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外賣這幾年都保持較高增速的發展,基于市場環境的變化,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外賣的體量到底有多大?新增消費群哪里來?外賣如何跑出“圈”?

           
       5億人8千多億元,超171.2億單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外賣用戶規模已接近5億人。截止2020年底,全國范圍內外賣訂單數量已經達到了171.2億單,全國外賣市場規模將高達8千多億元。(這個數據2019年是6536億元)。我國外賣產業有望在未來1-3年發展成萬億級別規模市場。
    從品類上看。預計2020年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占比將超過20%。除了傳統的一日三餐外,下午茶和夜宵成為了新的需求點,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從消費人群和地域看。80后90后成外賣消費主力軍。我國一、二、三線城市餐飲外賣的消費者滲透率已經達到96.31%。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商家-平臺方-消費者,三方看變化
    根據我們對外賣領域的洞察發現。消費者、平臺方和商家(餐飲業為主)。基本關系鏈已經形成穩定的結構。而外賣平臺美團、餓了么已經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很難再撼動。但市場的發展趨勢仍有變數。
    對于商家而言,線上線下2條腿走路。但對于品牌商家,要思考長線布局。
    餐飲店走線上外賣已經是必然。2020年初疫情爆發的時候,西貝、老鄉雞等知名餐飲品牌都有跑到線上。截至2020年年底,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新增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同比增長1487%。
    但我們也發現很多頭部的餐飲企業,外賣的比重仍然只占到1%-20%。
    2020年有些轉變,以海底撈來看,其公布的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收入97.6億元。上半年,海底撈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增至4.2%。
    我們認為,外賣這條賽道一定要加重占比,構建的是立體的扛風險的能力。渠道上,一方面是走平臺的流量,這個目前看仍絕對是大頭,還有就是私域流量,對于品牌商家可以自建外賣商城。
    平臺方。美團、餓了么已經占據9成市場。未來在邊界拓寬。
    根據美團在網站上公布了截止至2020年9月30日的三個月業績報告。美團在第三季度的經營溢利達到了67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364.6%。其中,餐飲外賣占比已經接近60%。
    而從市場競爭來看。美團與餓了么兩家用戶群加起來超九成占比。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最近,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11月電商APP月活數據報告》在線外賣TOP5為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眾包、蜂鳥眾包。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市場空間還是很大,幾家頭部企業也在不斷打破外賣邊界。僅餐飲而言,根據美團CEO王興此前稱,中國城市人口有8.6億,按每人每天三頓飯計算,每天需要吃25億頓飯,行業中兩家公司合起來的滲透率只有2%,增長潛力很大的。

    消費者而言,對外賣的考量,健康、效率、性價比,也開始出現細分場景、分層消費。
    從人群上看,由于外賣的便利性與樣品的多樣性,外賣用戶群體主要包括高薪白領,他們時薪往往超過100元,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做飯;其次為城市大學生,比較宅,不愛出門等。據 美團數據,2019年90后、00后外賣用戶群體占比超過60%。 
    我們也洞察到,外賣在層次要逐漸顯現,比如高中低的消費水平,各個城市外賣的平均客單價也有明顯區別。還有就是更多的細分消費場景的出現。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外賣要成“新業態”
    那么就目前外賣的發展來看,我們認為會有5點新的思考和方向。
    1、消費者越來越“懶”,平臺粘性會越來越強。
    目前來看,這個消費者對外賣平臺的依賴度還會越來越強。兩大巨頭壟斷的外賣市場格局,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新進入者的機會不多。

    2、外賣進攻下沉市場。

    外賣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已經通過競爭洗了一輪又一輪,目前來看,已經基本飽和。所以我們看到,美團和餓了么也同時把眼光瞄向了下沉市場(也就是三線及以下城市)。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比如說,餓了么已經不再提中短期市場份額50%以上的目標,而改成了“下沉”是餓了么最核心的策略。
    而美團也表示,未來幾年的趨勢,一二線城市的餐飲會向三四五線城市下沉和滲透,就像肯德基、麥當勞當年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五線城市滲透一樣。

    3、快配送既是門檻也是痛點。

    一般我們體驗的外賣配送時間,從下單到拿到手,基本要等到30分鐘左右。這30分鐘,特別對于餐飲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無論從菜品的口味,消費者等待體驗來說,都大打折扣。所以,誰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把外賣送到消費者手上,才是真正解決消費者痛點。
    此前,美團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而后餓了么又宣布旗下即時物流平臺“蜂鳥”品牌獨立,同時,也都在用大數據、新技術配送來做實驗,其實都是在為單均配送時長縮短至30分鐘以內,甚至20分鐘以內做努力。這部分,誰先上岸,誰就具備絕對優勢。

    4、新中產成消費主力軍,單價會越高。

    消費者大數據顯示,人們在網上更敢花錢了。
    這背后,其實是新中產的崛起,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多居于國內一、二線城市,年收入在10萬以上,追求有品質、有態度的生活是新中產的特征。根據波士頓咨詢報告,未來5年中國消費主力軍將由上層中產階級和新世代構成。
    所以在對外賣的選擇上,價格往往不是首要影響因素,而是嘗鮮、便利和健康。
    8000億,5億用戶規模,外賣還在爆發?

    5、多品類+外賣會更多的出現。

    餐飲是外賣的主力,但現在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品類都能加上外賣而帶來大的增量。
    比如我們之前接觸到的一些便利店,開始通過外賣平臺進行銷售后,業績都有了大幅提升。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像鮮花店、紅酒店、生鮮水果、生活日用、醫藥甚至連服裝也能進行外賣(比如美團此前與海瀾之家合作外賣送衣服)。美團研究院院長此前表示,“外賣正在從一個新模式升級為新業態。”
     在我們看來,近5億規模用戶的“外賣”,還有巨大的潛能。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19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15日 01:06
    下一篇 2021年1月15日 01: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