。
獨立思考,絕不盲從;
只做原創,從不轉載。
個人微信:shikonghui(xingzheyihong已滿)
公眾號:xingzheyh
新浪微博:行者奕宏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