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萬億級的在餐飲市場,再度風云變幻。餐飲商家與外賣平臺的相愛相殺,由來已久。
疫情催化了餐飲消費場景、消費習慣及消費偏好的變化,也加速了餐飲業的全面迭代升級、線上線下融合。
01
線上線下融合明顯,餐企競爭門檻提高
事實上,現在的餐飲局面是做外賣難賺錢,不做外賣更難賺錢。所以這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
疫情來襲,市場需求端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主要依托線下門店的餐企損失慘重,艱難求生,外賣、外帶、新零售、團餐等餐飲板塊卻逆勢增長,其中外賣市場的井噴最為亮眼。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0年我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猛增到6646.2億元,同比增長達15%,占整體餐飲行業比重提升至16.8%。
截至2020年年底,一二三線城市餐飲外賣的消費者滲透率已經達到96.31%,預計我國外賣產業在未來1-3年可能發展成萬億級別規模市場。
在打破空間邊界,提升餐飲門店經營效率,增強門店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等方面,外賣優勢顯著,無法不讓餐飲企業另眼相待,外賣和堂食同等重要已成行業共識。
阿里本地生活大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餐飲企業門店中堂食+外賣模式比例從疫前的35%提高至40%,純外賣比例從4%提高至7%。
誘人的外賣蛋糕,搶食者眾。
截至2020年年底,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年內新增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同比增長1487%,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占比超過20%。
競爭對手的爭相涌入,行業嚴重內卷,讓外賣競爭愈加激烈,門檻提高。
02
,體現在用餐環境、服務及餐品品質、擺盤等多個方面,有條件精烹細作、講究“鍋氣”。
,選品更應契合餐廳之外的到家用餐場景、辦公用餐場景等。必然存在的送餐距離、時間,注定外賣更應注重產品的口味還原度、新鮮度。
餐飲行業人士分析,預制菜發展面臨著中長期強邏輯支撐。
廣州酒家有關負責人說,
一是原材料難以處理,或對烹飪技術要求高的菜式;二是符合懶人經濟,操作簡單快捷,包裝便利,成本不高的菜式
。
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認為,那些難以處理的食材更為合適,
比如居家難以處理的金槍魚。
當然,預制菜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
預制菜產業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口味難以個性化、保質期問題以及區域發展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預制品的美味度比想象中優,逼近現制作的新鮮菜品。但是“個性化”是一個叫供應方頭疼的問題。
廣州酒家有關負責人說,大批量的生產需要提前做好菜式的儲備,要完全滿足所有人的口味有一定難度;
再者,菜式的品類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而中餐飲食口味地域差異大,目前他們更偏向于區域發展。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區域性預制菜要走向全國化增長,最核心的是要構建全國化供應鏈以及強大的冷鏈體系。
部分做預制菜的企業還不具有全國推廣的渠道建設力,強競爭力企業更具優勢。
預制菜的營養以及保質期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市面上的預制品有短保質期和長保質期。
消費者更看重食物的新鮮度,有些急凍保存的預制菜保質期長達12個月,“對新鮮度,我打個問號。而且保存時間如此久,營養是否會流失,食品安全又能否保障?”
目前預制菜尚未有國標。盒馬方面說,從現實消費情況看,消費者更偏好于保質期較短的快手菜,它的保質期只有8-12天。
而廣州酒家在保質上采用快速急凍法,先快速通過-30℃急凍隧道,在半小時內將食品中心溫度降到-18℃,鎖住產品的新鮮風味,同時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朱丹蓬建議,結合終端菜品發展要建立產品標準作業程序,搭建食品安全生產檢測體系,不斷迭代更新預制品生產技術。
他認為,預制菜的迭代更新十分迅速,將預制菜做到“不時不食”、更具有網紅個性元素,能形成更強的關注度和吸引力,比如冬季,不妨開發冬季特點的差異化預制菜,迎合受眾需求。
延伸閱讀
10個月160家,又一國潮茶飲品牌,從潮汕火到深圳
一座城一個店!Live house為啥突然火爆了?
占領后疫情時代餐飲新風口,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一線城市悄悄興起的“露營咖啡館”,真的賺錢嗎?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