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迷信“中國的肯德基” 勺子課堂 ? 2021年8月31日 11:01 ? 餐飲資訊 ? 閱讀 0 作者 | 楊亞飛來源 | 36氪Pro 加速 餐飲投資現在到底有多熱? 在7月新融資完成后的專訪上,遇見小面創始人宋奇向36氪講的第一句話就是“這輪沒打算這么快,但投資人跟的實在是太緊了。” “(兩輪融資間隔)太近了,也不需要那么多錢,”盡管宋奇表現出了相當的冷淡,但資方的熱情卻毫不掩飾。從廣州到深圳,從北京再到長沙,無論宋奇干什么,投資人都一路追著,目的只有一個——“(融資)這事兒必須往下談。” 宋奇最終還是被說服了。在上一輪融資完成三個多月后,遇見小面迅速交割了一輪超1億元的新融資。投后估值水漲船高,從三個月前的約10億元,直接漲至30億元。 新的一輪還在路上。據宋奇透露,交割完成之前,已經有新的投資人找上門來談下一輪。“現在其實還沒停,只是說什么時間做,放到年底,還是過三個月再來一次。” 另一家蘭州牛肉面品牌陳香貴,近期以10億元估值完成新一輪融資。創始人姜軍告訴36氪,這一輪拿到8個TS(投資意向書)。三個月前,這個2020年新成立的項目剛完成天使輪融資。 為什么餐飲一時間如此受關注?一位投資人干脆打開手機直接向36氪展示門店流水數據:陳香貴單店五月份銷售額在70萬到99萬不等,按照其拉面標準26元定價來算,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足足賣出1100余碗。在泰合資本關于快餐單店模型的測算標準里,這屬于“出色”月商水平。 面館熱是這一波餐飲投資熱的縮影。36氪此前曾相繼報道,湖南米粉“霸蠻”已于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末連續完成B+、C輪兩輪累計超1億元融資;貴州米粉“貴鳳凰”近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此外,以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為代表的中式點心,燒烤品牌很久以前羊肉串、永定門電烤串,金戈戈豉油雞、朝天門重慶火鍋、熊大爺水餃、煲仔皇也相繼披露融資消息。 機構們正向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餐拋出橄欖枝。36氪了解到,巴奴毛肚火鍋將完成超5億元新一輪融資,粵菜 “合興發茶冰室”近期剛完成8天的融資路演,煲仔皇還有新一輪融資正在路上…… 中國餐飲業正大步進入新的融資窗口,不過,這場資本繁榮行情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在36氪近期的一系列訪談中,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表達了他們對餐飲資本市場非理性的擔憂。在機構扎堆爭搶明星項目的當下,比拼的已不僅僅是誰能給更高的估值,還有速度、資源和認知。 “現在基本都是先放槍,再瞄準,”和府創始人李學林直言。據36氪了解,近期完成近8億元E輪融資的和府撈面,曾拒絕了資方給出的140億人民幣的估值報價,而是接受了另一家機構70億的報價,“企業都希望做大做強,但不能脫離常識和規律,天上不會掉餡餅”。 一位投資人對這一行業做法同樣表示擔憂,“可以先放槍,可是能放幾槍呢?” 上一次餐飲業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還是一年半前,不過當時的話題是“自救”:疫情影響,門店客流一度斷崖下滑,加上租金、員工成本,現金流問題被瞬間放大。 一年多的時間,從沉寂到爆炒,餐飲業經歷了完整的過山車行情。每一次動蕩都是洗盤的開始,資本化進程的提速,更成為新老品牌更迭的新機會點。但它將如何體現出來?在跟一系列早中期創業者、投資人等采訪之后,36氪期望在這篇文章中側重回答以下問題: 這一波餐飲高估值是如何發生的? 中餐連鎖化新的黃金十年的基礎是什么? 為什么飯粉面為代表的快餐賽道看起來最熱? 以及,為什么不看好新品牌們能靠資本化快速成長為“中國肯德基”? 高估值是如何產生的?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餐飲品牌估值的現象級暴漲? 首先,餐飲市場基本面正在變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上半年,餐飲收入21712億元,同比增長48.6%,規模與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隨著二季度節假日旅游出行人數增加,外出就餐活動增多,餐飲消費回升明顯,二季度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9.5%,兩年平均增長0.9%,而一季度兩年平均下降1%。 (2019-2021年上半年餐飲收入及同比增速情況,據國家統計局,36氪繪制) 疫情發生后,線下客流受損,餐飲業一度遭受重創并開始集體自救,嘗試了包括外賣、零售化、漲價(多數未果)、放開加盟、承接社會化業務等諸多方向。 “真沒想到壓力會這么大,”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告訴36氪,去年疫情暴發后,巴奴火鍋一天就要花掉一百萬元,4月份慢慢回升,直到后半年基本恢復9成以上。 基本面的改善,對行業信心提振顯著,投資者也由觀望者變成入局者。過程中疫情的反復,則為資本進入餐飲業提供“便利”。對于企業主來說,市場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始終存在,也有了更強的意愿接觸外部資本。 “整個行業的氣氛讓我們緊迫感更強,”宋奇告訴36氪,新一筆融資讓遇見小面有足夠的現金流,可以做一些更長遠的打算,比如品牌建設、數字化建設這類需要“先投入后產出”的業務。 大浪淘沙,頭部正變得更稀缺。中餐準入門檻極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個體餐廳占據絕對多數,在疫情之后,相對于連鎖品牌,個體經營者受到更加明顯沖擊。來自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顯示,2020年中國餐廳總數下降約6%,其中獨立餐廳總數下降6%,不過連鎖餐廳數反而逆勢增加了8%。 盡管餐飲市場格局未因此發生根本轉變,但關店潮的確加速了餐飲連鎖化。“線下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實體的發展速度至少加快了五年”,宋奇表示,疫情加快了品牌更迭進程,沒有實力的面臨被淘汰,未來頭部效應會越來越強。 在連鎖化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下,頭部品牌被機構爭搶也就不足為奇。 資本結構趨于多元,PE、VC紛紛進場。餐飲資本化并不新鮮,不過早期餐飲人多為傳統餐飲人背景,餐飲又是典型的現金流行業,經營好的一般并不缺錢,加上過去餐飲行業存在財務相對不透明、甚至妖魔化資本的現象,融資需求和意愿并不強。因此,過去餐飲融資多發生在相對后期的PE機構,為之后的上市鋪路。 不過,近些年餐飲資本化整體有明顯加速跡象,越來越多的VC入場圍獵。根據窄門集團《2018年中國餐飲及餐飲供應鏈投融資報告》,2014年國內餐飲&食品行業VC數量有106家,到2018年11月,這一數字已攀升至196家。 “以前大家沒有關注線下的機會,原因是真正的連鎖很少,線下是有品類、無品牌的時代。”粵菜合興發茶冰室投資方、歐游集團創始人蘇成告訴36氪,餐飲業的這個周期跟近期的消費品很像,所有的餐飲都可以重新做一遍,可以有機會媲美肯德基、麥當勞。“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時間段的產物,不可能一直很松散。” 涌入餐飲賽道的不僅有VC。今年,消費領域PE風投化也有蔓延之勢,越來越多的PE不甘于在后期進入(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早期項目估值過高,成長到后期賺不到錢),下海與VC一起搶更早期的項目,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頭部連鎖品牌的估值抬高幾乎無可避免。 “資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壁壘,在餐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告訴36氪,尤其是一些可以被快速規模化的品類,所處的發展階段越早,資本的影響越明顯。 不過,這一波高估值更多是增長前景的前置體現。餐飲連鎖企業的收入跟門店規模有直接關系。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顯示,單位增長是影響估值的關鍵因素,美國上市餐飲企業成長概念股市盈率在20-35倍之間,而更成熟的上市公司預期市盈率通常在12-18倍之間。 換言之,更高的估值溢價,意味著對于連鎖化擴張有更強勁的預期。但也有另一種可能的走向是,也許只是對未來成長潛力的過度透支。 往上看,中餐連鎖化的真正關鍵 資本熱的背后,中國正處于餐飲市場連鎖化的黃金期。 根據市場粗略統計,中國餐飲業整體連鎖化率約為10%,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分別達到54%和49%。泰合資本蔣鎧陽認為,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是“一個節點性時刻”。日本市場上世紀80年代實現人均GDP1萬美元的突破后,餐飲連鎖化率在接下來30年迅速從15%提升到接近50%。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還有兩個更直觀的指標:可支配收入和就餐人數比例。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中國當前就餐人數比例約為22%,而亞洲平均水平為30%。此外,根據歐睿國際,中國餐飲支出占消費者總支出僅為4%,日本、美國分別為6%、10%。 (2013-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同比增長情況,據國家統計局,36氪繪制) 相對于一線城市,在接下來的餐飲連鎖化增量當中,包括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的潛力仍有大量發掘空間。未來隨著城市化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下沉市場的餐飲業預計將從中直接受益。 近些年餐飲供給側的改革,則帶來更高的規模化確定性。在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看來,2015年是中國餐飲業連鎖化一個關鍵節點。在政策支持、互聯網巨頭、快遞企業加碼以及電商需求等推動下,整個餐飲業底層供應鏈發生了變化,食品加工、倉儲、冷鏈配送、冷凍保鮮技術有顯著進步,基本到縣城、部分鄉鎮均完成冷凍倉的建設。 蘇成告訴36氪,新一代中餐跟過去的一個明顯差別是,“在較高水平的位置做標準化”。10年前,餐飲供應鏈確實很落后,留下供應鏈太難搞的印象,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食材、設備、產品配方已很成熟。 上游供應鏈的成熟程度,是餐企成本優化和效率提升的關鍵。根據中國飯店協會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調研餐飲企業當中,原材料成本是所有成本支出中最高的,占營收比例的中位數為40%。 不過,從上游供應鏈到下游餐飲品牌端的傳導需要一定時間,并且呈現出品類從“簡單到復雜、從單品到正餐”的先后順序。由于整個供應鏈體系龐大,規模化往往會先體現在部分易于標準化的賽道,然后向更廣泛賽道延伸。 (冷鏈食材產業上中下游,圖據千味央廚招股書) 最早一批為餐飲企業供應速凍面米制品、肯德基T1服務商的千味央廚在深主板的IPO申請日前獲批,這是快餐上游規模化的一個標志。金龍魚在米面油產品之外,近年來新嘗試調味品、冷凍面團、中央廚房等新業務。 但相對西式快餐高度標準化,中餐品牌的食品供應鏈建設難度更高。 今年3月完成A輪融資的王家渡食品,是由眉州東坡酒樓創始人夫婦于2008年籌建,其向B端和C端提供的核心菜品包括低溫午餐肉、低溫川味香腸等。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告訴36氪,在創立王家渡食品之前,曾與正大集團進行半年的預制菜品的研發合作嘗試,但發現推進起來很難,包括發現市面上頂級的工廠都是更匹配西式快餐。 “工業化就是快餐化,以量取勝,”王剛坦白,但中餐的特點是,要保證味道,菜系眾多,需要定制化的菜品解決方案,但由于中餐大企業不多,“量小了工廠不會給你提供”,這也是為什么適合中餐的食品供應鏈企業并不多。 杜中兵認為,中餐供應鏈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完全學習西式,高度標準化,但配送周期長,不是中餐的吃法和做法;隨著中餐連鎖的崛起,第二代則是在工廠基礎上增加了中央廚房,但仍然是以標準化為導向,方便擴張同時更容易控制品質。真正推動中餐變革的是第三代供應鏈,即央廚定制化生產,天然新鮮與冷鮮結合,以達到極致美味的目的。 目前來看,中國的連鎖餐飲品牌仍走在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摸索階段。 難長成的“中國肯德基” 以粉、飯、面為代表的中式快餐品牌,是這一波融資熱的焦點之一。 中餐八大菜系加上各類地方小吃,類目所涉眾多,中式快餐本身同樣定義寬泛。具體到每個品類,又有一些地域性差別,諸如陳香貴、馬記永、張拉拉屬于蘭州牛肉面,遇見小面主打重慶小面,和府撈面、五爺拌面均為融合各地風味的中式面食,米粉們又有貴州米粉、廣西米粉、湖南米粉等區別。 不過這并不妨礙資本對中式快餐的高度熱情,背后是成長為“中國肯德基”的長期目標。 中國餐飲市場“池大魚小”,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底中國的快餐市場約有300 萬至350萬家公司,以系統銷售額計算,前五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少于5%。肯德基中國所屬的百勝中國以1.4%居于頭部,截至2021年前六個月,肯德基中國餐廳總數達到7609家。 在中國餐飲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方面,肯德基起到標桿效應。自198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肯德基中國的發展同時,還推動了雞肉及相關上游產業鏈的建立及完善。諸如前面提到的千味央廚,2018-2020年來自百勝中國的營收占比高達30%。 資料顯示,肯德基迄今上游深度合作800+供應商,中端自有25個物流中心和6個集散中心覆蓋全國,這為后續正新雞排、華萊士、德克士等本土西式快簡餐品牌的崛起,奠定了產業鏈基礎。 卿永向36氪表示,類西式快餐的本土快餐品牌是餐飲上游冷鏈成熟的最先受益者,這類企業背后上游生產養殖、食品加工已經趨于成熟。中餐里首先是食材、底料易于標準化的火鍋受益,然后是類火鍋的烤肉、以料包為核心的快餐,再接著是以大單品菜切入的餐飲品牌。 作為中餐最大品類,小吃快餐以其平價定位、高消費頻次、單店模型簡單等優勢遍及全國。美團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年餐飲行業白皮書顯示,連鎖門店品類分布中,小吃快餐門店數占比近50%,2018年新開業餐飲商家當中,小吃快餐品類以42.5%的高占比穩居頭部。 不過,從規模來看,中式快餐真正的“中國肯德基”尚需時日。截至目前,中式快餐頭部品牌尚處于百店到千店階段。諸如,鄉村基、老鄉雞目前均約1000余家、味千拉面的722家(截至2020年底),和府撈面的340家(截至今年6月底)。 摩根士丹利通過分析海底撈、西貝、味千等連鎖化靠前的品牌擴張軌跡發現,300家、600家、1500家是擴張的三個里程碑,且300、600家是中餐連鎖品牌的兩個潛在的瓶頸點,絕大部分餐飲品牌都無法更進一步。 “這個市場里大家現在有點盲投,不管什么品類,一開始總覺得是個新銳品牌就趕緊投,萬一很好”,蘇成告訴36氪,但慢慢大家就會發現,有的品類是大品類,有的是小品類,有的甚至不是品類。“有的品類壁壘非常高,有的可能全部就殺進去了,我覺得可能資本會滯后發現。” 上游產業鏈的成熟化只是餐飲連鎖化的基礎因素之一,決定了潛在擴張的能力,但品牌號召力才是擴張成功與否的關鍵。 泰合資本蔣鎧陽近期觀察到一個現象是,這一波餐飲投資的興起,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茶飲賽道的影響,很多餐飲品牌在學習茶飲品牌們打造品牌、IP聯名、數字化和標準化等方面的做法。盡管很多餐飲老板過去對資本有抵觸情緒,但在看到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成功融資案例后,這種想法正在慢慢改變。 和府撈面李學林就告訴36氪,和府目前是借助購物中心、商圈的流量,但最終的目標是要具有自帶流量,“和府在哪兒,它就是商家,兩者結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其E輪投資方之所以最終敲定了CMC資本,也是看重在品牌資源上的合作可能性,后者過去專長文娛、科技、消費領域。 資本化不是萬能藥,降溫在路上 在火鍋、茶飲、快餐之外,越來越多的中餐品牌正走向連鎖化的新階段。對于那些被資本青睞的后來者們,似乎存在著依靠資本化完成快速追趕甚至反超的可能。 2020年3月開出首店以來,陳香貴用一年時間開出了14家店,而后在兩輪融資推動下,擴張開始提速到每個月新開12家店。創始人姜軍告訴36氪,未來5年他們計劃開到1500家店。五爺拌面在成立3年之后便通過加盟放出700家店,新近完成融資的他們,計劃到年底將這一數字更新到千家。 擴張并非唯一的選擇,也有餐飲品牌對融資之后的擴張提速并不感冒,“我們現在所有的開店節奏,理論上就完全是我們自己來把控。”遇見小面宋奇告訴36氪,快與慢團隊心里要有數,不能依賴投資人。 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也表示,巴奴跟資方接觸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不可以干擾正常節奏,所有的類似條款全部刪掉,“餐飲太難了,如果要亂了節奏一定不好。” 餐飲行業的難,上一波投餐飲的機構可能感慨更多。在消費領域活躍的今日資本便避開了今年這一波餐飲融資熱,只投資了諸如MANNER、墨茉點心局,屬于咖啡、中式點心等相對標準程度高的餐飲品類。據36氪了解,今日資本不看餐飲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之前并沒有從中賺到錢。 在官網的投資案例里,今日資本曾重注休閑餐飲,投資了真功夫、避風塘餐飲、西少爺肉夾饃等,但作為曾經的“中國麥當勞”,真功夫一度因管理層內斗,IPO無果,還曾陷入商標糾紛。此外,2015年今日資本還曾運作避風塘在港上市,但以失敗告終,并在2017年被曝出計劃將所持股份全部出售。這個早年的網紅品牌同樣曾陷商標糾紛,且近些年門店增速幾乎止步。 今日資本在中餐的碰壁并非個案。事實上,中餐資本化一直艱難。根據摩根士丹利計算,中國餐飲品牌充分資本回報率與單位增長的相關性為0.6,整體來說并不突出。 “每隔一天都有人發我一張新的照片,哪個商業體又開了一家,將幾個品牌糅合在一起,”虎頭局創始人胡亭告訴36氪,很多在看到一個單店運營模型很好的情況下,就會有各種類似的新項目一擁而上,但很多只是停留在“淺表”,做吃的生意,關鍵在于交付。 “中國餐飲產業過去這么多年之所以沒有誕生巨無霸企業,既非少品類,也不是少項目,而是體系和核心能力的缺失,”和府撈面李學林告訴36氪,這賴于組織、核心人才、工具應用、管理理念、自動化應用、數據化管理等多個方面,確保百店、千店、萬店規模下的靈活運作和體驗不走形。 開店能力確實是衡量餐飲品牌的重要指標。遇見小面宋奇對36氪表示,餐飲是現金流行業,沒那么容易死,可能就是不好不壞的發展,但好的品牌就是快速開店。在他看來,對于偏早期品牌,至少要有50%的增長速度。 但中餐的復雜特性決定了,不同階段都有要面臨的問題。一位餐飲創業者告訴36氪,海底撈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巴奴要遇到,其他火鍋品牌也會遇到,對于其他品類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歐游創始人蘇成告訴36氪,合興發茶冰室在融資路演過程中,便被現場的投資人集中問到了兩個共性的問題,一是“一種餐飲業態到底能開多久?”,另一個是“如何管理那么多家店?”。 在蘇成看來,上一個周期的投資圈對餐飲業有一個很深的認知是,開了兩三年就關了又換一批,造成的觀感就是餐飲品牌很短命。不過蘇成認為,這是缺乏管理而短命,而非大家不吃這個菜。 “好標的過熱是有限的,拿完(錢)之后要養一批好標的出來,但不會半年、一年就養出來,還需要一兩年。”一位長期關注餐飲的投資人告訴36氪,好的標的搶完了,剩下的就是二流標的,這有顯著差別。 當然,所謂一流標的可能也有大量泡沫,高估值消化需要時間。“長期角度,消費賽道肯定會越來越熱,但短期肯定是過熱,并沒有那么多成熟的創業者和項目。” 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熱鬧后,一個市場普遍達成的共識是:這輪餐飲熱潮很可能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徹底消散。擺在餐飲企業眼前的現實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追上被過分消耗的估值,這不僅考驗著企業家,也同樣考驗著一擁而上的資本們。 勺子課堂新知會員重磅上線中70位頂級講師400+金牌線上課任你學!還有會員專屬福利和餐飲經營問題答疑 掃描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福利!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783.html 贊 (0) 勺子課堂 0 0 生成海報 9月3日-4日,第二屆方便速食產業大會將在成都盛大舉行 上一篇 2021年8月31日 11:01 疫情和競爭并非購物中心發展困境的主因,或許行業邏輯該升級了 下一篇 2021年8月31日 11:02相關推薦 餐飲老板的“傻子”經營方式,這才是大智慧!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毛利潤一直是餐飲老板所重視的東西,能讓其增長最快的方式就是控制產品價格,降低成本。因此,未來餐飲的競爭就是供應鏈的競爭。誰能控制成本誰就能獲勝。這個觀點被各大餐飲老板所認… 餐飲O2O 餐飲資訊 2016年12月7日 餐飲資訊 【會員動態】北海漁村科技園店開業! 深圳老字號“北海漁村”科技園店日前隆重開業,在傳統餐飲深受互聯網沖擊的大環境下,北海漁村仍以傲人的姿態和強勁的發展勢頭,矗立在行業的領先位置,確實讓業界震驚。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DELICIOUS每一個深圳人… 深圳市餐飲商會 2018年11月30日 餐飲資訊 【伙伴分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疫情再次爆發,各城市陸續采取應對措施行動已有些天數了。這些天里,我們在屋檐下伙伴的筆下、鏡頭里瞧見了木屋各地伙伴在如何抗疫。 他們有的雖被迫隔離卻仍堅持學習練好內功,爭取在疫情結束之時就能熟練到崗;有的拿上被子就往門店跑,隔離在店也要多創 餐飲屋檐下 2022年3月20日 餐飲資訊 海南,有錢就是這么任性! 文昌航天城,世界一流衛星發射城,未來的某一天,中國人將從海南登月。瓊州跨海大橋,擬投資1400億,預計2020年通車。除迪拜和巴哈馬外,全球第三座亞特蘭蒂斯酒店將落戶三亞。未來,三沙永興島將建成像馬爾代夫… 今日新餐飲 2015年7月20日 餐飲資訊 餐飲創業有6大坑,幾乎每個餐飲人都踩過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 餐飲創業坑, 坑坑不一樣。 01 加盟坑 ? 案例:“小白創業者加盟了某奶茶店,店還沒開業,品牌方就跑路了。由于之前毫無餐飲經驗,只能選擇閉店,結果整套全新的設備等都全部折舊賣掉。 分析: 項目還沒開始 餐謀長聊餐飲 2021年8月23日 餐飲資訊 你家菜單什么樣?這些創意菜單設計,拿去用吧 菜單,既是一個餐廳的消費指南,也是餐廳最重要的名片之一。有創意花心思的菜單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家的菜單讓客人看累了嗎一張讓客人舒服的菜單需要以下幾個要素1、主次分明,讓客人清晰看到重點菜品2、清… 餐飲總參 2020年3月12日 餐飲資訊 南京一寺廟自創茶飲品牌,排隊堪比網紅店! 1574 期最近,南京的新媒體頭條基本都在關注一件事:大南京著名寺廟雞鳴寺竟然賣奶茶了。◎ 本文來源:中國飲品快報(ID:zgypkb)這一點也讓咱們專業的行業媒體編輯們掉下巴——這一次跨界可不敢說是打劫,只敢叫跨… 餐飲老板內參 2018年2月2日 餐飲資訊 【餐飲界】值得學習借鑒的酒店贈品 餐飲界-呈指尖!公眾號:canyin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住酒店的客人都希望酒店在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的同時,可以為客人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提供一些免費的贈品。以下是值得學習借鑒的酒店贈品~~~1.&… 餐飲界 2014年1月20日 餐飲資訊 西貝10萬+門店計劃重啟!新品牌麥香村能否圓夢? 去年9月,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率先發布了10萬+門店計劃,名字叫西貝燕麥面,以五小模式(小吃、小喝、小貴、小店、小老板)為基本商業模型,然而在封測后沒過幾個月,燕麥面被西貝自我否決。就在大家質疑西貝10+店計… 紅餐網 2017年7月6日 餐飲資訊 冬季是燒烤業鬼門關?看看這些品牌如何跨過去 燒烤作為中國餐飲業的第二大品類,占市場總額的33.6%,即使保守估計也有數千億的盤子。用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的話說,“對燒烤的偏愛存在于人類的基因中,口味適應面是相當廣的。”據中國飯店協會資料顯示,燒烤的毛… 筷玩思維 2017年3月9日發表回復 請登錄后評論...登錄后才能評論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