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小龍坎升級的新店里吃火鍋,就餐中與夏總交流,談到關于內部建設問題時,我們談到了企業大學的問題,無獨有偶的是,夏總也談到了“火鍋大學”的事情,雖然我們兩個人所表達的都是企業大學的范疇,但因為角度問題,還是有些差別:夏總是從企業內部視覺,而我完全是企業外部視覺!
事實上,今年的年中,我就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是屬于“被動式思考”,也就是因為現實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時,順帶想到了這個問題,看到這里,朋友們可能奇怪,是什么現實問題呢?
就是我在餐飲培訓中遇到的情況:在今年之前,參加我餐飲知識學習的,幾乎都是創業小老板,即便是偶爾有一些生意做得比較大的餐飲老板,比例也非常小,但從下半年開始,因為九潤阮總的原因,突然性的參加學習的聯鎖餐飲老板數量暴增,原本我以為,聯鎖企業學習完以后,落地效果應該會遠遠好于那些剛創業的餐飲新手。
但結果并非如此,來上完課程的聯鎖企業主,加起來超過100人,每次課后我也針對性的做了調研,大家覺得很有收獲,但回到企業落地時,卻幾乎沒有能做好的!為此,我又追加性的做了很多私下調研,想了解清楚背后的原因,先后花了很多功夫,至少找了超過20位學員深談,最終在2020年底得出一個相反的結論:
不管任何知識內容和課程,連鎖企業在學習后的落地有效性上,幾乎都完敗餐飲小老板,并在11月底,我在此基礎上推導出一個新的結論:處于腰部位置以上的餐飲連鎖企業,未來必須成立內部的企業大學,否則不管是做數字化轉型,還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會遇到嚴重的問題!
當我就這個觀點給一個餐飲垂直媒體朋友表達時,他有點不以為然,認為很多企業已經有企業大學,但還是一樣舉步維艱,甚至,拿出一個知名品牌舉例,說他們每年花在人才培養上都上千萬,但結果呢?2020年過得和其他餐飲一樣艱難,甚至都被逼改變經營方針和策略了!
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爭論,這里需要事先強調的是:有企業大學不一定能讓企業做好,其道理就好比有一個好的產品和味道,并不代表餐廳生意就能很好,但反過來也一樣:一家長期好生意的餐廳,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產品做根基,同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連鎖企業,背后一定要有個強大的內部培訓機構,只是美其名曰“企業大學”。
為什么?因為餐飲行業正面臨巨大的轉折臨界點,以前的餐飲企業,有太多偶然性因素,比如2013年移動互聯網以來,有些餐飲企業僅僅依靠某個所謂的營銷風口,就可能把企業規模做起來,但2021年開始的餐飲,再依靠偶然性做連鎖品牌的機會不會說絕對沒有,但必將越來越少
社會變化太快,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也在快速迭代中,2012年以前,消費者的喜好是每十年變化一輪;2013年開始,消費者是每5年變化一輪;到2018年,感覺每年都在變化,這就倒逼我們餐飲企業的經營者,必須要隨市場變化而變化,否則就會慘遭淘汰,而這對企業的要求,就是必須是學習型組織,而不能是僵尸組織!
看到這里,大家別覺得難聽和刺耳,毫不客氣的說,目前很多連鎖企業,表面看起來雖然光鮮亮麗,但本質上就是一個僵尸組織,其表現特征就是:內部思維和行動嚴重僵化,看似老板很愛學習,每年花幾百萬的學習費用到處學習企業管理方法,但無奈的是,回到企業內部就完蛋!因為除了老板,其他人都不想變!
這是餐飲行業目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現實問題,也就是老板改變和進步的欲望很強烈,也在努力而積極的付出實際行動,但除了老板之外,企業內部絕大多數人,并不想做任何改變,如果恰好又曾經被老板折騰過幾次,那抵觸情緒會更強!他們不僅不會理解和支持老板,甚至在知道老板又出門學習時,心理就開始厭惡和排斥。
為什么會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板的訴求和企業內其他人的訴求不一致,或者雖然表面看起來一致,天天口號叫得震天響,但實際上呢?其實貌合心離,目標和行動并不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老板認為再好的東西,都不可能落實到實際行動層面!這已經成為很多連鎖企業的致命傷了!
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用增長黑客里面的方法,那就是必須為企業組建一個新的“增長團隊”,來推動企業的增長!而回到今晚的話題,我認為解決之道,是連鎖企業內部需要成立“企業大學”,不能只是老板在外面昏天黑地的學習,而是需要將老板所聽所學的外部生產力,轉化為企業的內部生產力!
再次強調,成立企業大學并不意味著就一定可以解決企業的問題,因為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連鎖企業有了內部的企業大學,但大家要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其他暫且不論,我們就說一個點:大家去看一下,各個企業大學內部培訓的資料有哪些?有多少是真正基于企業內部需求整理出來的?又有多少是在網絡上東拼西湊找來的?
恰如今晚我和夏總交流所言,企業大學的內部培訓,主要是兩個方向:其一是對基礎員工的技能培訓,比如廚師出品效率,傳菜速度,收臺動線和方式等,這些屬于可以通過“熟能生巧”的鍛煉解決的培訓;其二就是對中層管理的能力培養,比如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遺憾的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大學,都偏重于技能培訓,而缺少能力培養,這樣的企業大學相當于一出生就自帶殘疾,不可能健康,也不可能解決餐廳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內部成長問題,因此,如果企業有現成的內部大學,要檢查一下除了技能培訓,是否有能力培養方面的板塊,如果沒有,那就需要補起來;如果企業要新建企業大學,那一開始就必須兩者齊備,并且,要以能力培養為主!
關于企業大學,今晚的日志無法展開詳細說,只能是拋磚引玉的先把這個觀點拋出來,如果說每年要為自己定一個餐飲研究方向的話,那么2021年,我自己在餐飲上的研究方向,就是餐飲的企業大學了。
上過我餐飲講義課程的學員都知道,我一直覺得有個遺憾和疑惑:餐飲行業有超過3000萬從業者,未來這個數量還會繼續增長,如此龐大的一個從業人群,全國范圍內,居然沒有一個為我們這個行業輸送人才的餐飲大學,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啥?別拿烹飪專科學校說事,因為他們主要還是技能培訓,而非餐飲行業最稀缺的能力培養!
當然,目前來看,我也只能是當成一個問號留在腦袋里,因為目前自己沒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它太大了,涉及到幾千萬人的問題,但這不影響我去思考這個問題,并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去探索和求證,而這個“小范圍”,就是基于單個餐飲企業的內部人才機構,也就是今晚的主題——企業大學!
基于這個原因,隨著我對這個問題的持續研究,2021年我更新的日志里,可能大量涉及到企業大學的話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收獲,我都會毫無保留的分享出來,一方面是記錄這個過程,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同行朋友們的留言中,發現好的觀點,讓我能更好更快的把這個問題研究透徹!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