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餐飲堂食外賣“雙主場” 時代,一場“廚房革命”正在興起······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萬億級的在餐飲市場,再度風云變幻。餐飲商家與外賣平臺的相愛相殺,由來已久。

    疫情催化了餐飲消費場景、消費習慣及消費偏好的變化,也加速了餐飲業的全面迭代升級、線上線下融合。

    01

    線上線下融合明顯,餐企競爭門檻提高

    事實上,現在的餐飲局面是做外賣難賺錢,不做外賣更難賺錢。所以這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

    疫情來襲,市場需求端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主要依托線下門店的餐企損失慘重,艱難求生,外賣、外帶、新零售、團餐等餐飲板塊卻逆勢增長,其中外賣市場的井噴最為亮眼。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0年我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猛增到6646.2億元,同比增長達15%,占整體餐飲行業比重提升至16.8%。

    截至2020年年底,一二三線城市餐飲外賣的消費者滲透率已經達到96.31%,預計我國外賣產業在未來1-3年可能發展成萬億級別規模市場

     

    在打破空間邊界,提升餐飲門店經營效率,增強門店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等方面,外賣優勢顯著,無法不讓餐飲企業另眼相待,外賣和堂食同等重要已成行業共識。

    阿里本地生活大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餐飲企業門店中堂食+外賣模式比例從疫前的35%提高至40%,純外賣比例從4%提高至7%。

     

    誘人的外賣蛋糕,搶食者眾。

    截至2020年年底,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年內新增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同比增長1487%,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占比超過20%。

     

    競爭對手的爭相涌入,行業嚴重內卷,讓外賣競爭愈加激烈,門檻提高。

     
    02
      線上線下融合的正確姿勢:
      差異化定位,精細化運營
    堂食與外賣“雙主場”時代, 傳統餐企在洞察市場消費者需求、選址,對堂食與外賣進行差異化定位,探索精細化運營等方面,往往技高一籌。
     
    例如,京城某中式正餐品牌,借助蜀海供應鏈的預制菜產品與一體化服務,幾家分店試水線上外賣不久,效果出人意料,堂食和外賣單量持續增長。

    預制菜又被稱為3R產品,即Ready to Cook、Ready to Heat、Ready to Eat(即烹、即熱、即食),集合了熟食、半成品和面點三類鮮食品類。3R產品在近兩年的走俏,既源于疫情的催化,也離不開電商平臺、供應鏈的助力。
     
    那么,這家餐飲企業是怎么做的?
     
    首先,結合線下成本優化,立足商圈特性與門店實際情況,綜合評判后確定試水外賣的門店
     
    據中國飯店協會《2020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的數據,正餐類餐飲企業平均人力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達21.35%,房租及物業成本的比例占到11.77%,能源成本占比4%。這三項就占到餐廳成本的37.12%。
     
    隨著餐飲數字化的升級改造,以及外賣費率透明化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開始通過線上精細化運營向降本增效持續進化
     
    美團數據顯示,正餐餐廳外賣占比達30%,快餐餐廳外賣占比達50%,能夠最大化提升人效和坪效,達到線上線下運營的平衡。
     
    該餐飲品牌確定試水外賣的餐飲門店時,并未貿然首選效益不好的線下門店,而是率先對各門店周邊商圈人群及消費特點、消費能力進行深度分析,并科學預測外賣體量,結合門店后廚的剩余產能、經營狀況,綜合評判后做出選擇。
    其次,線上運營精細化,注重選品,持續強化品牌勢能。
     
    雖然堂食與外賣,皆面臨餐飲消費者對“好吃、好看、好玩、好體驗”的需求升級,但在這家餐飲企業看來,外賣并非堂食的補充或復制,兩者各自對應的消費場景及滿足需求的方式截然不同。
     
    堂食對用戶體驗和產品的優化
    ,體現在用餐環境、服務及餐品品質、擺盤等多個方面,有條件精烹細作、講究“鍋氣”。
     
    外賣講究標準和速度
    ,選品更應契合餐廳之外的到家用餐場景、辦公用餐場景等。必然存在的送餐距離、時間,注定外賣更應注重產品的口味還原度、新鮮度。
     
    該餐飲品牌進行外賣選品時,對堂食產品進行了高度優化與重新組合,既突出適合外賣場景、凸顯品牌優勢的主打產品,也從蜀海預制菜中優中選優;

    注重挑選客群廣、出餐快、性價比高、就餐便捷的產品,組合不同套餐,精心設計份量、包裝、定價,靈活設定滿減及折扣各類活動,增加與消費者的線上互動頻率。

    第三,尋求強大、穩定的后端供應鏈支撐。
     
    餐企自營外賣,還必須考慮后端供應鏈體系、產品研發體系的穩定可持續,避免因為產品推新滯后、食品安全問題、就餐高峰期外賣爆單等問題導致顧客體驗下降。
     
    該餐飲企業的門店后廚,已有萬能蒸烤箱設備,借助標準化的預制菜產品,后廚一鍵式制作加工,五六分鐘快速出餐。

    在不增加后廚人力成本的基礎上最大化提升現有產能,省人省時省空間,高效實現線上外賣與線下堂食的協同發展。
     
    半成品、預制菜的飛速發展,蜀海等一批優秀餐飲供應鏈企業的穩健發展,為餐飲供應端尤其連鎖餐飲、外賣等適應市場需求。

    餐飲企業回歸產品,回歸經營,突破創新,線下線上精細化經營,提升發展速度,尋求未來更大生存空間提供了新可能。


    03
    “廚房革命”造就萬億市場

    餐飲行業人士分析,預制菜發展面臨著中長期強邏輯支撐。


    短期來看,中餐標準化浪潮來襲,特別是疫情沖擊傳統餐飲,推動預制菜站上風口;

    長期來看,餐飲連鎖化加速,外賣興起,B端亟需降本增效,以及家庭結構小型化,“速食”成消費風潮等因素,倒逼預制菜行業崛起,呈現高景氣。

    關于“預制菜”近年來一直話題不斷,有研究機構預測,未來6到7年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餐飲市場,2021年的預制菜銷售額相比2020年增長近16倍之多。


    雖然預制菜的風口開始于疫情期間,但歸根結底其爆發的真正誘因是來源于“宅經濟”與“懶人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社會節奏也在同時加快,將有限的時間利用到極致,是當下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習慣。

    年輕群體已經無法做到做飯1小時,吃飯20分鐘,尤其是在下廚上,相信也不會再有人去廚房殺魚、挑蝦線、處理小龍蝦、螃蟹了。

    對于處理起來非常麻煩的水產食材,他們更喜歡無需處理即熱即食的預制菜,所以水產品能夠成為預制菜中的爆品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么,哪些菜品合適做成預制菜?


    廣州酒家有關負責人說,
    一是原材料難以處理,或對烹飪技術要求高的菜式;二是符合懶人經濟,操作簡單快捷,包裝便利,成本不高的菜式



    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認為,那些難以處理的食材更為合適
    比如居家難以處理的金槍魚。
    目前我國預制菜市場B端與C端比例接近8:2,在C端則潛力空間較大,B端市場預制菜需求則更為巨大。

    預制菜不單單只是發力c端市場,在需求量巨大的B端市場上預制菜同樣是餐企老板們的“心頭好”。
    中餐標準化已經成為了連鎖餐企在發展階段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問題,預制菜在標準化問題上這時就突顯了其優勢。
    預制菜解決了連鎖餐企標準化上的許多難點,尤其是水產預制菜,無論是在尋找食材資源,菜品的開發,還有就是簡化了復雜的水產品烹飪和制作過程。

    為B端餐企客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迅速提高了后廚效率,能夠真正完成標準化出餐,而且還能夠減少廚余垃圾,不會造成餐飲浪費。
    同時,餐企在選擇預制菜開發生產方面的合作伙伴同樣需要重視起來。

    支撐預制菜發展的重點是其企業能否在下游供應鏈條上做到資源、處理、加工、配送的整合,有著強大的產業鏈條才能夠賦能連鎖餐企打造爆品,更具規模的快速發展。



    在這片尚待開發的藍海里,產業鏈各個位置的玩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機會。其中既有細分產品差異化帶來的機會,也有品牌紅利
      
    就細分產品而言,預制菜在具體的商品差異化開發上還有巨大的空間。差異化也是品牌企業2021年所需要的。

    差異化通過商品來實現,預制菜恰恰是天然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商品。
      
    以八寶飯為例,云軒推出了一款以貴州黃小米為主料的八寶飯,內餡添加了河北遷西板栗蓉。

    在華南地區,針對當地偏好咸口的飲食習慣,專門推出了咸味的八珍飯,飯中加入了鮑魚、干貝等廣式特色。
      
    就品牌而言,現階段預制菜行業不充分的競爭,給創業公司留出了切入的機會。這些新興公司們在為自己謀生計的過程中,客觀上也把預制菜這張餅越做越大。
      
    預制菜要想在中國的零售市場走到這一步,需要更精細化的開發。正因如此,未來一年在整個預制菜行業里,能繼續吃到紅利的也必然是更懂得精耕細作的玩家。

    04
    難題:口味難以個性化?保質期存疑?

    當然,預制菜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

    預制菜產業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口味難以個性化、保質期問題以及區域發展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預制品的美味度比想象中優,逼近現制作的新鮮菜品。但是個性化”是一個叫供應方頭疼的問題。

    廣州酒家有關負責人說,大批量的生產需要提前做好菜式的儲備,要完全滿足所有人的口味有一定難度;

    再者,菜式的品類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而中餐飲食口味地域差異大,目前他們更偏向于區域發展。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區域性預制菜要走向全國化增長,最核心的是要構建全國化供應鏈以及強大的冷鏈體系。

    部分做預制菜的企業還不具有全國推廣的渠道建設力,強競爭力企業更具優勢。

    預制菜的營養以及保質期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市面上的預制品有短保質期和長保質期。

    消費者更看重食物的新鮮度,有些急凍保存的預制菜保質期長達12個月,“對新鮮度,我打個問號。而且保存時間如此久,營養是否會流失,食品安全又能否保障?

    目前預制菜尚未有國標盒馬方面說,從現實消費情況看,消費者更偏好于保質期較短的快手菜,它的保質期只有8-12天。

    而廣州酒家在保質上采用快速急凍法,先快速通過-30℃急凍隧道,在半小時內將食品中心溫度降到-18℃,鎖住產品的新鮮風味,同時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朱丹蓬建議,結合終端菜品發展要建立產品標準作業程序,搭建食品安全生產檢測體系,不斷迭代更新預制品生產技術。

    他認為,預制菜的迭代更新十分迅速,將預制菜做到“不時不食”、更具有網紅個性元素,能形成更強的關注度和吸引力,比如冬季,不妨開發冬季特點的差異化預制菜,迎合受眾需求。



    小結

    2021年的餐飲業正經歷大洗牌,各餐飲企業內部加速提質增效,堂食、外賣、團餐、新零售多管齊下;

    新餐飲模式火熱異常,在多年標準化發展和數字化改革的基礎上,大踏步轉型升級。
     
    餐飲業未來可期,你準備好了嗎?
    -END-
    來源 | 蜀海百川、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延伸閱讀

    • 10個月160家,又一國潮茶飲品牌,從潮汕火到深圳

    • 一座城一個店!Live house為啥突然火爆了?

    • 占領后疫情時代餐飲新風口,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 一線城市悄悄興起的“露營咖啡館”,真的賺錢嗎?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49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9日 11:03
    下一篇 2021年12月9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