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吃辣人群達到25億,辣椒全球交易額已經超過2873億元,“辣”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
全球近9成消費者愿意食“辣”
中國辣椒總產量占世界辣椒總產量的48%,加上6億的吃辣人口數量,締造了國內千億級辣消費產業規模。
不只是國內,全球調味品供應商Kalsec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調查,對全球辛辣食品發展趨勢和應用進行了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用餐時會選擇辛辣口味,與2017年的數據(43%)相比,這一數字翻了一番,同時有62%的消費者認為咸味食品帶點辛辣味口感會更好,突顯了辛辣食品帶來的機遇。
數據顯示,接近90%的消費者愿意嘗試辣味主菜、調味品和零食。除了傳統的類別,辣味在其他看起來似乎不太容易被接受的食品類別中也存在較大的市場潛力。
總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辣”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在眾多口味中成為消費者首選。
“辣”已成復合調味料最優賽道
辣口味的全球流行,這對于以辣為主口味的品類是一個機會。調味品行業2019年收入4205億元,其中復合調味料收入占比18.09%,為最大子行業。復合調味料對廚房專業要求逐漸降低,簡化了烹飪過程,迎合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節奏,是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方向。
其中,與“辣”緊密相關的火鍋底料和川味調料成最優賽道。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賽道最寬、滲透率提升空間最大、行業格局分散。
火鍋底料
火鍋底料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13年116億元增長至2019年2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預計2020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隨著火鍋底料市場規模的擴增,產業日趨成熟,各大企業也開始絞盡腦汁來迎合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涌現出了多種不同辣味的產品,如冬陰功、咖喱、韓式酸辣等等,火鍋底料呈現多元的發展趨勢。
而其中全型料賣“瘋”了。所謂全型料,就是與過去的粉料狀不同,增添了整辣椒、草果、香葉等干雜在其中。
并且同過去的包裝大不相同,全型料采用更直接的透明包裝為主,讓消費者感受到來自真實食材的誘惑,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中式復合調味料
由于中式餐飲菜系林立,每個菜系對應多種品類復合調味料,導致中式復合調味料品類繁多、集中度低。但目前川菜發展相對較成熟,在中式餐飲中,川菜份額占比12.4%,成為全國性的菜系,從而帶動了川調行業。
目前中式復合調味料中規模較大的多為川調品牌,中式復合調味料行業2019年CR3為7.89%,行業第一名天味食品即為川調代表。而對于川調品牌來說,多種多樣的“辣”味產品成為其鮮明的特色。
一方面,香辣、麻辣、甜辣、酸辣等豐富的口味滿足了不同消費者對于味道的需求;另一方面,如麻婆豆腐、小龍蝦、缽缽雞等調料最大程度的還原了特色美食的口味,也降低了對于廚藝的要求,成為消費者鐘愛的選擇。
“辣”已成零食界翹楚
2019年國內休閑零食市場規模達5539億元,隨著市場滲透率提高,年復合增長率維持在6%以上。而樂事發布的2020零食口味預測,酸味、辣味為最有潛力風味。
消費者釋放的“無辣不歡”口味信號,得到了各方零食品牌的紛紛響應。品牌們紛紛瞄準辣味市場,將傳統的零食口味改良,推出了全新的辣系列。
從品類來看,辣口味的覆蓋從肉干鹵味、豆干蔬菜干、餅干膨化、堅果炒貨到海味即食等,其中肉干鹵味占據的份額最大。
辣味中除了較為主流的香辣和麻辣之外,還衍生出泡椒味、甜辣味、山椒、酸辣等不同風味以及微辣、中辣、特辣等不同級別的辣味零食。
全球辣味匯聚成都共謀發展
“辣”勢力正在風靡全球,為助推食品產業復興,推動辣味產業的發展。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立足成都舉辦“首屆中國辣味產業大會”,邀請全球辣味產業原料商、供應商商、 品牌商等相聚一堂,以辣+萬物,包容與獨特,共同探討辣味產業的現狀與未來,風味的傳承與創新。
屆時至少會有近千家媒體全程報道,上千家渠道商、200余家展商、10000余名專業觀眾和千萬直播觀眾一起傾聽20余位行業大咖精彩演講。聯合數據機構、科研機構,針對辣味產業的溯源、風味創新、數據表現、趨勢、發展等多維度發布《2020辣味產業分析報告》。而大會現場更會邀約行業大咖及專家以“觸發味蕾”、“營銷視覺創新”全方位解讀辣味產業發展之路。
此次辣味產業大會也將秉持為企業、為行業的創新發展服務的理念,將聯合眾多品牌企業和供應鏈企業,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搭建廣闊的產業服務平臺,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辣味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思維,指引辣味產業健康發展。歡迎辣味產業鏈的各類企業前來切磋交流,共謀發展。
想要獲取更多關于首屆中國辣味產業大會信息,請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小管家。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雙雙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琳琳
???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