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春節將至,加之全國各地疫情時有發生,全國多家企業紛紛發力年夜飯等預制菜布局,各類套餐、禮品包上新不斷,一時間預制菜行業熱度被推至高位。
2022年或將成為預制菜爆發式增長的一年。
未來3-5年,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預制菜的便捷、品類多、口味佳等特點,精準解決了現代忙碌都市人的吃飯“痛點”。 隨著經濟水平提升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加之疫情對于堂食的限制,預制菜由原來向餐廳供應,轉為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預制菜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因此被打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超過6.9萬家相關企業生產預制菜。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疫情期間,90%以上餐飲企業發力外賣產品,其中91.6%企業出售半成品和預包裝食品。基于產品和銷售屬性,當下預制菜的“玩家”可以分為“四大門派”。 一是專業派,這類企業主營業務是生產預制菜,擁有成熟的自建工廠和預制菜品牌,且已經搭建完成相對完善的銷售渠道; 二是新零售派,即是直接聚焦C端市場的新零售企業,在預制菜賽道扮演前沿趨勢開拓者,用快手菜抓住年輕消費群體; 三是餐飲派,餐飲企業主要優勢是擁有自有餐飲門店銷售渠道和中央廚房; 四是綜合派,這類企業以速凍為主營業務,出于看好預制菜發展前景,相繼進入行業。 預制菜的派系細分和高速成長,很大程度源于經濟水平提高和生活需求的重構。同時,消費者的購買力增強,尤其是年輕家庭消費者的購買力呈現增強趨勢,他們也能夠接受“付費省時間”。 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有71.9%的消費者購買預制菜是因為其節省時間。此外,30.4%和24.9%的消費者分別是因為“不喜歡做飯”和“不會做飯”而選購預制菜。 作為深耕預制菜賽道的鍋圈,在傳統預制菜模式之上,通過創新和升級,服務更多的用戶群體和用餐場景,解決了日常的在家吃飯難題。從品類需求上,鍋圈不僅推出了快手菜,還有火鍋、燒烤、一人食、自熱鍋等;另一方面從應用場景的多元化來看,鍋圈能夠滿足居家吃飯、朋友聚餐、戶外野餐,以及最新推出的年夜飯等多場景。 數據來源:iResearch,山西證券研究所 從供應鏈到產品研發 逐一破解難題 鍛造數字化能力 不斷提升“長跑能力”
深耕供應鏈體系、充分把控產能。
直接與上游近600家ODM和OEM工廠合作
,實現單品單工廠,保證每項單品品質最優、價格最優,打掉多個中間環節,直接供應門店,極大地縮短了供應鏈路和環節,節省了成本,進而讓利于消費者。
6個研發中心
,目前已有
300人左右的研發團隊
,其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各個地域菜系美食,以期可以轉化為規模供應的預制菜品。
對于其中可開發的菜系、產品,鍋圈通過大量的試驗和研發,調配出最正宗的口味,研發最適合包裝、冷凍的預制菜,并將居家加熱的工序,也細致地納入考量因素當中。
不過,社會環境和消費者需求在未來依然是變量,因此也需要鍋圈等企業在商業模式和運營方面不斷迭代,以期在這場長跑中最終勝出。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089.html