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續,
書接上一回
……
上篇文章,小編寫了木屋12年元老盧阿姨。今天,小編再帶大家認識一位木屋重量級人物。
怎樣才算重量級?木屋分公司總經理?掌管多店的督導?
No,單論職位,她只是木屋普通的一個阿姨。但是,在木屋現近5000位伙伴里,她是工號可以排在前10的“骨灰級”元老。
她叫陳建珍,木屋的第一個穿串阿姨。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陳阿姨的談話。
我今年58歲了,不用算盤,我也記得入木屋15年零11個月,下個月就16年了。
入木屋之前,我本在家種地。女兒說在家種地沒出息,我就來了深圳。我不怕苦,到了一個工地打工,一做就是2年多。之后,女兒說可以到白石洲的人才市場看看,說不定有好工作。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晰的記得人才市場收了50塊介紹費,然后把木屋推薦給了我。
當時木屋在3樓,開業才2、3個月,有十幾號人。由于人手不多,洗碗、拖地、搬東西等活我都要干。每次搬炭、菜、雜物,我都是全身濕透,跟剛從水里撈出來一樣,還摔過幾次地板,手腕老疼了。不過,我也是吃慣苦了,論力氣,我可不比男的差,加上女兒也經常鼓勵我,倒也能應付過來。
活是挺累的,但吃飯很開心,大伙在一起挺熱鬧。隋總、林總沒開小灶,每次都是和我們吃大鍋飯,有說有笑的。之后,店里生意不錯,發展到了2、3家,我開始穿串,一穿就穿了15年。
隨著木屋發展,我隨大流到了竹子林工作。那時,貨量需求大,隋總說,不管職位高低,都要穿串。大伙就拼命干,有時一天要趕20來個小時,忙到幾乎手抽筋。我覺得還好,我缺錢啊,正好多賺點錢。每年過年,有些同事請假回去,我不敢走,7、8年的除夕都是在店里過。
由于太久沒回家,老公也是有些小抱怨。他身體不太好,家里蓋房子需要他監工,事情太多,他的腰傷變得嚴重,都幾乎成半殘疾。我忍不住請了個假回去,看到他變瘦的樣子,我就哭了。
我問他:“你怎么這個樣子?”
“就是你嘛,蓋房子也不回來,我腰也痛,我差點就死了。”他怨我道。
我也氣了:“我又不嫌棄你,又不是不要你,我這不是回來了嘛。”
就是呀,我這么辛苦,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嗎?
說到老公的病,我想謝謝隋總。有次,我在飯堂吃飯,隋總也在打飯。好一段時間沒見他了,我就走過去打招呼。
隋總問我:“你好不好啊?”
我說:“身體很好,老公不爭氣。”
當知道老公要做手術,隋總給了一筆錢我,這我一輩子都記住的。他給了我工作,讓我養家,還給錢做手術,真是個好老板。
日子很平淡的過去,木屋一天天發展,在北京開了店,我去那邊工廠援助。在北京,我每天的活很多,不過,這里的人很好,尤其是小胡(胡玉蘭,蘭姐)。
小胡比我晚來幾個月,那時她還是個小姑娘,人特好。記得剛到北京時,由于氣候不適,我頭上長了個大包,小胡就經常給我買藥;我找不到地方寄錢回家,她就幫我寄,很貼心。
說起來,在北京,開心事還挺多。2015年,木屋12周年慶在北京舉行,我還上臺講過話。話講得可能沒什么水平,但講什么我都還記得,就像昨天發生一樣。
那一年,我還抽中了簽,成了木屋股東,著實開心了一陣子。不僅如此,隋總還組織了我們去泰國旅游。出國啊,我以前想都沒想過,我還在猶豫,兒子、女兒知道了特別開心,一直說羨慕我,催促我出去玩,我就去了,那真的是開心。
這幾年,木屋發展很快,開了很多店,深圳、北京、上海、東莞都有了工廠。我呢,這幾個工廠都去過,待了一段時間,之后就一直在深圳工廠。
現在,設備好了,我的工作也相對輕松了很多。我還學會了用手機,之前不想買的,但現在工作都用到微信、釘釘,我也跟上潮流了。不過,我很少聊天,倒是盧翠華,她特別樂觀,有時在微信見她笑得象個“神經病”,挺開心的。
穿串阿姨的日常工作
去年,老公過來了,兒子、女兒也在深圳,小孫女在這邊讀書,一家人在一起,挺好的。不過,老公的身體還是老樣子,走路不是太方便。
有段時間,我聽說隋總生病了,心挺痛的,他就跟我家人一樣。之后,聽說他身體好了,我也是替他開心,希望他身體一直好。
結束語
小編:您一直很樂觀。
“也有過不開心。年紀大了嘛,一些新來的年輕人就說我慢,我挺不愛聽的。計件制嘛,我賺的每一分錢,都是我辛苦得來的。我挺愛工作的,前幾年,兒子在外邊借了錢,我工作也能幫他還。”
“在木屋16年,有什么是您印象最深的嗎?”
“木屋的發展啊,我以前都沒想過會發展那么快。我也對自己說了,只要我在深圳,還在打工,我就只會在木屋,不會到其他地方做。”
因為勞動,陳阿姨支撐了一個家!
對于家人來說,她是頂梁柱;
對于木屋,她是伙伴們的榜樣!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