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你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大多數煩惱,一句話就夠了

    2021年2月13日 No. 930

    1

    今天年初二,開啟新年改變“七句話”的第一篇。

    第一句話,你我都很熟悉,因為這句話我們在學校就學過。很多人也是因為這句話才知道論語的。

    不信,你試試回憶一下,除了這句話,你還能回憶的出來論語里的其他內容嗎?

    我估計大多數人能想起來的句子,都在個位數。

    2

    今天要說的第一句話,也是論語里面第一篇的第一句話。

    為什么這么選擇呢?

    你看《論語》的第一篇,叫做“學而”,也就是第一句話的前兩個字。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第一篇的第一句話,對整部書來說,起著提綱擎領的作用。

    如果這一句話沒有讀懂,沒有學會,那么這本論語大概率也是學不會,亦或者會學跑偏。

    這一句讀懂了,對后面內容的理解,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先看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在解讀這句話之前,我們需要先學習兩個漢字。

    是的,我沒開玩笑,先要學習兩個漢字,這兩個漢字,就是“學習”。

    全世界的文字,目前現存的,只有中國字的字符是有含義的。換句話來說,我們的文字,本質上是“圖+字”的綜合體。

    比如人,甲骨文中的寫法,就是一個人側身站著的樣子。

    而“學習”這兩個字,同樣也是“圖+字”的組合。看懂了文字本身的含義,更有助于讀懂論語的第一句話。

    先來看“學”.

    上面這張圖,是甲骨文的“xue”。

    這張,是金文的“xue”。

    我們來看一下圖形的結構。

    xue的上面,左右是兩只手,中間的X,是籌措,也可以理解為爻變。

    下面,是一個房子,或者可以理解為場所,場地。金文的房子里面,加了一個小孩子,也可以理解為學者,學生。

    那么這個學的意思,就很清晰了,這個字就代表著“在房子里教孩子算術籌措等技能與知識”。

    你看,我們的文字,有意思吧?國外的洋碼字母,是絕不可能有這個功效的。

    看完了學,我們在看“xi”。

    這是甲骨文中的“xi”。

    xi的下面是一個鳥巢,上面是一雙翅膀。

    你看過小鳥扇動翅膀躍躍欲飛嗎?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文字和圖片,形象不?

    你仔細去品咱的漢字,真的太有意思了!

    看明白了學習這兩個字的含義,讀懂了學習這兩個字,我們再回來看這句話,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所以,“學習”。說的就是吸收知識,然后放手執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把自己帶入環境中,比如如何做好尖椒干豆腐,一位很厲害的師傅,當著面演示了一遍,并告知了技術要點,學完回去在家里實踐了一下,炒出來發現還原度竟然能達到8成,開心不?

    這個就叫做,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朋,我們現在的理解,就是志同道合的人,朋友嘛。

    有這些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應該是很快樂,很開心的。

    在這里,需要著重解釋一下“不亦”這兩個字。

    你看,這三個小結里面,都有“不亦”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不也是XXX嗎?”,是一個反問句。

    有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不也是很開心的事情嗎?

    如果你喜歡聽評書,秦瓊的把兄弟,綠林總瓢把子單雄信善二員外,就是海交,有朋友來了,就特別高興開心。

    但是請你注意了,為什么在這里要反問一句“不也是很開心嗎?”,這是啥意思呢?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面對一些“不喜歡”的外交。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姥爺條件相對就好一些,于是很多親戚都喜歡到家里來,來了就要招待吧?我們現在,條件好了,招待朋友不是啥事情。

    而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呢?

    那個時候,戰火紛飛,號稱春秋無義戰啊,看見串門子的,能不犯怵嗎?

    其實,這句話,我們放在現在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指導我們與他人合作。

    農耕社會,只要自己有塊地,能耕田,就餓不死,所以當時的社會,流動性也不大。

    而現在,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致,合作越來越緊密,更需要我們能夠主動的去尋找“同道中人”一起協作,更需要善于從別人身上去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PS.針對這一段,其實還有另一種解讀,算是“番外篇”,這個說法未必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所以就不公開說了,想知道的,公眾號后臺發送“有朋”,看另一種解釋。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最后這一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先解釋一下文字啊,這個“不慍”,意思是“不生氣,不惱火,不發脾氣,不憤怒埋怨”。

    直譯過來,就是“別人不知道我,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抱怨,這不也是君子的修為嗎”。

    別看這句說的云淡風輕,做到太難了。

    我們的日常是啥?是不是人不知而慍?

    比如我之前遇到過一些餐飲老板,說到顧客不來,特別激動。說自己特別認真,特別努力,食材用的也好,工藝也到位,菜品的口味也特別好,就是顧客瞎了眼,只知道貪便宜。

    你看,這事情其實特別簡單,如果真的是自己做的很棒,而顧客不知道,那就想辦法讓顧客知道啊,有啥可生氣的呢?

    顧客不知道,只能說明自己并沒有很好的把自己推廣出去讓顧客知道。

    被誤解,甚至被冤枉,這是我們生活中太容易遇到的情況了。你能知道你孩子的心里面想的是啥嗎?大概率是不知道的吧,連你最親近的人,你都未必了解清楚,那么別人不了解不知道自己,不也是一樣的嘛。

    青春期的孩子,總會說父母不愛自己,可當父母的你,真的不愛孩子嗎?

    所以,以后千萬別說“一片真心喂了狗”,也許只是他沒反應過來,或者你們對真心的理解不同而已。

    以后遇到不被理解的時候,想想這句話,別生氣了。

    6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句話,說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去學習,如何提升自己。

    “讀了那么多書,依然沒過好這一生”,破解這個難題的答案,就是上面這句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句話,說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朋友,對待與他人的合作。

    能與更多人產生連接,價值就會越大,不是嗎?

    前面這兩句,只要認真踐行,最終必然會做到下面的結果。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即是結果,也是行動守則。

    我們生活中太多的“怨恨”,本質上都是因為“人不知而慍”,若能做到“不慍”,怨恨就會少很多了!

    照著這個標準去做,把這句話終身誦之行之,你就可以算得上是“圣人”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49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2月14日 19:01
    下一篇 2021年2月15日 0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