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過很多家的串兒,
但是我唯獨最愛,
從深圳吃到北京的木屋燒烤…… ”
無意間刷到的這段文字,讓小編認識了一個木屋燒烤的“死忠粉”,一個名叫Aiko,將生活過成了詩的精致女孩。開頭的這段文字是Aiko發布于某社交平臺的一段話,也是我們緣分的開始。最初的最初,我只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樣的女孩竟然對咱們木屋愛的如此深沉,所以我逛了她的微博,要到了她的聯系方式,知道了她眼中的木屋。
初結緣
Aiko:最開始吃木屋燒烤大概是在2011年,到現在也有八年左右了,沒想到從此愛上了木屋,吃了無數次。其實每去一家新店,最在乎的就是味道,木屋的所有菜品味道都挺對胃口的。而且木屋特有的裝修風格,配上實木的大長凳,暖色調的燈光,優質的服務,親民的價格……等等都很適合我們年輕人,所以之后,提到燒烤,第一想到的地方就是木屋。其次就是,木屋也一直在創新,宣傳做的好。例如新店打折,每個季節會推出新的菜品,還接地氣。
異鄉的故人
Aiko:我之前在深圳七年,前年剛來北京,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哪怕看到一家熟悉的餐廳,都有溫暖的感覺。而對木屋的情感升級,則是來到北京以后發生的。
我被帶著去吃過很多家北京的烤串,尤其北方很多自助式的,總是覺得吃的又累,味道又不對,價格也不如木屋親民。以至于每吃一家新店,都會默默跟木屋作比較,心想:如果是木屋,羊肉串的味道應該是那樣的;如果是木屋,這么多錢,可以吃好幾串了。而且,我特別愛吃烤土豆片。北方很多燒烤店都沒有烤土豆片,想吃了,就一定去木屋,土豆片的厚度、味道、火候都特別好。
當然偶爾也會覺得,木屋上的燒烤品種不多,這么多年了都沒有很多的變化。但是最近很喜歡這樣子的工匠精神,就是把現有的東西專注做到最好,也能給我們這種選擇困難癥的人,壓壓驚。
記憶長河中的見證者
甜蜜
Aiko:在深圳每一次吃燒烤都和一些故事掛著鉤,我在深圳有過兩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地點在南山南油,我住福田,男朋友住寶安,各自回家都要40分鐘,但是又想抽空約會,就會從南油走一站路,到331的下一站,然后再各自上車。那一站剛好有個木屋,所以經常會路過,看看有沒有什么優惠、排隊的人有多少,那一家木屋,印象中去過3次以上。
開心
Aiko:第二份工作在福田車公廟附近,有一年年會聚餐,選在了園博園的木屋燒烤,為了我們三十幾個人,老板把木頭桌子拼成了像霍格沃茨學院里的一長條,我們去的晚,大約下午三點過去,那天下著雨,那家店是用頂棚撐出了一個空間,整個店就我們一桌人,當時公司取得了一些進步,每個人都心懷期待和憧憬,吃燒烤的時候,會起身到別的桌子上拿自己喜歡的,而且特別幸運的是,那天喝酒中獎了,兌換一瓶,又中獎了,連續中了6瓶,也被我們當做是好兆頭,直到現在一想起那天,我都會笑出聲來。
傷感
Aiko:白石洲的那家木屋燒烤,和前男友去過一次,怎么說呢,和他在一起很久,最后還是分手了,可能就是那種仍然愛,只是不可能再在一起了,那次去吃飯,也是想選擇一個距離兩人都不遠,交通也方便的地方,因為那是個夏天,所以最后去了木屋,本來是想像朋友一樣聊聊天,點菜的時候,也就跟情侶似的,互相都記得對方愛吃什么,但是吃到一半,情緒還是很難控制。物是人非,還硬要坐在一起成為朋友,真的是不太可能,其實最后都剩了一些,涼了,但是也不愿意再去加熱了……
以上只是小編與Aiko聊天過程中的一小段,她后來跟我說人的記憶,有些是藏在小角落里的,問了,就會突然涌出來,這也才發現原來木屋還承載了她那么多的歡聲笑語,留下了她的青春印記……
是的,記憶會一直藏在心底,無論好的壞的,終將變成美好的回憶,缺的不過是打開記憶門閥的那把鑰匙,而木屋就想做那把開啟美好的鑰匙。
16年來,木屋接待了無數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木粉,或許其中就有你,16年來木屋一直秉承著用心服務顧客、堅持做第一好吃的燒烤的初心,在百城千店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的就是希望每一位在木屋用過餐的顧客,能在任何一個城市都能找到那份熟悉的溫暖,見到木屋,就能想起美好的曾經。木屋期待,屬于你的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