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 No. 931
1
今天是年初三,恰逢2月14情人節,真是個好日子啊!
首先,祝你情人節快樂!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們“七句話”的第二句,這一句,也挺符合今天這個日子的。
姑娘找對象,最怕的是啥?用現在流行的話講,是不是怕遇到渣男?
相信誰也不會愿意自己,或者自己家孩子遇到渣吧?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避免遇到呢?
是不是把人看清楚了,就能避免了?
但是,很多人,藏得很深啊,裝的很像啊,不容易看清楚啊,這如何是好呢?
今天這句話,就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戴上這副“眼鏡”,能夠讓你更好的看清一個人。
2
這句話叫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這一句話,總共20個字,其中“人焉廋哉”,出現了兩遍。
讀古代人的書,當一篇文章里面,出現多次重復的時候,就需要注意了。
古代的書籍,制作和保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最早是刻在龜殼,后來是刻在、寫在竹簡上的,制作太難了,哪像我們現在有印刷術,還有電子版。
就像我們拍照,在數碼相機沒有普及之前,用的是膠卷機,我家里還有一臺海鷗120相機,小時候跟我老爸賣膠卷、顯影定影沖印耗材,價格都不便宜,所以每一張照片都要精心構思,才敢按下快門鍵。哪里像現在,咔咔狂按,拍廢了一鍵刪除就成了。
當年在竹簡上寫字,就和用膠卷拍照一個感覺,每寫一個字,都是需要前思后慮的。
所以,一旦在古書中發現有重復的,基本上都意味著著重強調。就像我們現在說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看這句話里面,夫子就說了兩遍。
那,這個“人焉廋哉”是啥意思呢?
廋:【sōu】,意思是“隱藏,躲藏”。例如「廋語(隱語)」
焉:【yān】,意思是“怎么,如何”,例如「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那么,直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人如何能藏得住呢?”?
而且,連用了兩個“人焉廋哉”,更說明,用了前面三個看人的方法,能夠把人看清楚。
3
“視其所以”
這里的“視”、“觀”、“察”這三個字的意思都是觀看、觀察,只是一步比一步全面、深入。
視其所以,就是指看這個人做了什么事情。他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一眼就能看的見,或者說,這是看人的第一層,也稱之為表層。
我去飯店吃飯的時候,比較喜歡觀察。
觀察啥呢?比如服務員上餐具、上菜的時候,會不會大把抓。如果能夠看到后廚的話,也會看看后廚師傅的衣著,以及做菜時的動作習慣。還有前廳服務員在接待的時候,都會說什么,狀態和態度如何。
這些,都是表象,比如后廚師傅一邊切菜,一邊撓頭,扣扣鼻子,又上手摸熟食,能被看到的情況下還這么干,那說明這家店從上到下就沒有重視衛生和流程。疏于管理的結果,一定是逐步滅亡。
看他怎么做,如果很明顯這個事情做的有問題,那么選人的時候就要警惕了,需要多了解和觀察了。
視其所以,是第一步,是表層,還不足以了解透一個人,還要“觀其所由”。
4
“觀其所由”
“由”,理解為經由,行由,比如“澹臺滅明行不由徑”,說澹臺滅明這個人從來不走捷徑。這指的是為了實現目標,采取的方式方法或者途徑。
比如同樣是做餐飲開飯店,有的人選擇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用品質換口碑。有些人則選擇玩套路,靠營銷騙一個算一個。還有更狠的,注冊個商標,做兩個樣板店,然后開啟快招割韭菜模式。
再比如抖音上,有些人為了賺流量賺錢,專門給孩子們做一些低俗的視頻節目,配恐怖嚇人的音頻,引誘孩子們戳兩下屏幕點贊,教的四五歲的孩子滿嘴臟話。
這些人的,都把錢賺了,但他們選擇路徑卻大不相同。
有人走大道,有人走捷徑,有人走偏門,有人愛冒險。每種選擇的背后,都是不同性格不同價值取向的表現。
再舉個很常見的例子,有空你注意看一下,開車在十字路口左拐的時候,有的人會轉大彎,有的人會轉小彎。如果前車轉大彎,那么很可能一個紅綠燈能夠多過三五輛車,而轉小彎的,一旦出現對象直行車同時同行的情況,很可能一個綠燈只能過三五輛車。別看這個小事情,要知道,路徑的選擇,意味著心里是否裝著別人。
左拐轉小彎的,大多都是小心眼子。
一個人好不好,不能只觀察他對你好不好,還要看他對別人好不好。
觀其所由,雖然已經能夠看個差不多了,但還不夠,還需要“察其所安”。
5
“察其所安”
到這里,用了“察”,比上面的“視”和“觀”更加有力度,頗有“見微知著”的意味,更加深入。
“所安”,這個安,就是安心、安定、安樂。
一個人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尤其是做了不好的事情之后,內心是怎樣的狀態,內心是否安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是賣菜的,你今天到我的菜攤來賣菜。菜錢總共88元,你給了我100元現金,我腦袋一短路,找了你88元,你也沒看,直接讓我塞袋子里了。
回到家你一看,覺得不對啊,拿著這幾十塊錢,心里很不安,覺得這是不義之財。然后又專門把錢送回來。啥話不說,你是個好人,是個體面人!但有些人,揣著這個錢,心安理得。
的確,這件事情是我找錯了錢,是我的責任。但這筆意外之財,算得上是“不義之財”,不犯法,但有違道義。
但如果心安理得能揣著這個錢,那這個人你要不要和他共事,是不是就要琢磨琢磨了?萬一他為了利益跟你玩套路呢呢?
這其實已經看到人的內心了,看到人的價值取向以及精神追求。
6
視其所以,說的是做什么事情,這是最表象的。
觀其所由,說的是做事的方式和目的,這比表象更深一層。
察其所安,說的是做了事情之后是否心安,這到了人的內心。
從表象,到方式方法,再到最底層的價值取向與精神追求,合在一起,實質上說的就是一個人的“使命、愿景、價值觀”試想一下,如果把一個人的這“三大件”都看得清楚,這個人能藏得住嗎?
當你招聘員工的時候,看清了他們的這三點,自然就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和一起工作。
當你找對象,或者幫孩子挑對象的時候,看清楚這三大件,還容易遇到渣男嗎?
當你找合伙人,合作伙伴的時候,看傾注了這三個特質,還容易遇到“騙子”嗎?
不敢說完全避免,至少也會過濾掉絕大多數“渣渣”了吧?
7
當然,比選別人更為重要的,則是內視自己、內省自己。
自己的所以,對不對?是好是壞?
自己的所由,合不合適,為何要這么做?
做完了事情,能不能安心,能睡得著,睡得香嗎?
把自己選人的那套標準,用在自己身上,能不厲害嗎?
這二十個字,不僅僅能讓你看清別人,更能讓你變得更厲害,要用好啊。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